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經濟新趨勢在農業:萬禾黃震的有機事業

本刊記者 賀玲玲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後花園”的崇明島,為了為上海留下最後一塊綠地,唯有“生態”一條路可走,於是“有機農業”便成為他們無奈的選擇。當然,背靠國際性的大市場,崇明做“有機”,自然有所不同。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有機難“做”

環境問題和食品安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於是有機農業開始被消費者和企業關注。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從中“漁利”。現狀是,發展多年的有機農業到現在依然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規模,有機食品也不是所有消費者都“吃得起”,有機農業也不是所有人都“種得起”。

對有機農業的參與者而言,要有專業的種植、養殖和管理經驗,還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有機農業收益見效慢,不是所有投資者都等得起。這樣一來,有機農業把一大批光有情懷或光有技術、資金的人排除在外。重重難題下,做有機農業者眾多,但成功者少。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最好吃的大米

有機大米是崇明島品種最多、發展最好的有機農產品之一。

東灘大米,以崇明島東灘溼地命名,2015年就在吉林長春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稻米產業大會”上,一舉奪得全國“最佳食味米獎第一名”,成為全國“口感一流”的大米。為確保大米品質和質量安全,從選種、種植、烘曬、加工、銷售各環節,東灘大米都實行全產業鏈管理。真源香谷大米,已獲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A級產品”的認定,擁有一批穩定的消費群體。如今在崇明島上,真源農業公司聯合另外7家農業公司,正在與政府攜手打造崇明大米區域品牌。在銷售模式上,真源農業採取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線上主要通過盒馬鮮生APP、崇明生態農品、我廚網等網絡渠道,線下主要通過盒馬鮮生、崇明生態農業公司、華聯超市、愛森等門店進行銷售。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用“情懷”種菜

做有機農業的人往往抱著完全不同的出發點,有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業機會,有些為了實踐自己的理念,有些出於某種“情懷”。做有機蔬菜的黃震就是出於情懷。

2008年,黃震遭遇金融危機,被迫下崗。他堅定地和父母在崇明中興鎮承包了300畝土地,開始種有機蔬菜。2012年,黃震成立上海萬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科學家的建議下,黃震用2000畝有機農場產生的蔬菜秸稈作為羊的主食,羊舍的空蕩處種植了板藍根,板藍根曬乾後切碎放在羊草裡給羊食用,來提高羊的免疫能力......。

萬禾建立了農業公眾號,與淘寶、微店等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建立了線上APP服務。此外,公司還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將有機蔬菜從種植、採收、包裝到配送的過程,實時展示給會員客戶。4年多來,萬禾農業共投入4000多萬元的成本。萬禾也早已盈利,現在公司年銷售額3000萬元,帶動當地600多戶農戶增收,“萬禾”的許多員工甚至已達到了要交稅的收入標準,更不用說黃震本人和公司盈利了。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讓世界都來做“有機”

發展有機農業,這一切看似是主動,實則是被動。

作為上海的“後花園”,發展高端有機農業成了唯一出路。

現在,崇明區耕地面積76萬畝,水稻種植總面積有50萬畝,農業GDP佔比達20%。2016年末,松江966戶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戶均143.3畝)土地已佔糧田總面積的95%,戶均年收入12.2萬元。

也許未來,崇明島能夠讓有機產品不再是小眾奢侈品,通過選擇合適的渠道,有機也能夠為大眾服務,從而還原食物本來的面貌。

備註:本文有刪減,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文本閱讀,請聯繫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機:13206174097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歡迎關注重慶職業經理人協會官方微博獲取最新資訊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