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摧毀年輕人瘋狂的消費觀,花唄是不是禍害年輕人的罪魁禍首?

今年的7月份,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很不平凡的時間段,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平臺是暴雷不斷,甚至連不少商業銀行也都出了事情,據互聯網的報道出現暴雷的農商行等中小型商業銀行已經超過了四家,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人認真考慮整個金融市場的安全問題,然而最近一篇關於螞蟻花唄的文章也開始火遍網絡,《比抖音更狠,它正在摧毀年輕人的未來!》一文在朋友圈不斷刷屏,將花唄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摧毀年輕人的消費觀真的要怪花唄嗎?

正在摧毀年輕人瘋狂的消費觀,花唄是不是禍害年輕人的罪魁禍首?

一、正在摧毀年輕人的消費觀

  1. 去年,花唄發佈了《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近 1.7 億 90 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 4500 萬,也就是說平均每 4 個 90 後就有 1 個使用花唄。在購買手機時,76% 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
  2. 去年,螞蟻金服旗下的花唄推出廣告《年輕,就是花唄》。視頻中的三個年輕人,一個人買了薩克斯,一個四處旅行,一個置辦了辦公室創業,彷彿印證了廣告詞“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3. 與之相仿的是,京東白條廣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輕人》告訴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親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機場星巴克吃泡麵,和兩億人同一天放假,號召年輕人使用京東白條消費,“願所有忍耐的年輕人不再錯過生活”,“有白條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正在摧毀年輕人瘋狂的消費觀,花唄是不是禍害年輕人的罪魁禍首?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發佈的《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普通高校的學生支出中,購買衣物僅次於飲食消費,其次是社交娛樂、通訊交通,學習培訓則排在最後。去年雙11,高校學生消費總額超過30億,人均1個包裹。在知乎上匿名寫下自己深陷網貸泥潭過程的孩子們,無不是把錢花在了電子產品,戀愛開銷,衣服鞋子上。此外,數據還顯示,中國大學生的人均年消費能力已達到近20000元,年消費總額達到6000億,超過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對於這樣一片龐大洶湧的藍海,足以讓各路商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分一杯羹。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些信息的時候是個什麼樣的感覺呢?的確,這是一個太好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太壞的時代,說這個時代太好,是因為我們比起我們的父輩物質實現了極大的豐富,在當年買塊手錶都需要憑票購買的時候,而如今大家買臺iPhone X也都是信手拈來,然而說這個時代太壞,則是因為我們過多的物質讓我們的生活被大量物質化,以至於很多人都把責任歸咎到了花唄的頭上,說正是花唄催生了這種瘋狂的消費觀。

正在摧毀年輕人瘋狂的消費觀,花唄是不是禍害年輕人的罪魁禍首?

二、花唄真的是罪魁禍首嗎?

說實在的,花唄作為一款金融產品,如果說中國年輕人的錯誤消費觀都是由花唄造成的,其實感覺是不是有些太抬舉花唄了呢?這就像我們孟子說的: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花唄只是一款產品,作為產品來說其並沒有任何的是非觀念,就像我們不能說刀作為一個工具,那麼犯罪的都是刀一樣。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理解現在的過度消費現象呢?

正在摧毀年輕人瘋狂的消費觀,花唄是不是禍害年輕人的罪魁禍首?

其實我們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先生在其著作《資本論》中曾經有個非常具有先見之明的概念,這就是“商品拜物教”,馬克思說: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品所體現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表現為物與物的關係,這些物具有了一種神秘的力量,它控制著商品生產者,支配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為商品生產者崇拜和迷信。

其實,這種瘋狂透支的消費觀念是由中國經濟發展所形成的必然的產物,在改革開放之初,由於中國商品經濟非常不發達,大家都處於一個商品短缺的時代,再加上當時大家的收入水平相當低,結果就導致了大家都會有一個節省的觀念,省錢成為中國60後、70後心目中的一個主要概念。之後,由於中國全面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在市場的作用之下大量的生產產品開始被製造出來,中國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這個工業體系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富餘商品,所以80後也就擁有了較好的生存環境,然而由於這個時代大家的收入水平依然不高,所以80後的超前消費意識也不是特別強烈。

等時間到了90後的成長時代之後,問題就出現了不同的變化,由於90後是中國第一批一出生就和互聯網相互交織的群體,也是中國幾乎沒有餓過肚子的群體,這樣就導致90後形成了較為普遍的消費觀念,這個觀念就是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原先這個觀念只是在房地產抵押貸款領域出現,但是隨著90後所接觸的金融產品的日益普及,特別是消費金融產品的日益普及,讓這個“圓夢行動”有了產生的基礎。

正在摧毀年輕人瘋狂的消費觀,花唄是不是禍害年輕人的罪魁禍首?

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以及電子商務、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讓購物由原先固定時間固定場合的購物方式,變成了全天候24小時的購物,正是購物業態的變化,讓消費變成了一個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行為。再加上類似於小紅書、值得買等導購引流APP的出現,導致了整個商業時代變成了一個種草時代,大量的產品甚至高價產品被種草,一方面是消費品的不斷升級換代,甚至消費上癮症的不斷形成,另一方面則是消費能力的不足,就是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工資錢包不匹配所產生的矛盾。

那麼,這個矛盾該如何解決呢?發達的消費金融給了一個暫時性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借錢消費,可以用花唄、用借唄、用白條、用信用卡,不少還有免息期,如果一次性還不上還有循環分期,還有最低還款額,這些“人性化”的解決方案,讓年輕人彷彿進入了一個個消費陷阱,從而無法自拔。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並不是因為有了這些消費金融產品才是產生了不正常的消費觀,這是產品的極大豐富,電子商務的快速普及,物流體系的逐漸完善,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消費金融的逐漸成熟的共同結果,如果要歸咎的話,哪一環都有問題,但是哪一環都沒辦法負全責。

其實,仔細研究現在的消費需求,我們所購買的大多數產品的功能都是嚴重過剩的,有多少人在手機還能夠使用的時候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去入手最新的iPhone了,在自己家的吸塵器還好得很的時候就入手戴森了,在原裝耳機還很好用的時候就種草beats了,這其實就是一種消費上癮症,大家追求的不再是滿足功能性的需求,而是心理的一種刺激感,購物和電子遊戲一樣已經成為了某種精神鴉片。

正在摧毀年輕人瘋狂的消費觀,花唄是不是禍害年輕人的罪魁禍首?

這個現象其實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新現象,當年美國的朋克時代,信用卡就已經造就過一個類似的時代,而現在只不過把線下的信用卡搬到了網上,再被移動互聯網加速化了而已,所以罪不怪花唄,而是怪我們自己。

在這個時候,對於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來說,大家要做的不是瘋狂地去填充自己永遠無法填滿的消費胃口,而是認認真真回過頭來看看自己之前買的東西還有多少在家中吃灰的?再回頭看看自己嗷嗷待哺的錢包,認認真真考慮一下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用的東西吧!

作者:上游財經專家顧問,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

首發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