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典故就是出自這本書

“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就是出自這本書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的《錦瑟》,作為晚唐最負盛名的一首詩,每每讀來讓人神遊。詩裡面提到的“望帝”是誰?為什麼說他有“春心”?

要完全理解“望帝春心託杜鵑”這一句,就有必要看看《蜀王本紀》這本書了。

“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就是出自這本書

《蜀王本紀》

《蜀王本紀》,史傳作者為漢朝揚雄。該書記載了歷代蜀王的事蹟。從蜀國最早的蜀王蠶叢開始,直到秦滅蜀時的開明尚。

書中記載,蜀國從蠶叢稱王開始,歷經柏濩(hu)、魚鳧(fu)、開明,一共四代,前三代都只稱王沒有稱帝。開明稱帝了,但他不是最早稱帝的,在他前面還有一個人稱帝了,那個人就是“望帝”。因為他稱帝時間短,揚雄直接就不把他寫進前四代裡。

蜀國雖然只有四代,到開明帝時卻有三萬四千多年。可見古蜀國與夏朝頗有淵源。

“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就是出自這本書

石牛開道

《蜀王本紀》裡有幾個小故事很有意思。其中一個就是秦滅蜀。

秦惠王一直想侵滅蜀國,但從秦國到蜀國的路都是山路,亂石嶙峋,非常難走。

於是,秦惠王找工匠在秦蜀交界處雕刻了五頭巨大的石牛,每頭足足有五石重(秦惠王時,一石有110斤)。然後在每頭牛後面扔了幾塊金子。蜀國人看見後,以為這些石牛是天上的神牛,大便能拉金子,於是就報告給蜀王。蜀王馬上派了一千多個人將石牛拖回成都。才拖了三頭,就已經“拖牛成道”了。張儀很快就帶著大部隊順著拖牛道殺到了成都,滅了蜀國。

這真是別人把自己賣了自己還幫忙數錢。所以說,沒文化真可怕!

“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就是出自這本書

望帝春心

再說說“望帝”這個人。

話說古蜀國的前三代王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死後都做了神仙,而且他們一昇天,就把把人民都一起帶去享樂。《蜀王本紀》記載:“其民亦頗隨王去......時蜀民稀少。”

人都沒有了,誰來做王呢?

這時,有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人,名字叫杜宇。他娶了一個從水源一直連到江裡的水井裡冒出來的名字叫“利”的女人為妻。這兩個人出場就不簡單,於是山旮旯裡的居民紛紛跑了出來。杜宇一看有人了,馬上就自立為蜀王,這就是望帝了。

稱帝后一百多年,荊楚之地有一個叫“鱉靈”的人,他死後屍體不見了,怎麼也找不到。誰知道原來是逆流漂到蜀國去了。而且,他復活了。望帝一聽,這個神搓搓的人跟自己出場的方式一樣神奇,於是就拜他為相。

後來,玉山這個地方發大洪水,於是望帝就派鱉靈去治水(一看名字就是專業治水的)。

至於鱉靈的老婆是怎麼出場的,我看到的《蜀王本紀》沒有提及。但她嚴重地激發了一百多歲的望帝的春心,於是“望帝與其通”。

望帝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於是“委國授之而去”,拋家舍國帶著鱉靈的老婆跑路了。這應該是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一個為情而不顧一切私奔的帝王了。

望帝私奔跑路的時候,剛好有子規鳥在啼叫,所以,當時蜀國人一聽到子規鳥啼就思念起他們的望帝。子規,就是杜鵑。

“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就是出自這本書

兩個開明

杜宇跑後,鱉靈繼位,號曰開明帝。

然而,秦惠王滅蜀時,蜀國已經沒有“帝”,只有“王”了,只不過名字也叫開明。

我看的《蜀王本紀》記載,開明帝后面又過了五代,一個叫“開明尚”的即位,他去掉了帝號,而又改回去稱王了。

但為什麼張儀滅蜀時,書中記載是“蜀王開明戰不勝”,而不是“蜀王開明尚戰不勝”呢?難道他們本來就是同一個人?

歷史有時讓人很糊塗。

“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就是出自這本書

輯本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本書哈。或許能把我的疑惑給予解答。

不過,這本書現在已經失傳了。

你們別打我,我也沒有看過這本書。

我看的是明代鄭樸搜求散見於《史記》、《文選》注及諸類書中的《蜀王本紀》文字輯集而成的輯本。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基本上算是殘本,好遺憾啊!

“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就是出自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