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古装剧里面,看到一些用盖碗喝茶的场景,就像重播神剧《甄嬛传》,经常能看到皇帝或者妃子们,他们拿着一个盖碗直接饮茶。

再来反观当下:如今我们使用盖碗,都是拿来冲泡的,已经很少当茶杯来使用了。

那么,盖碗是怎么由个人饮用的器皿变成冲泡工具的呢?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要了解盖碗的使用变化,还得从盖碗的发展历史开始说起。

盖碗的出现与改良

盖碗的前身,叫托盏或者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

875年埋藏到法门寺地宫的那批宝物里,就有一件琉璃托盏,是最早的能考证出时间的实物。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唐代的越窑、邢窑,宋朝的钧窑、定窑都有托盏存世。这些托盏大都是盏托相连,分开的也有但很少,都没有盖。

由于宋人热衷斗茶,用黑釉斗笠盏点茶,所以宋代托盏的发展是停滞的。

明朝朱元璋废团茶,过去的煎茶、点茶法失势了,对应的越瓯、建盏一类的茶器也随之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泡茶法,同时兴起了两种适合泡茶法的器皿:盖碗和紫砂。这时的盖碗较唐宋的托盏深,适合存茶叶,加了盖子,却没有底托。

大概是晚明或者初清,盖碗又加进了托,成了现代意义的三才碗。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托盏出身在门阀贵族家庭,到了明清也是上层社会的用具。到清代中叶时,三才杯已经成了官宦门第的标配,大户人家也纷纷效仿。

然而诸多茶器里,盖碗是最难使用的,要用两只手,动作得缓慢从容,看上去雍容华贵,其实是怕碗从托上摔下来。

中山杯等茶具的出现,盖碗变身茶壶

马克杯,是金字塔时代的埃及人发明的一种用来喝热饮的茶杯。后来传到了欧洲等地,材质以木头、金属等为主。

明朝开始从中国订做瓷的,起初中国人看不上这种水桶形的怪物,从来不用。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后来,国人给马克杯加了个盖,以利保温,冠名中山杯,自此成了中国人争相使用的有把茶杯。

中山杯的好处是大,容积至少相当于两个盖碗,而且喝起来方便不烫手。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于是,当更多的这种便捷式茶具开始出现后,盖碗的个人品饮功能就削弱了。

自此,盖碗摇身一变,开始发挥茶壶的功能。

较之茶壶,盖碗的好处是易清洗,尤其是乌龙一类的大叶茶渣,从壶里清出来很麻烦。还有一点,盖碗口大利散热,不至于把叶子闷熟。

我们看一眼电影《茶馆》的剧照会发现:茶客面前除了盖碗,还有一只茶杯。如果茶泡好了不想喝,又怕茶越泡越浓,就先把盖碗里的茶倒到杯子里,一会再喝。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从个人品饮到众人品饮

现在的盖碗基本上都是分茶用的,与紫砂壶平分秋色。

盖碗在冲泡茶叶上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冲泡各种茶叶,并能最真实的表现茶的优缺点,堪称泡茶神器。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而且从人手一只盖碗,改为多人共用一只,弱联系变成强联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位好的茶艺师再配上标致的盖碗,简直如鱼得水,一切美好的味道都将由天上移驾人间。

盖碗是怎么由个人茶杯变成冲泡工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