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追求更精湛的粵劇表演——訪粵劇演員陳愛莉

7月14日,為文化惠民助力湛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湛江市文化館在該館一樓多功能室舉辦了公益性質的群眾文化講座系列——《粵劇的表演與唱腔》,吸引了眾多市民踴躍參與。

藉此機會,記者對本次講座的主講人——著名粵劇演員陳愛莉進行了專訪。

努力追求更精湛的粤剧表演——访粤剧演员陈爱莉

陳愛莉戲裝造型照。

【現場】 熱心作《粵劇的表演與唱腔》講座

7月14日,陳愛莉應湛江市文化館的邀請,作為主講人介紹粵劇的表演與唱腔。本次群眾文化公益講座,主要講述粵劇的表演特徵——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粵劇的唱腔,包括粵劇的發音方法 ,唱腔運用的技巧;身段表演形式,比如摺扇功、水袖功、摺子戲片段表演《思凡》等。她以紮實的粵劇專業知識與出色的表演驚豔全場

當天上午,雖然大雨傾盆,但沒有擋住粵劇愛好者們的熱情,來自赤坎、霞山甚至遂溪、雷州等地的發燒友們冒著大雨,早早地趕赴湛江市文化館。當中,還有一位雙腿殘疾的阿姨拄著柺杖也過來了,她說自己非常喜歡看粵劇,不能錯過這樣的講座。“冒著這麼大的雨,大家還是紛紛過來了,我真的很感動!”大家對粵劇的熱愛,讓陳愛莉深受觸動。

而讓她更為驚喜的是,在當天70多名愛好者中,還有10名小粵劇迷也來到現場。他們年齡大多在6—8歲,也有十幾歲的,對粵劇的愛好不亞於大人。其中,還有一位青少年粵劇迷今年報考中央戲曲學院,期待自己未來朝粵劇方向深入發展。

“傳承很關鍵,培養一代青少年愛好者非常重要。”粵劇文化是嶺南地區的一朵奇葩,其背後蘊藏著濃厚的文化底蘊。陳愛莉告訴記者,作為青年演員,自己也希望粵劇文化能不斷地被傳承與弘揚。然而,現在湛江的專業粵劇演員總人數還是相對較少的。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市民關注和了解粵劇文化,自己也會不斷努力追求更精湛的粵劇表演,為推動粵劇文化的推廣發揮自己的力量。

【成長】出身於廉江一個藝術家庭

陳愛莉1989年出生於廉江安鋪鎮的一個粵劇世家,祖父曾從事木偶戲表演,是一位粵劇老藝人,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氣的音樂家,也是一名擁有豐富演戲經驗的優秀演員,母親是當地有名的花旦演員,家裡更是自辦民營粵劇團,每年演出達300多場。

陳愛莉從小便受到家庭濃厚藝術氛圍的影響,對粵劇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小時候,收音機裡常常播著粵劇的經典片段,小愛莉就一遍又一遍地聽著,沉迷其中。

由於對粵劇的熱愛,2003年陳愛莉選擇了就讀湛江藝校。她在藝校學習生活了4年,因為從小就受到粵劇文化的薰陶,有這方面的天賦,陳愛莉在學校的表現很不錯,保持著比較拔尖的水準。校長、老師們都對她寄予厚望,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都很照顧她。求學期間,她的粵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進步與提升。畢業後,陳愛莉正式踏入粵劇演員的行業,迄今她已經從事該行業近10年了,支持她一路走下去的,是她對粵劇始終如一的那份鍾愛。

【展望】 希望能演出更多的粵劇新戲

陳愛莉2007年畢業於湛江藝校,主攻花旦。她現任湛江粵劇團花旦。陳愛莉曾主演《三看御妹》《夢斷香消四十年》《六月雪》《蘇秦拜相》《珍珠塔》等眾多劇目。她2006年榮獲廣東省《德藝雙馨》青少年粵曲專業組金獎,2016年獲湛江市紫荊花杯戲劇專業組金獎,去年獲2017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第二屆紅派藝術大賽曲藝專業組金獎等。

“湛江粵劇團是粵西地區非常優秀的團隊,要求很嚴格,人才也非常多,很有影響力。”2014年,這支隊伍對外招賢引才,她以長劇《啞女告狀》的精湛表演打動了團長李田壽等評委,進入湛江粵劇團的工作。

初到劇團,陳愛莉擔綱了重要花旦的工作。她要在一個月內排練六、七個長劇目,劇本的戲曲唱腔有著嚴格的要求,需要照著樂譜而唱,不允許有半點疏漏。除了背曲外,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排練,當時作為新人的她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精神十分緊張。為了更好揣摩每個角色的心理變化,挖掘每一個角色背後的內涵,演好、演活自己的角色,陳愛莉利用一切時間研究劇本,那時的她劇本不離手,甚至連睡覺時都拿著劇本,有時看著劇本睡著了,突然驚醒,繼續翻閱研讀。劇團領導、前輩和老師也不厭其煩地給她指導與幫助,讓她很快就接手,並且新戲陸續而來,使她不斷得到鍛鍊與成長。

回顧近十年的粵劇生涯,陳愛莉說自己一路上得到眾多前輩老師的栽培指導,每一次演出都被熱誠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出可貴的意見,讓她在粵劇表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粵劇表演水平更加精湛。展望未來,陳愛莉希望自己能排練更多的粵劇新戲劇目,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湛江晚報 卓朝興 李舒琦 羅紅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