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利用飛鴿傳書的?不怕鴿子丟了嗎?

“飛鴿傳書”也叫“鴻雁傳書”,是將信件綁在信鴿的腳上,然後傳遞給收件人,鴿子速度快,能清楚的辨認方向,而且能找到回家的路,堪稱古代版的“順豐速運”。鴿子天生戀家,利用這一特性,做信息傳達再合適不過了。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飛鴿傳書的?不怕鴿子丟了嗎?

網絡圖片

歷史記載,第一個飛鴿傳書的是誰?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飛鴿傳書的?不怕鴿子丟了嗎?

查閱資料我們無法得知,你總不能問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吧?實際上,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開始用鴿子傳遞書信了。我國也是養鴿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隋唐時期,在我國南方廣州等地,已開始用鴿子傳遞書信。

《山海經》曾經記載,西王母的身邊有3只青鳥,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息,把幸福吉祥快樂的聲音,傳遞到人間。據說西王母曾給漢武帝劉徹寫過信,就是派青鳥把信送到漢武帝的宮殿中。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飛鴿傳書的?不怕鴿子丟了嗎?

網絡圖片

後世的人們根據這個傳說,便發明了聯繫的一種方式——飛鴿傳書

原理究竟是什麼呢?

鴿子對地球磁場的感覺很靈敏,而且特別戀家,這是它們先天具備的優勢,也就是原理!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飛鴿傳書的?不怕鴿子丟了嗎?

所以古代人們的智慧不可小覷,舉個例子,A地的某人負責豢養鴿子,那麼A地就是鴿子的巢。

然後有人要到B地去,就帶著一隻鴿子上路,到需要聯絡的時候就把鴿子從籠子裡放出去,鴿子就會自己飛回A地的巢穴,這樣就達到了聯絡的目的。一般情況都會成功,因為古人不會寫失敗的案列進史書呀!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飛鴿傳書的?不怕鴿子丟了嗎?

最後有個急轉彎想問問大家,請問知道什麼信鴿叫“天落鳥”麼?聰明的人已經猜到了喲!希望鴿子不是這種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