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布作品《牧馬圖》賞析——領略草原風情

一幅上好的字畫是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夢寐以求的。自己的作品能自成一派,被大眾所認可,能經歷歲月時間的洗禮,沉澱下來的精華,也是眾多畫家追尋的目標。往往耗盡一生才華和精力,留給後人所瞻仰的精品之作也寥寥無幾。

官布作品《牧馬圖》賞析——領略草原風情

官布作品

能認識遼寧顧先生也真算得上是機緣巧合,同樣是愛畫,但顧先生真的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能碰到一幅好畫也十分不易,也是多年的交情,一次多喝了兩杯,才讓我得見了這幅壓箱底的寶貝。原來是一幅官布老師的《牧馬圖》,打眼一看就是官老師風格。一幅畫既有油畫風格也有粉彩,即寫實又抒情,意義深遠,讓我著實入了迷。

官布作品《牧馬圖》賞析——領略草原風情

官布作品

眾所周知官布先生擅長國畫油畫。畫風新穎,畫法奇特,知名代表作有《傍晚》、《草原小姐妹》、《幸福的會見》等。2013年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官布先生為蒙族人,但他的藝術思想早巳超出了區域,他28歲就出任內蒙古美協秘書長和副主席,後又先後擔任北京美協副主席、中國美協常務理事等職。他為社會和民族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了民族團結的典範、中華文化藝術之傳承者。通觀他的繪畫作品,總能讓人有種遨遊於藝術大空的感悟。他的筆墨具有很大的視覺衝擊力,在寬大的展廳裡,他的畫一亮出,立即呈現出萬馬奔騰、湖光山色、雲蒸霞蔚的氣氛。這種視覺衝擊力毫無浮囂聲勢、狂態造作的成分,而是源於藝術家的文化氣度和對家鄉、對民族、對千古筆墨的情感,以及對大千世界景色的感悟。

官布作品《牧馬圖》賞析——領略草原風情

官布

中國書畫家協會秘書長,中國書畫家雜誌社社長兼主編馬芳亭老師曾經看了官老的美展,感觸很多。官老的畫,氣勢磅礴。大氣深邃,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受畫家心中的那種強烈的民族情感和國家意識。不管是油畫還是國畫作品,也不管他採用的是哪一種藝術手法,其畫面所反映的主題幾乎都與自己的家鄉有關,這是他對民族對家鄉的深沉摯愛。觀官布先生的作品,讓我感到他是一位多情而專注的藝術家,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始終是他藝術創作的主流。他對家鄉一往情深、魂牽夢繞,這種情感都湧動在他的作品之中。

官布作品《牧馬圖》賞析——領略草原風情

官布

他的畫裡畫外都貫通著一種民族的精神,這種精神對一個畫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當我們觀看他的油畫作品時就會發覺,儘管在著彩方式、透視和光的運用是源於西畫,可在某些筆觸方面又有國畫的韻味,而他的國畫作品又無時不顯露著西畫用光用色的光芒。他將兩者結合得很好,不管他怎麼畫。也不管他畫什麼,都是地地道道的國貨。它不是歐洲的,更不是美國的,一看就知道是一箇中國畫家的作品。這就是我所說的畫家的國家意識的具體體現。這種情感凝結在官老的骨子裡,不管生活如何坎坷和艱難,都無法改變他這一錚骨。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藝術家,官布先生始終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始終走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之路。讓藝術成為陶冶人們情操和寄託人民情思的一種載體,使藝術承載了人民大眾為之渴求的精神食糧。因此,他成了人民所摯愛的藝術家,這一點,相信看過畫展的人們都會有所感悟。

官布作品《牧馬圖》賞析——領略草原風情

從歷史上看,任何一位有成就的藝術家,最終都是帶著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而進行創作的,使作品承載了畫家特有的文化氣度。好多人在藝術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有一種困惑,感到無路可走,其實這種困惑的真實原因是源於文化的貧乏。中國美術比文字更為淵源,它承載了中華民族在各個時期對精神和物質的追求。後來,中國美術又與書法融為一體.相得益彰,這種藝術風格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也正因如此,我一向對延續這一偉大藝術的當代老藝術家們就特別敬重。官布先生用他60年的時間讓民族藝術得以延續和豐富,他的業績必將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官布作品《牧馬圖》賞析——領略草原風情

領悟千古筆墨,官布先生得益於中西藝術的精華,他在兩者文化的海洋裡沉迷遊走。官布先生在藝術追求中,向西畫借得透視、光色與骨骼,向民族藝術取其悟道與風韻,明白無誤地打造出了自己的獨特的藝術旗幟。他承擔了民族藝術的責任,從自己的心跡出發,潑墨出既典雅又靈動的墨色態勢。

其實我多次和顧先生探討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疑問。中國從古至今這麼多的畫家、畫派,為何偏偏對官老的作品情有獨鍾。顧先生告訴我,對官老的作品、功力的欣賞和認可是一方面,作為一個資深的字畫收藏愛好者,也是存著一點私心的。市面上大部分名家大作,保值能力是很高,但比較入手困難,且真假難辨。倒不如收藏現代畫家的代表作品,入手容易且升值空間巨大,潛力無限。不僅滿足了藏友懂畫賞畫的心,還以藏養藏,理性收藏,一舉兩得。歸根結底,千里馬也需要伯樂去發現、欣賞,好東西也得懂它愛他的人才會發揮它應有的價值,有喜歡字畫的藏友跟小編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