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追求更精湛的粤剧表演——访粤剧演员陈爱莉

7月14日,为文化惠民助力湛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湛江市文化馆在该馆一楼多功能室举办了公益性质的群众文化讲座系列——《粤剧的表演与唱腔》,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

借此机会,记者对本次讲座的主讲人——著名粤剧演员陈爱莉进行了专访。

努力追求更精湛的粤剧表演——访粤剧演员陈爱莉

陈爱莉戏装造型照。

【现场】 热心作《粤剧的表演与唱腔》讲座

7月14日,陈爱莉应湛江市文化馆的邀请,作为主讲人介绍粤剧的表演与唱腔。本次群众文化公益讲座,主要讲述粤剧的表演特征——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粤剧的唱腔,包括粤剧的发音方法 ,唱腔运用的技巧;身段表演形式,比如折扇功、水袖功、折子戏片段表演《思凡》等。她以扎实的粤剧专业知识与出色的表演惊艳全场

当天上午,虽然大雨倾盆,但没有挡住粤剧爱好者们的热情,来自赤坎、霞山甚至遂溪、雷州等地的发烧友们冒着大雨,早早地赶赴湛江市文化馆。当中,还有一位双腿残疾的阿姨拄着拐杖也过来了,她说自己非常喜欢看粤剧,不能错过这样的讲座。“冒着这么大的雨,大家还是纷纷过来了,我真的很感动!”大家对粤剧的热爱,让陈爱莉深受触动。

而让她更为惊喜的是,在当天70多名爱好者中,还有10名小粤剧迷也来到现场。他们年龄大多在6—8岁,也有十几岁的,对粤剧的爱好不亚于大人。其中,还有一位青少年粤剧迷今年报考中央戏曲学院,期待自己未来朝粤剧方向深入发展。

“传承很关键,培养一代青少年爱好者非常重要。”粤剧文化是岭南地区的一朵奇葩,其背后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陈爱莉告诉记者,作为青年演员,自己也希望粤剧文化能不断地被传承与弘扬。然而,现在湛江的专业粤剧演员总人数还是相对较少的。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市民关注和了解粤剧文化,自己也会不断努力追求更精湛的粤剧表演,为推动粤剧文化的推广发挥自己的力量。

【成长】出身于廉江一个艺术家庭

陈爱莉1989年出生于廉江安铺镇的一个粤剧世家,祖父曾从事木偶戏表演,是一位粤剧老艺人,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音乐家,也是一名拥有丰富演戏经验的优秀演员,母亲是当地有名的花旦演员,家里更是自办民营粤剧团,每年演出达300多场。

陈爱莉从小便受到家庭浓厚艺术氛围的影响,对粤剧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小时候,收音机里常常播着粤剧的经典片段,小爱莉就一遍又一遍地听着,沉迷其中。

由于对粤剧的热爱,2003年陈爱莉选择了就读湛江艺校。她在艺校学习生活了4年,因为从小就受到粤剧文化的熏陶,有这方面的天赋,陈爱莉在学校的表现很不错,保持着比较拔尖的水准。校长、老师们都对她寄予厚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很照顾她。求学期间,她的粤剧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升。毕业后,陈爱莉正式踏入粤剧演员的行业,迄今她已经从事该行业近10年了,支持她一路走下去的,是她对粤剧始终如一的那份钟爱。

【展望】 希望能演出更多的粤剧新戏

陈爱莉2007年毕业于湛江艺校,主攻花旦。她现任湛江粤剧团花旦。陈爱莉曾主演《三看御妹》《梦断香消四十年》《六月雪》《苏秦拜相》《珍珠塔》等众多剧目。她2006年荣获广东省《德艺双馨》青少年粤曲专业组金奖,2016年获湛江市紫荆花杯戏剧专业组金奖,去年获2017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第二届红派艺术大赛曲艺专业组金奖等。

“湛江粤剧团是粤西地区非常优秀的团队,要求很严格,人才也非常多,很有影响力。”2014年,这支队伍对外招贤引才,她以长剧《哑女告状》的精湛表演打动了团长李田寿等评委,进入湛江粤剧团的工作。

初到剧团,陈爱莉担纲了重要花旦的工作。她要在一个月内排练六、七个长剧目,剧本的戏曲唱腔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照着乐谱而唱,不允许有半点疏漏。除了背曲外,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排练,当时作为新人的她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精神十分紧张。为了更好揣摩每个角色的心理变化,挖掘每一个角色背后的内涵,演好、演活自己的角色,陈爱莉利用一切时间研究剧本,那时的她剧本不离手,甚至连睡觉时都拿着剧本,有时看着剧本睡着了,突然惊醒,继续翻阅研读。剧团领导、前辈和老师也不厌其烦地给她指导与帮助,让她很快就接手,并且新戏陆续而来,使她不断得到锻炼与成长。

回顾近十年的粤剧生涯,陈爱莉说自己一路上得到众多前辈老师的栽培指导,每一次演出都被热诚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贵的意见,让她在粤剧表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粤剧表演水平更加精湛。展望未来,陈爱莉希望自己能排练更多的粤剧新戏剧目,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湛江晚报 卓朝兴 李舒琦 罗红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