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舟李阳林:与价值创造者共舞

舵舟李阳林:与价值创造者共舞

舵舟创始人

李阳林

创办这家公司,源自于我们的初心。

8年前,我开始北漂,如果有一个系统分级,我应该是北漂偏底层的,普通院校毕业,草根家庭出身,自身资质平常。正常青年的困惑,我都曾在城中村和合租房的夜晚思考过: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如何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职场关系如何才能处理好?北漂这么苦,是否要回家?我如何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青春?

8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开始学习安身立命的本事,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套五环外的小房子,在那套虚拟的系统分级体系里,和别人相比,我依然还是偏底层的。但跟我自己相比,我觉得已经是很大的幸福了,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了自己想要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份笃定和自信,千金不换。

在这八年,当我面临困惑的时候,有两个武器,一直给我很大的能量:一个是自我精神强大,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踩不死的野草;一个是向身边最牛的人学习,他们身上有现成的经验,并为他们创造价值,和他们一起战斗。

在向牛人学习时,很多原则,这里分享两条:第一,不要把牛人神化了,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不是因为他不是人,而是因为他们遭遇了,我们都有可能遭遇的困境,但他做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思考和选择。所以舵舟的每期商业案例,尽可能的去探求,牛人所面临的经典困境之下,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抉择,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第二,不要盲目学习牛人,如果无视自己的基本情况,没有自己的主线,学来学去,最后可能就学废了。

舵舟创业半年,目前服务了映客、点点客、亿欧、在路上、暴风、纷享销客等十几家优秀公司,服务了近200位想要解决成长困惑的用户,所有案例共到达了30多万个读者。我们没有融资,没有特别棒的成绩,未来,我们还会面临非常多的困难。从2017年12月创业至今,舵舟一共写了20多期商业案例了,这期,我们写写自己。舵舟是谁?舵舟向哪些牛人学习了什么?舵舟为什么而战?

全文6923字:

我是湖南人,出生在80年代中后期,到我出生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到了我们那里,各种基础建设,在我们那里展开,不是建机场,就是修公路,每天都有各个阶层的人,从我家前面路过。我妈妈为了生计,一直都做小生意,卖衣服、开饭馆,风雨无阻,我看着她进货、卖货、租店面等等长大。

等到我大学毕业,她不断跟我说,要学着找机会自己做,不要总给别人打工,打工打不了一辈子。我深以为是,并践行了一些,那时,我的创业格局,就是能够开上一家现金流极其好的烤鸭店、米粉店,就很完美了。

如果不去开店,我对自己的人生设定,还可以是一位民生记者,整个学生生涯,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作文还不错。大学学的新闻学,四年里,我们最崇拜的,是《南方周末》的新闻理想。

但是后来的经历,打开了我的眼界。

01

我遇到的第一位牛人:李岷

年轻人的命运,幸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2011年,我非常幸运的加入到了《中国企业家》,李岷是当时的主编,她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体现在她非常自律,勤奋,工作高要求。大家都传言她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公司,因为我无法六点到公司,所以无法验证真假。她并没有因为非常努力的工作,而格外关注回报,她对于钱,至少我的感觉,是比较没想法的。

我以前能够接触到的牛人,大都是暴发户,或者家门口的包工头,大家努力工作,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更好的生活,要赚钱要享受,开口闭口都是通过这一年的早起贪黑,赚了多少多少万,恨不得拿钱点烟。李岷于我非常新奇。

2012年,她出来创业了,听说了这个消息,我特别想跟她走,如果她离开了,我觉得我呆在原单位的意思就不大了,但自问当时25岁的自己,身无长技,她也没有喊我。过了一段时间,李岷终于给我电话了,我当时第一句话就问,为什么不早点叫我呢?她说,刚出来,没融到钱,怕喊你加入风险太大。李岷的这通电话,让我觉得是莫大的荣光和认可。

当时很多人跟我说,李阳林,你别去,都不知道她未来什么情况?因为创业充满风险,现在好歹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我本着对她这个人的极度地仰慕,真的是极度地仰慕,因为我都不知道虎嗅未来是做什么的,我就坚定不移的办了离职并加入虎嗅。

加入虎嗅,对于我而言,又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尽管我当时是怀着江湖儿女义气加入的。我目睹了李岷从0到1把虎嗅做起来的过程,而且虎嗅生而骄傲,一出来就非常火。李岷作为一个创业者,非常不容易,早上六点多出门到公司,我估计出门也就热水冲一冲,哪有什么化妆打扮啊,全靠天生丽质。每天除了谈客户,都在办公室搞到很晚,我们都走了,她不走。

虎嗅的起来,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另外,还有别的收获,因为团队慢慢变大,我开始体会到什么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可以称为“原则型”员工。

“原则型”员工和“义气型”员工的差异。我们这种十八线村庄出身的人,非常在意“义气”,前途对于我来说很重要,但是更重要是的,老大是不是真心对我,我不能辜负老大对于我的好,我工作的核心动力,是基于满足别人,等待别人的认可和及时的赞美,我才有满足感;而“原则型”员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他们也在乎感情,但更加在意的是利己的“原则”,当时比较年轻的我,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为白眼狼,不是一路人,我以我对公司和老大的忠诚而骄傲,他们都是吸收公司养分的。

我原本以为,我们这种“义气”型员工,因为又忠诚又努力,应该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但是最大的漏洞在于,义气型员工一旦觉得老板不够真心,或者是达不到预期,工作动力就不强了。

尽管我超级喜欢李岷,虎嗅也很火,但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个打工的,那个火,跟我本人没有关系。我独立做事的心,一直特别强烈,可以不用听从别人指示,而让我自己去探索,是最让我爽的。当初我在《中国企业家》岗位是微博小编,在工作标准上没人管我,我愿意怎么搞,就怎么搞。

但到虎嗅以后,我被定位为“市场”,李岷看人很准,我性格外向加短期目标感强,挺适合做市场。可我并不喜欢做市场,没有成就感,李岷问我,那你到底想做什么呢?我又说不出来。虎嗅的稿子,我写不出,当时我连看懂都有点难;我想去做营收,不受别人的领导,但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女孩,没有经验,也没受过相关的训练,公司很难给这个机会。

“义气”型的员工,一旦在情感上不能如愿,就会表现出不职业。比如小情绪比较多,不愿意在工作上再拼命了,因为我努力工作的动机,为了报答和被及时赞美,所以也不会去做长线规划来争取机会,也不会去考虑公司目前实际安排,短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以“玉石俱焚”的方式——离职,来结束这段关系。

我记得可能是为了改变我的乡村思维,李岷推荐我看稻盛和夫的《活法》,我认真看了,讲了是人生极致的幸福,来源于极致的工作。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李岷这是洗脑我啊,人生明明还有那么多别的有趣的事情。

02

跟着李岷学到了什么

跟着李岷的两年,是幸福的两年,跟着她,我得到了很多。

第一,我被给予了光环——虎嗅出来的早期核心员工。虽然我当时无论是技能还是心智上,都菜到不行;

第二,我学到了专业技能,从没有从事过市场工作的我,李岷手把手教我,如何跟行业资源做有效链接。这一招,我一直都在用,而且非常有效;

第三,我认识了一个新的物种——以创造价值为主导的创业者。多年以后我做复盘,发现我天生倾向于热爱李岷这类人群,我以服务这群人而感到骄傲,当我能为他们创造价值,我会非常有成就感。

第四,我看到了如何从0到1,创办一家公司的过程。不管我学到了多少,这个过程非常震撼,铭记在心。

第五,我从李岷身上,看到了极致而坚持的去做一件事,能够产生多么大的动能。尽管这一点,是我最近才意识到的。

也许,我在虎嗅也创造过价值,我的某些个性也很珍贵,但是我一回想起来,就是自己可笑的不成熟。甚至离开虎嗅时,我依然被十八线乡村思维所主导,我用裸辞的方式来显示我的忠诚,我觉得我要是去别的公司,就是玷污我的“义气”。

我打算去开一家米粉馆,并非常忐忑的研究了开店攻略。在我筹备的过程中,百度、阿里,黑马,还有一些知名的公司,来找我说,李阳林,要不来我们这工作吧。

我当时非常惊讶,因为这些机会,是我两年前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怎么一下子都来找我了?并不是因为我优秀,而是因为我在虎嗅呆过,所以我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且开的价位,在我那个年纪非常诱人。当初我认为我开一家米粉店,一年累死累活,可以挣10万块,他们开出的价格超过我对薪水的想象,我在虎嗅一个月到手也就6000多。在金钱的诱惑下,我就妥协了,所以义气型员工,也是有价格的。

03

我遇到的第二位牛人:创业黑马牛文文

“李阳林,你这个性格,去百度做不久的。”拿到百度的offer,第二天就要入职了,入职前我回了一趟虎嗅取离职证明,李岷随口说了这么一句,她说这话我是信的,因为我这个性格,确实受不了拘束,大公司的氛围,我听说过一些。所以默默的比较了一下,我就以市场岗位入职了创业黑马。

和大公司冗长的面试流程不一样,黑马的面试流程就几个小时,最后非常打动我的,是老牛的个人特色,我在牛总身上,看到了人情味、梦想共振,在此之前,我没有见过他,只是听同行说起,他是一位大佬级别的神人。

老牛愿意给所有向上,并且自我突破能力强的年轻人机会。黑马的工作环境,特别符合我对工作的想象,共创的氛围非常强。在黑马的四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创业者,而不是说被定岗了,你就是个做市场的,做运营的,我感觉我做的事情就属于我。

黑马有一种快速而热情的节奏。我很容易受这种节奏的带动,凭着本能和热情去燃烧自己,那时刚好处在创业红利期,顺势而为之下,所有我的付出,好像都有相应的行业认可,这种自我燃烧,也让我觉得值得。

当我们在黑马想做任何事,只要我们有勇气,有方案,给公司汇报后,公司觉得没问题,是公司需要的,就去干吧。入职黑马三个月后,公司搞了一个市场总监的竞聘,结果我竞聘上了。按照正常公司的逻辑,你可能都没有竞聘资格,因为,你没有资历嘛,什么都没有。且公司都不会用框架约束你,只会鼓励你。我记得当时朋友圈流行一句话,唯爱与信任不可辜负,就是我内心的写照。

目睹过李岷是怎么管理记者的,我到黑马以后,觉得当时的i黑马做得太差了,其实大家都很棒,我也不懂内容,就觉得大家没有职业化的管理,生产关系太随意了。最后就变成了我这个做市场的,去管理记者团队,这在其他公司也不会有这种机会,但是黑马的公司文化是开放的,你能够引领这些事情,并且有变好的迹象,那你就去管吧。

2013年-2014年,我把在虎嗅学到的一些技能,都用到了i黑马上面了。相对于我们的能力,成绩应该是可以的,后来跟目前的新消费内参创始人王静静聊,当时我俩一个团队的,他在i 黑马的一篇稿子,就可以做到千万级的流量。当时很多人找过来谈合作,我们问,你们为什么看中i黑马?他们说,现在就3家大的嘛,36氪、虎嗅、i黑马。

但是,我们就图一时“爽”,写稿子,一推火了,完事儿!但这个流量怎么去留存、转化?没有考虑,每天都是全新的战斗。公司认为,你们需要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这样你们也有成长,也好给你们做绩效。公司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团队就燃起了熊熊的火,一定要拿下这块阵地。可黑马的客单价都非常高,如果想从线上流量转化到线下,我们需要自己做线上产品。

于是,短短时间,我就从做市场,到带媒体团队,再到了自己做产品。公司非常给空间,我们自建技术团队,谋划产品,找人画原型,推理逻辑,提交公司竞聘。这个过程非常兴奋,相当于从无到有创造一个东西,让我们真正了解做一款“互联网”产品,或者说做一款带有“商业模式”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非常锻炼人。

在黑马的四年,我用尽了全力去完成公司布置给我的任务,我也开始理解了李岷,因为极致工作,而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如果我不独立领任务,是永远也无法领悟到这种感受的。后来,我保持每年一定要约她吃一次饭的习惯,不管她同不同意,不同意,就持续约。

非常明显的不好的地方,依然没有长线思维,工作的首要动力,还是为了回报信任,或者是满足别人,而不是满足自己,所以一旦工作遭遇重大挫折,也许是别人的一句责骂和不信任,就会一蹶不振。虽然我有很强的动能,死机后,又能马上重启,战斗力max,但是没有主心骨的机器,永远没有灵魂。

04

学会团队管理

到黑马以后,我晋升得非常快,这其中,结合公司的整体氛围,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又很适合我的管理团队的办法,因为这套管理办法,也让我每次接受到任务以后,能够快速形成起色,后来在朋友的引导下我,我做了一下复盘:

第一、我给团队的压迫感非常强,可能跟处女座有关系。有些人觉得内容团队不要坐班,一觉睡到自然醒,一周出一篇稿子就可以,我要求大家要像正常的职场人一样坐班,我认为只有职业化的管理,才是对团队的负责,他才有可能稳定的成长和产出。选题定了以后,我每天就像女朋友一样的,夺命连环call,使劲追,各种追,非常强迫症;

第二、承认自己不如团队。那时刚开始带的内容团队,都是非常强的年轻人,深知李阳林在内容上不如他们。而且我也承认我比团队差,但不妨碍我管理大家。甚至有一段时间,团队甚至认为李阳林有什么嘛,不就是在公司获取资源,或者在外部资源获取上,比我们强一点,i黑马一旦做好了,不是说李阳林的,是大家自己的。

第三、大家都有共同的耻辱感。我们这群年轻人,要证明一下自己,首先向公司证明,然后向行业证明自己,这个耻辱感不止在我身上,在整个团队身上;

第四,帮助大家成功。做管理者实际上是服务员,让团队感觉到有了李阳林以后,我们确实更加好一点了,我们的稿子流量高了,公司和外部的资源,容易获得了,这样的话,大家才愿意真心参与进来。

第五,我还跟李岷和老牛学到了一点,作为Leader,人品要非常好。不然别人不会服气你。任何一个在黑马工作过的人,都不会否定,老牛是一个善良的人,这在黑马内部,尤其是核心层,产生了很大的向心力。我因此也意识到,虽然我是普通人,虽然我一身缺点,但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依然要重视自己的品行。

05

我在创业黑马学到了什么

2013年、2014年,市场非常火,黑马也非常火的情况下,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做互联网产品非常简单,我觉得我成为陈欧、丁磊指日可待,只要够努力。这种认知,当年可能也不只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无数年轻人奔赴双创浪潮。基于这个自我认知,结果当然非常失败。

互联网的产品摸索持续了3年,只有小成,比如一些创新的行为,对于公司品牌有好处;公司的一些新产品,我们起到了从0到1的筹备工作;给黑马大赛报名倒流了;做的一些主题活动,可能起到了给黑马学院倒流的作用,可惜没有流量线上化管理,没有清晰的倒流数据体现,最终我们团队大多数停留在了口头表扬上,长时间下去,大家越来越沮丧;我们也可能起到了公司的鲶鱼作用,年轻有朝气,能创新,但离我想象中的成功,还很远。

这种高强度的打仗,对于我们自己,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团队的人,很多都可以独立做事了,我们那一批出了一些人才,尽管现在还很年轻,看不出大成绩,但现在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在公司担任要职,不妄我们一起奋斗一场。

一直这么跌跌撞撞,到了2017年,公司给我岗位是黑马大赛,也是给公司做流量,尽管如往常,我接手的工作,至少可以做到马上有起色,但我觉得这不是我想做的事。可为什么每一件事,都是别人安排的,一旦遭遇挫折,总有理由抱怨别人呢?我不希望永远被这种十八线乡村思维所局限,我需要找到自己,我要为自己而工作。

特别感谢在黑马的四年时间,这四年的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高密度的试错,让我亲身体验,而不是纸上谈兵,清晰的了解到了:

第一,我就应该独立做事。独立自主的去探索一件事情,也许会很痛苦,但这种感觉让我有成就感。;

第二,我喜欢并擅长去梳理牛人的成长体系。发自肺腑的愿意去探求一个事件背后,主人翁是怎么想的,怎么抉择的;

第三,我愿意探究并喜欢创造共创的团队氛围。我倾向于公司平台化,每个人都应该是公司的创业者。

第四,我喜欢跟价值创造者一起工作。我因为能够给他们创造价值,跟他们产生深度链接而有成就感,而不只是一场场活动,或者一篇篇文章。

第五,我应该找到一个让我有使命感的工作,而不是满足别人。在黑马的时候,我依然是一位典型的“义气型”员工,直到我离开的时候,我意识到这种“义气”是我的一个短板。

我还复盘了一下“义气型”和“原则型”员工的差异:义气型员工的行为,是不预期的,可能是一件极小的事情,就会让义气型员工奔溃,虽然我们忠诚;原则型的员工,行为是可预期的,但是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位,很难被公司捂热,这两者之间,能够有机的中和,真诚的义气很重要,让彼此心靠得更近,合理的原则,来保证最后的结果能够达成。是最好的结果。

而为什么有些人会成长为“义气型”员工,我也深度做了一下复盘,期待有机会能够跟大家交流。

06

和牛人在一起,进步更快

我离开黑马,是2017年10月份。舵舟的诞生,始于2017年12月份,第一个员工李姣姣入职,舵舟的公号上线了。这个寻梦的过程,让我对于想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具象。

离职黑马前,我帮牛总约见雷军,因为我擅长于笔记梳理,所以随行。大家传说雷军每天只睡3-4个小时,他看着有疲倦之色,但开口说话后,气场瞬间强大,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大哥,他能够把整栋楼的小米员工驱动起来,甚至这个世界与小米有关的所有事情,都给驱动了,他是一台非常强的发动机。

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为这样一台强发动机呢?而有的人8小时上班就很累呢?这跟一个人的底色、经历、格局和理想有很强关系,后来我陆续续续接触到这种创始人,并进行深入的思想梳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舵舟服务号,查看往期的案例。

趣学车创始人刘老木,我特别敬佩的好友。我甚至都认为他是“释迦牟尼”,他明明生活很好过,但从小就喜欢跟一群兄弟在一起。后来,他去留学了,国内的兄弟说,我们一起做点事吧,他们就一起出钱搞事情。家人非常反对,送你去留学,不是让你当小混混的,好歹应该留在国外,或者成为一个体面的人。20出头择业时,家庭压力还是很大的,不像我们现在30多岁了,父母在事业上,给不了太大的压力了。

结婚时,丈母娘特别想不通,因为女儿名校毕业,至少应该嫁个体面人啊,怎么嫁了你,每天跟一群混混搞东搞西,无业游民。他依然坚持要做这件事,能够为这个行业做一点改变,能够让兄弟生活变好,以此为乐。虽然说公司现在是赚钱的,到现在他都没拿过工资,我就觉得怎么搞得跟释迦牟尼一样啊,释迦牟尼割肉喂鹰嘛。

他跟我了一句很牛逼的话,创始人为什么要利他?他说,做公司,利他才是利益最大化。前两天,我去采访火币的首席战略官蔡凯龙,他也说了一句,到了创始人这个阶层,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亿欧的创始人黄渊普,一个理想主义的实干创业者。我觉得挺不容易的,亿欧的业务,在圈子里出了名的苦活,公司现在大概两三百人吧,老黄给自己开的工资和管理层是一样的。为了忙公司的事情,自己的孩子没管多少,他小时候,曾经特别叛逆,跟爸爸关系也不太好,有一天他老婆就和她说,你看你现在也没管儿子。黄渊普说至少我给儿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这句话还挺打动我的。

“主动求索的人就不会迷茫,只有被动接受的人才会迷茫。”这是我采访赤字城创始人刘春河,他说的一句巨牛逼的话,当时我刚刚从迷茫的状态走出来,我领悟到了,当我没有退路了,我是基于自己热爱这份工作,我是第一负责人,也是最后一个负责人的时候,就绝对不会迷茫。雷军虽然只睡4个小时,看上去苦哈哈的,但他肯定也是非常幸福的。

这群人,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第一,为理想而奋斗,利他;

第二,不空谈理想,落地能力强。不仅有融资能力,更强的是赚钱能力;

第三,把创业当作修行,不以短期的利益为目标,延迟满足感。

第四,他们最重要的诉求就是创造价值,为一个行业,为一群人带来一些改变和进步。

第五、不太关注自身的享乐,每天活得跟苦行僧一样。你要是位四线城市的大婶,都不知道他们图什么,就跟我当年看李岷一样。可就是这样的人,拥有非常强大的能量,吸引很大一批人,一起来实现那个梦想。

他们如此有魅力,他们对于行业的贡献和引领,不容小觑,但市面上关于他们的信息,要不就是融资了,要不就是套现了,要不就是上市了。如果没有这三项,似乎他就不成功了一样。舵舟的定位,希望能够把功利之外的信息剖解出来,他真正如何做成的,他遭遇了哪些我们都曾遭遇过的挫折,而他又是如何应对的,跟着这样的人学习,你会豁然开朗。

如果我不是因为遇到了李岷,还有老牛,其实我只是一个村里的丫头,但这七年,他们给予我的痛苦很多,因为我所拥有的,和他们所要求的落差太大了,基于这种极致的痛苦,我的成长很多。

舵舟的长期目标,致力于将这些优秀的思考方式和选择方式,传播给需要它的年轻人,让我们的人生少一点迷茫。因为我曾亲身体验,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虽然我现在不属于有钱人,但是我笃定、自信、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被情绪所牵引的几率。

后来,我把自己梳理出来的一套套体系,转述给我的身边人,他们因此而愿意付费,并持续跟我探讨,后来,我们把这件事落地为管理者的成长辅导品牌——得力营,这件事情很棒。

同时,舵舟通过对创始人初心的深度理解,帮助企业做雇主形象,对内提炼文化,凝聚团队,对外通过价值观的传播吸引人才,建立人才社群。我们认为,更好的、真实的、细节的展示公司的价值观和创始人的气场,是最佳的吸引人才的途径。我喜欢做这件事情,因为我在为价值创造者们,创造价值。

07

我们的梦想

在刚刚创业之初,和赤子城创始人刘春河,亿欧创始人黄渊普,以及我的引导者戴志康聊,中国未来的三十年,是经济腾飞的三十年,国家复兴,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现在我们都学习美国的乔布斯、《原则》,美国的经济思想,日本的稻盛和夫,未来中国也会有自己的经济思想诞生,因为大国自信,有了自己的思想,才会是真正的自信。

我们这批人85后,90后,刚好在未来30年,年富力强,正是干事的年纪,完全可以大干一场。如果我和舵舟,能够在大家形成自己思想的过程,能够起到一些绵薄之力,就是我们的胜利与荣幸,这件事情值得我用一辈子来做。

如何通过学习牛人

来提高自我认知

为什么认识牛人如此重要,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说过,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与你交往的人层次越高,你的能力提升就越快、机会就越多。

课程安排

1

你为什么要结识牛人?

01. 如何培养自己好运气的习惯?

02. 牛人的一些基本特征;

03. 你的需求是什么?

2

如何才能结识到牛人?

01.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02. 谁是你的突破口?

03. 如何适配牛人的需求?

04. 如何跟牛人成为朋友?

05. 论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3

如何跟高层次的人做交流

01. 你的体系是什么?

02. 为什么说迟到是一剂毒药?

03. 工作礼仪

04. 为什么说认真是一剂良药?

4

如何正视痛苦

01. 为什么说他不能让你痛苦,他就不是真牛人

02. 遇到痛苦怎么办

03. 当逆境具有教育意义时,就是可以容忍的

04. 如何正确复盘

5

如何自我提升

01. 坦诚的力量

02. 为什么说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你就一定有机会

03. 什么叫做真正的谦逊

04. 什么叫做极度的开明

05. 为什么我们要去挑战人生的极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