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不知道跑步的你有沒有同樣的感受,在沒跑步以前,覺得500米,600米,1000米……非常遙遠,馬拉松那都是牛人才去跑的,根本沒想過發生在自己身上!老阿姨很就很久以前中考200米,跑第一跑道,我是倒數第二,和我最好的女同學倒數第一,跑完無奈對視!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跑到一半幾乎想要放棄,腦海一直在對話,在掙扎,最後能跑完是因為這和分數掛鉤,也想到父母,就這樣熬完的。但當跑步之後,1萬米,覺得,嗯,也就那樣了,可以說是非常囂張\(^o^)/~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跑步之後,會有種世界變小的感覺

覺得以前的路短了,某個座標的距離近了,去親人家的路程會計算,開車是多少分鐘,那跑步的話也就多少1個多小時……以前,500米買個菜都要開車,現在2-3公里買個東西,跑步去就好啦,或者走路也沒有關係,反正也不遠。還有看個電影,10公里內的話,覺得跑步去也可以,我真的提議過,但最後被否決掉,因為我也是不想一身汗看電影,但看完電影的時候,有試過跑步回家……等等。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這種想法時常都有,因為跑步幾年後心理距離好像越來越近。有這些想法,應該是我跑完人生中的第一個10公里後才有的,到完成馬拉松後,這種想法更加濃烈。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怎麼完成第一個10公里的?

最近有小夥伴經常問我,是怎麼突破第一個10公里跑的。因為她發現自己跑了也有一段時間了,每次都無法突破6公里,到了6公里就會馬上停止,一是覺得自己任務完成,二是真的跑不下去了。在她看來,我很牛逼,能跑馬拉松,可是,我很想說,誰一開始都不能輕鬆跑10公里的。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要是你硬撐跑10km,我也某得辦法

我問了一些跑者,他們是如何完成自己的第一個10公里的,先說說我自己:第一個10公里,說實話,我現在依然還記得自己是怎麼完成的。為此我又特意下載了當時運用的軟件,這是10km的記錄。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是的,記錄是2月28日,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一個跑者的聖地,完成了我的第一個10公里。那一次的10公里,我是靠虛榮心跑完的!因為當時是一群人跑,為了跟上大部隊的腳步,為了不丟人,就這樣死磕下去的,說實話,蠻痛苦的!中途有想過不跑了,因為我最多也就跑5公里,但為了跟上大隊,別人問你還能堅持得住嗎,你還要笑著說“嗯,沒事,我可以的!”

然後默默的聽著每公里數字的增加,離10km越來越近,以及語音彙報給你的每公里的配速,並配上“加油”二字這太有力量了。第一次10公里這樣硬撐是危險的,虛榮心會害死人!所以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想破自己的記錄,一定循序漸進,不要硬撐,需要對跑步持有敬畏的態度。

但我不得不說,跑完之後也真的滿足了自己,從那次之後,覺得跑5公里也不會很累,大概是心理作用吧。後面跑步,都是5公里起步。

還有一次這樣的經歷是17年跨年跑,也是和一個跑團,那天跨年跑也是21公里這樣子,可是就算我跑過半馬,依然還是個渣渣,因為我跑得比較慢,同樣為了跟上大家的配速,一直跑很快,到了16公里左右,實在跑不快了,有幾個人一起慢跑,最後跑完的。(他們的配速都是5分左右吧)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也是從那次團跑經歷後,我不再喜歡那麼多人一起跑,喜歡自由一些,不想別人遷就自己,也不想為了某些特定的形式,停下來吧,比較喜歡1個人跑或者2個人跑,再多就感覺有種無形的壓力。但我不得不承認,想要突破10公里,群跑或者找個厲害的人帶你跑,這樣的方式不錯。

下面來說說其他跑者是如何突破10公里的,在講述之前,很想說,原來大家都是很“裝逼”“很虛榮”還有“很有目的性”的,哈哈哈哈哈哈

@U:我的第一個10公里是為了報名團體活動,那個團體活動是一次半馬拉練,報名半馬拉練的要求就一個,必須要有跑10公里的記錄,我就是為了一個報名資格,並沒有想跑完那個半馬。這第一個10公里離我第一次跑步還不到一個月,可能就20天左右,從那以後我跑步基本上都是10公里。(目的性可以說很強了,哈)

@熊貓:跑了八公里就想著湊十公里發個朋友圈。這是第一次跑十公里的想法,哈哈(裝逼升級)

@mana:團結湖公園,心情好,跑了14公里,前一次才跑五公里(純潔如你)

@陌落:我跑10km,元旦的時候為了送祝福10.10十全十美(形式感十足)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座敷打童子:跟一個從上海過來出差的朋友,吃完一頓大餐以後覺得太腐敗了,決定去跑步,那個時候計劃是跑6k,跑到6k的時候都開始下雨了,他一直在前面帶著跑,說今天趁著小雨跑下10k!6.7k的時候會有一個難受的點,在他一直沒停的囉裡八嗦下,就跑到了8k,心想都8k了,還不如跑個10呢,然後又咬牙繼續跑,最後最後還衝刺了一圈,跑下了17年的第一個10k,感謝基友啦。前兩天他又來出差,相見先跑為敬。(所以有人帶跑,真的會比較順理成章,自己PB比較難)

@公子扶蘇:其實數字這種東西,一直一直都充斥於我的跑步生活中——每次跑步我都會耐心地數圈,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一點一點接近數字終點的感覺,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我跑步後期的疲累。包括跑步前及後的熱身與拉伸,左右壓腿各60下,前後壓腿各60下,左右手臂舒展各60下……各種動作都有條不紊地在數字的記錄下進行著,帶有某種儀式感般地等待著每天的我。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時常覺得,每天的我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數著同樣的數字,似乎仍是同一個我,但又似乎有些東西在默默發生改變,一切都靜候著一個觸碰,嘭——某一個時刻開始,我也不再是之前的我。

數字於我而言,一星一點的增長其實在當時很令人振奮,即便在Nike Running軟件上會默默把小數點後第二位的數字隱掉,但你要知道,那也是十米才能遞進一個數呢。但逐漸地,你會開始不再只關注路程上顯示的數字,你開始放眼於其他,熱衷於跑步的速度和時間,學會計算消耗的熱量,規劃跑步路線。

你開始明白,數字於你而言,不過只是客觀的呈現而已,重要的是,那個過程中默默堅持的自己。在漫長的跑步生涯中,我逐漸懂得,過程即使漫長而痛苦,但心裡仍舊有個期待——前方總會有終點。

這並非是不會結束的痛苦,而是存有期待的甜蜜的負擔,它在不知不覺中,減輕了我對於痛苦的心理預支。路程或許不會縮短,但你知道長路盡處有燈火,那就跑得安心多了。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寫過,一位馬拉松選手每次比賽,都會在腦中反覆回想他那長跑運動員哥哥告訴自己的一句話:“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在跑步過程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不是沒有想過放棄的時刻,但心底總會有不甘,不斷告訴自己堅持下去,邁出下一步又是一個嶄新記錄。話又說回來——不得不說,第一次完成10km的激動與興奮,我現在都能回想起來。

累極卻也開心至極,心中充斥著一個聲音——啊,曾經400m就嚇得屁滾尿流的你,竟然有一日會站在10000m的終點回望當年的那個自己——那個視跑步甚至整個體育運動為洪水猛獸的自己,那個時常會感到挫敗、只放眼於生活艱辛、覺察不到星與光的自己,那個抑鬱情緒不知該往何處傾瀉的自己。

第一次跑完10公里,就好像告訴自己,這是一個結束,更是一個開始。結束的是放開那隻手,那隻緊握著軟弱、攢成一個堅硬無比的拳頭的手,那隻時常胡亂揮舞著卻看不清方向、不知該往何處去的手。開始的是,告訴自己,曾經你以為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實在是蘊藏著莫大的機遇——Never say never.

10公里的坎,原來大家都是這麼破的!跑者的心思不止裝逼

當你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10公里,你就會發現,自己還會有更多的可能,想要堅持跑步的人,可以看看推薦閱讀的文章哦。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第一個10公里,歡迎評論區寫寫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