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違約危機」之一:「多米諾效應」引發15跌停 凱迪生態債務迷局揭開帷幕

“债务违约危机”之一:“多米诺效应”引发15跌停 凯迪生态债务迷局揭开帷幕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葛愛峰 實習記者 宋楠 武漢報道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提倡環保的背景下,不少環保類企業盡享政策紅利,紛紛通過兼併收購等手段擴大生產規模,欲做大做強企業。

作為生物質發電行業第一股,*ST凱迪(下稱“凱迪生態”,000939.SZ)更是在7年前就立下了“凱迪生態到2020年銷售額將達3000億元、到2030年銷售額可能做到1萬億元”的萬億擴張目標。

如今距離凱迪生態承諾的3000億元目標僅剩2年,該公司卻深陷債券實質性違約、大股東持股遭司法輪候凍結、母公司多個銀行賬戶被凍結等一系列債務違約困境。面對“疾病纏身”的凱迪生態,市場“擔心指數”持續高升。

債券違約引發“多米諾效應”

5月8日,凱迪生態發佈《關於中期票據無法按時兌付本息的公告》稱,截至5月7日,該公司未能按期兌付2011年發行的第一期中期票據“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公司債券”(下稱“11凱迪債”),涉及違約本金6.57億元,利息4119.39萬元,已構成實質違約。

相關信息顯示,“11凱迪債”於2011年11月21日發行,兌付日為2018年5月5日,規模為11.8億元,由凱迪生態控股股東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陽光凱迪”)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次日,資信評估公司將凱迪生態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C,同時將該公司發行的11凱迪債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B,並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上述公告一經發布,“隱藏”在凱迪生態背後的一系列的債務違約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且違約金額不斷攀升。截至7月19日,凱迪生態的逾期債務金額已高達31.79億元,佔該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金額的29.90%。

值得注意的是,凱迪生態2018年需還本付息總額為147.53億元,而該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流動資產總額僅有123.25億元。也就是說,不管凱迪生態欠了多少債或是已償還了多少錢,該公司2018年的債務危機或是“非爆不可”。

在資本市場,凡事“皆有因果”。在凱迪生態高額債務違約持續發酵下,銀行賬戶遭凍結、大股東持股被司法輪候凍結、涉訴案件等“後遺症”相繼爆出且頻繁更新,凱迪生態“舉步維艱”。

《華夏時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7月18日,凱迪生態及其子公司共有106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凍結金額為64.04億元,被凍結餘額為1.71億元。控股股東陽光凱迪持有的凱迪生態股票被凍結及輪候凍結共計17次,凍結申請人包括券商、信託、融資租賃公司等,原因涉及金融借款糾紛、融資租賃糾紛、股權質押合同糾紛等。

截至7月2日,凱迪生態及其全資子公司作為被告共涉及訴訟169件,其中凱迪生態及下屬全資子公司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標的額500萬元以上、已進入訴訟仲裁程序或已經收到民事裁定書(訴前保全)的案件21起,其中有18起案件的訴訟申請人為金融機構。

面對凱迪生態債務危機,市場立即做出反應。相關信息顯示,凱迪生態股票自7月2日開盤以來已連續15個交易日跌停,其控股股東的質押股票更是全部跌破了平倉線。

7月18日,凱迪生態發佈《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控股股東質押股票跌破平倉線的更新公告》,稱因該公司股票持續下跌,控股股東陽光凱迪累計質押的11.19億股已全部跌破平倉線,佔其持股總數的97.94%。

凱迪生態的幕後“操縱者”

曾放出“凱迪萬億不是神話”豪言壯舉,如今卻頻陷債務危機。對於凱迪生態接連發生的違約事項,其爆發原因或更令業界關注,而這一切,或都繞不開其控股股東陽光凱迪的身影。

從2004年至2014年,陽光凱迪歷時10年終於成功“掌控”凱迪生態,而對於凱迪生態而言,則或是“噩夢”的開始。

2014年,凱迪生態發佈《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關聯方旗下共計154家企業,此舉被視為凱迪生態有史以來最大的資產併購。

相關信息顯示,上述154家收購標的為87家生物質電廠100%股權、1家生物質電廠運營公司100%股權、5家風電廠100%股權、2家水電廠100%股權、1家水電廠87.5%的股權以及58家林業公司100%股權,收購價總計68.51億元,其中現金支付金額為37.1億元。

然而《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在凱迪生態前述154家擬收購公司中,87家電廠中已建成的有21家,且其中絕大部分尚處虧損狀態,而另有49家尚未開建;而58家林業公司僅有1家投入運營,13家在建,其餘項目均為未開工。

“兜裡有錢、手上有項目”,“萬億目標”彷彿就在眼前,可凱迪生態或沒有抓住機會。

2017年5月10日,凱迪生態發佈《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公告》,擬使用2016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份中用於募投項目生產的11.31億元暫時補充流動資金,使用期限為12個月。

然而伴隨債務危機的集中爆發,凱迪生態並未如期歸還上述募集資金,相關募投項目也進展緩慢。

重大重組疑“甩鍋”

面對規模空前的債務違約,控股股東或也“承受不住”。2017年11月,凱迪生態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陽光凱迪擬對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並向相關方轉讓公司控制權,對公司現有的非生物質發電主業資產進行剝離和其他處置,突出生物質發電主業,增強盈利能力。

歷經8個月的重組實施,凱迪生態及其大股東陽光凱迪並未發佈任何實質性的重組方案。隨著凱迪生態2017年年報的踩線披露以及審計師出具的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凱迪生態股票於2018年7月2日被迫開盤交易。

7月11日,凱迪生態舉行媒體說明會,陽光凱迪董事長陳義龍表示,對於公司目前出現的危機,公司將通過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和股權重組等三種方式尋求儘快恢復業務,相關債權機構也於日前設立了債委會。債務重組由債委會主導,股權重組方面,將引進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進行控股權轉移,為公司的未來發展獲得核心生產要素配置。

“該公司因債券違約所引發的一系列債務‘爆雷’,會對公司的日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公司只有從‘源頭治理’,儘快償還借款,否則對公司股價和重組均不利。”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業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就凱迪生態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向該公司發送採訪提綱進行詢問了解,但截至發稿時,並未收到該公司的任何回覆,對於凱迪生態的後續進展,本報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