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邾城司法所爲調解制定「規定動作」

專門為調解員制定“規定動作”一碗水端平,許多矛盾因此也迎刃而解。剛剛捧回“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獎牌的新洲邾城司法所,19日又傳來喜訊:全市基層站所“雙評議”中,截至目前,群眾對該所的滿意率達100%。所長吳愛琴向長江日報記者分享調解竅門:“擺正”位子。

今年3月,邾城街李某因為攔乘的士與另外4名年輕人發生糾紛,4名年輕人共同毆打李某,導致李某多根肋骨骨裂、蹠骨骨折。法醫鑑定,李某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

司法所2名調解員介入,李某咽不下這口氣,拒絕調解,堅持要將4名年輕人送進監獄。4名年輕人的家長也對調解將信將疑。

“我們說的每句話,你們都可以錄音。”調解員的開場白一下子打消了雙方顧慮。歷經月餘多輪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李某出具“諒解書”,原諒了4名年輕人。

吳愛琴介紹,邾城司法所要求調解員“擺正”位子,一碗水端平。為此,專門為調解員制定了“規定動作”——調解員調解前,必須介紹自己的姓名、公佈自己的手機號;然後就是開場白:“我們說的每句話,你們都可以錄音。”

“這句話成了我所幹警和調解員的招牌。”吳愛琴說,“多年的矛盾糾紛,在這塊招牌面前迎刃而解。”

城東村的華某因為拆遷補償不如願,當了多年“釘子戶”。調解員上門,讓華某錄下他所說的話,華某拿著錄音問親戚、找律師,看調解員“說的在不在理”。得到肯定答覆後,華某第二天就在拆遷補償協議上籤了字。

據瞭解,邾城司法所還歸納出11類轄區易發生矛盾的調解方法,編印成“民調培訓資料”,組織全街各村、社區民調主任集中培訓,基層調解能力不斷提升。今年以來,基層調解的395起糾紛中,也全部獲得群眾“滿意”的評價。(記者李亦中 通訊員程書雄 揭興旺 吳紅霞 孫亞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