科学界正是需要像丁肇中这样有纠错精神的人

科学界正是需要像丁肇中这样有纠错精神的人

7月12日晚8时30分,在日照市科技馆展陈设计团队汇报方案的会议室里,处处充满着严肃的气息。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话音一落,室内刹那间陷入一片静谧。当设计师汇报方案时,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皱起眉头,盯紧PPT中的每一处细节。3个小时里,这位82岁的老人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把气氛搞得像一场考试。

设计师汇报过程中,丁肇中为了看得更清楚,从座位上起身,缓缓地走到电子大屏前,仔细看着与他的最新项目。

丁肇中独辟蹊径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但当PPT上多次出现“电子半径小于10的负14次方厘米”的表述时,他又一次打断设计师的话,“这个尺寸是在1965年的实验中测定的,而随着探测设备灵敏度准确度的提高,到了2003年L3实验后,这个数字已经是小于10的负17次方厘米了,不能一概而论”。

接着,丁肇中屏幕上出现一组实验效果图表示怀疑,并质问这些图是哪来的,设计师说是从网上查来的。听到这里,丁肇中严肃起来并说道,“这个不是实验效果该有的样子,这些图连我都看不懂,让别人怎么理解?”

在审查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模型时,丁肇中发现里面有错误,并要求设计师改正,但碍于设计师对于国际空间站那边不熟悉,尽管那时已经是深夜,但丁肇中执意拨通了国际长途,与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沟通。

日照市科技馆建成后,丁肇中科学生涯中对现代物理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6个著名实验的模型都将在日照市科技馆展示,其中有4个要全尺寸呈现,而AMS磁谱仪模型的制作难度系数最大。AMS磁谱仪运用在丁肇中教授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项目里,这是人类第一个送入太空的磁谱仪。为了更好地呈现AMS的实验场景,还特地按照1:15的比例设计了国际空间站模型。

汇报会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这位82岁的科学家从中午回到故乡日照后一直没有休息,仍然谨慎地研究着每一个设计细节,对模型制作和展陈方案中的错误一一进行纠正。“明天上午,我还要听修改后的设计方案。”汇报会结束后,丁肇中说。

在两次汇报会,丁肇中共为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设计方案纠错42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