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库山乡解家河:贫困村做出的“富裕”事

直播日照7月20日讯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人的一生之中,孝养父母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个课题,可如果家庭碍于生计,年轻人常年不在家,家里老人供养这事该怎么办呢?

莒县库山乡解家河村是省级贫困村,由于村里年轻人几乎全部常年在外打工,这个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村,然而这个一穷二白的村,却干出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采访当日,正赶上村里建设的老年幸福公寓顺利通过了第一批老人的试住体验,第二批老人正式入住,老人们个个兴高采烈,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解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解则江告诉记者,他们村里主要现状就是空心化、家庭空巢化和人口老龄化,村里的老人收入低、居住分散、条件简陋、生活无人照顾。如何解决老人供养这个难题,就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经过村两委和上级部门的群策群力,他们决定把村里一直荒芜的一块山岭薄地进行招商,整体流转,并发动村两委成员外出寻求支持,并得到了市财政局的资金支持。

“全村搞土地流转,经过两年的时间,村里土地整体流转,今年第二期完成了。”解则江说,集体有了经济收入了,这部分钱怎么利用?村两委商议着建老年幸福苑,集体供养老人,免费吃、免费住。

建设老年幸福公寓对全村老人进行免费供养的计划,得到了全村老少爷们的拥护支持,很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也给村两委打来电话表示感动和拥护。

这个村两委领导班子不简单,关键是人家干的这个事漂亮,全村的每位老人都受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免除了后顾之忧。村里的副书记许崇亮负责这个事,他说有时候深更半夜的,在外打工的村里年轻人就打来电话说,这个统一供养问题他们有这样的思路给建议一下,村干部也非常感动,更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最终,根据实际情况,村里确定他们这个老人幸福公寓不同于敬老院,体现的是就近、经济、便捷、自由几个原则,老人们在互助中彼此支撑,在温存中感悟亲情,生活精神两方面都能得到满足。

“我们村里供养70岁以上的老人57位,五保户一人,两口子一个够条件另一个不够条件的4人,全村共63人。”解则江介绍,这个老年公寓吃喝玩乐都很齐全,有标准化的卫生间,标准化的洗浴室,现代化的餐具厨房,物品都是无污染的。

一个省级贫困村可以说是趟出了一条农村养老的新路子,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这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因村制宜,结合实际,服务群众,解决难题,我们应该伸出大拇指为解家河村两委领导班子点个赞,其他地方也可以对这个好做法、好经验考察学习一下,或许对村里存在的养老问题能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社会零距离/直播日照记者:王平山 姚长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