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對緩解頸椎病有效果嗎?

我和她的故事


上海市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陳建華教授介紹: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由於頸椎和脊椎間盤本身及其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的勞損,老化,刺激壓迫了頸部的神經血管脊髓等引起頸項部及上肢和頭部甚至下部疼痛等一系列的臨床表現。中醫對頸椎病進行的辨證治療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分為不同的類型,而後進行對症治療的。

對頸椎病的中醫藥的綜合治療的特色有哪些呢?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對症下藥,首先要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頸椎病痛。頸椎病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風寒溼痺型

臨床表現為頸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頸部活動受限。治療的方法是主要是祛風散寒,化溼通絡。

中醫辨證治療方法:痺痛型頸椎病以頸肩、上肢的疼痛、麻木為主。臨床上以神經根型多見。治宜溫經活血,以桂枝葛根湯或蠲痺湯加減。也可以使用我們的芷龍蠲痺片,同時要根據病人的那個病症認知進行隨症加減。

2. 肝腎虧虛型

臨床表現為下肢痿軟無力腰膝痠軟,頭眩,眼花,耳鳴,性功能下降。中醫辨證治療方法:癱瘓型頸椎病以下肢運動障礙,發抖,病起緩慢,間歇性發作為主。臨床上以脊髓型多見。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以補陽還五湯加減。

3. 眩暈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昏、頭痛、耳鳴,頸部活動受限,尤不能旋轉,甚至可出現猝倒。

中醫辨證治療方法:眩暈型頸椎病以發作性眩暈,頭痛,目眩,轉動頭頸即發眩暈或猝倒為主。臨床上以椎動脈型多見。若屬氣虛下陷者,宜補中益氣,以用補中以益氣湯加減。屬痰瘀交阻者,宜祛溼化痰,散瘀通絡,用溫膽湯加減。

建議平時積極鍛鍊和運動,多做一些抬頭的運動例如羽毛球、游泳、排球等。有助鍛鍊頸部肌肉,增加頸椎抗衰老能力。


海上名醫


據統計,中國14億人口中90%左右的人有程度不等的頸椎病。很多時候的脖子痠痛、頭疼,人們經常認為那隻不過是突然的不適,而不知道頸椎病已經悄悄的到來!當我們還為自己的健康沾沾自喜的時候,結果頸椎病已經到了不可收拴的地步了。小頸椎,容易引發大問題,如神經衰弱、記憶下降、神經功能紊亂、導致中風、下肢癱瘓、老年痴呆等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重視起來!

一、小小頸椎病,帶來大大的危害

頸椎病看著不起眼,可對我們的生命健康的威脅可是非常大!醫學上發現,頸椎病至少可引發全身70種併發症,以下只是幾種常見的病症:

1、吞嚥不暢:吞嚥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噁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

2、造成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等,甚至還可能失明。

3、腹脹便秘:部分頸椎病患者因鄰近的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和損傷,使受其支配的內臟器官胃腸道蠕動減慢。

4、高血壓:血壓明顯升高,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皆為老年人的常見病,故二者常常並存。

5、胸痛: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六和頸七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6、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後遺症,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噁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所致。

7、下肢癱瘓: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8、老年痴呆:一旦頸椎間盤突出導致橫突孔變細、變形,會致使所供應的腦區發生供血不足,慢性腦缺血引起了遺忘等認知功能下降,長期以往最終會出現痴呆。

9、中風:經中國醫學研究院不完全統計,中風病患者中有90%以上都有頸椎病,可怕的是很多人都不注意,到中風後才發現是頸椎病誘發了腦部神經壓迫導致了中風。

10、腦梗塞、腦萎縮:很多頸椎病患者因椎動脈痙攣、栓塞、而誘發為腦梗塞、腦萎縮等疾病。

11、經常性耳鳴甚至耳聾:由於脊椎受壓,頸椎的交感神經末梢受損,導致供血不足,最後導致為經常性耳鳴甚至耳聾的嚴重後果。

12:神經性腸胃功能紊亂:很多人“胃潰瘍”,久治不愈,或是反覆發作,其實這種現象是由於頸椎的椎動脈堵塞誘發的神經腸胃功能紊亂所導致。

13:面部肌肉萎縮、面癱:因椎動脈痙攣、栓塞、而誘發為面部肌肉萎縮、面癱疾病。

14:頑固失眠、神經衰弱:經臨床觀察患有頑固失眠,神經衰弱的病人70%以上都有頸椎病發生,可是連很多醫生在前期治療中都不清楚。一味的治失眠,耽誤了治療的最 佳時期,最後導致為嚴重的抑鬱症或精神失常。

15:腦血栓:由於對頸椎病的不重視,發展到椎間盤變形,血管變異、病變,導致血脈堵塞,供血不足,導致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二、頸椎病的常見療法有哪些?療效如何?

1、牽引療法:牽引療法適用於大部分的頸椎病,在臨床治療中最常用,簡單易行,治療效果明顯,尤其對早期頸椎病有明顯療效。缺點:少數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或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推拿按摩療法:該療法是中醫主要療法,在頸椎病的治療中較常用,同樣適合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缺點:同樣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要慎用或者禁用,以免造成其他意外傷害或嚴重後果。

3、運動療法:運動療法主要通過一些醫療體操練習,來減輕頸椎病症狀,增強頸部肌肉及韌帶輕度,對頸椎病的治療起到一定的協助作用。缺點:效果不明顯,一般作為協助療法。

4、藥物療法:即其他物理療法。作用:多不作為主要治療方法單獨使用,主要作為其他療法的輔助治療,使頸椎病的治療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缺點:藥物有副作用,常服用對身體健康不利。

5、熱敷、拔罐:也是常見的頸椎方法之一。缺點:只是局部軟組織的處理方法,只要頸椎沒有劇烈的被動活動,則影響不大,但對於頸椎病的治療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

6、手術:除非病情已很嚴重,或者跌倒,或者得到了不正確的治療,一般才採取手術。脊髓型頸椎病手術越早越好,神經根型頸椎病,不是越早越好。手術時機取決於病情的需要,患者的思想準備,以及找到合適的相信的醫生,這最重要。缺點:手術風險大,費用高。還有一些頸椎病患者,如有手術禁忌症,通常不能做手術。

三、推薦一種新型療法:不打針不吃藥不動手術

頸椎病患者通常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知道到底患的是哪種類型的頸椎病,如果貿然打封閉、吃藥、針炙、按摩或做手術,極有可能不但不能治療損傷,還會加劇傷痛,留下極大隱患!那麼,有沒有一種療法,可以避免上述打封閉和隨便針炙按摩等給身體帶來損傷的風險呢?答案是:有的!這就是我們這裡要談的華絡疼痛治療儀的多效經穴刺激無損療法。這套經穴激活系統療法具有以下特色:

1、打通經絡

中醫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說法,認為關節疼痛的原因是經絡堵塞導致毒素聚積,經絡是疾病在體表或皮下組織所呈現的不同反應,經穴是經絡上的反應點,華絡疼痛治療儀的電刺激療法正是在一定的經絡反應點上,通過電刺激打通經絡,恢復經絡輸送氣血、營內衛外、平衡陰陽的功能,由此達到恢復健康並保持身體平衡的效果。

2、修復神經傳導,促進細胞組織再生

通過仿生物電刺激直接刺激神經系統,增加局部供血量,減輕神經纖維間的水腫等,創造一個促進神經再生的環境,促進神經軸突生長和突觸形成、恢復神經支配功能,並改善神經傳導、促進腦部神經的活動及其它神經生理指標的恢復。

3、促進血液循環

治療時,生物電子脈衝滲透到人體,令皮膚的小動脈血管擴張,從而改善血液循環改善,提高細胞膜通透性,加快物質代謝,改善組織營養,最終提高細胞的活力。生物電子脈衝能夠引起肌肉收縮,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形成“泵”的作用,從而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迴流。

(相同數字貼片為同一路輸出)

1 、1 肩井穴 ,2 、2 大椎穴

【組方功效】

上述穴位組合使用,可補益髒髒、增強體質、調和氣血、祛風散寒、舒筋通絡,從而解痙止痛,有效緩解頸椎病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延緩或逆轉其病程。

【穴位功能與主治】

風池穴——【功能與主治】適當刺激此穴,可改善頸、腦部的血液循環和血氧供應,消除頸部肌肉緊張,有效緩解因頸椎病導致的頭暈、頸肩痠痛等不適症狀。

肩井穴——【功能與主治】具有通經止痛、益氣補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祛風活絡功能。適當刺激肩井穴能促進血液運行周身,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鬆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有效緩解頸肩不適。

大椎穴——【功能與主治】具有益氣、清熱熄風、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免疫力低下、頸椎病、頸肩痠疼、手臂麻痺等。

天柱穴——【功能與主治】具有化氣、清熱消腫、散鬱滯痛、通竅活絡的功效。主治頸項僵硬、肩背痛、頸椎痠痛、落枕等。

風門穴——【功能與主治】具有疏風解表、活絡止痛的功效。主治頭痛、肩背疼痛、頸椎痛、肩膀痠痛等症。

後溪穴——【功能與主治】後溪穴是小腸經上的要穴,具有疏經祛風、利節止痛、清熱止攣的功效。主治頸肩疼痛、頸椎病、落枕、腰椎病、神經衰弱等。適當加以刺激可有效疏調局部經氣、加速頸肩部血液流動,緩解頸肩疼痛等症狀。

五、【華絡案例】頸椎病

患者:關先生,56歲

症狀:頸椎病,患者雙手經常麻痺、頭痛以及雙肩疲勞。

描述:根據X光片報告,患者頸椎雙手經常麻痺C2-C7骨質增生(骨剌),C2-C3、C6-C7椎間盤移位。經臨床觀察,頸部肌肉已有萎縮情況。

治療:12/10/2016開始治療,治療師評估治療時間為20次。

18/10/2016 5次治療後——患者頭痛已消除,雙手麻痺以及雙肩疲勞亦同時減輕。

13/11/2016 20次治療後——以上所有痛楚及不適全部消除。


如有肩頸腰腿腕肘等關節疼痛需瞭解經穴刺激療法,請關注“華絡健康”頭條號和公眾號。


華絡健康


頸椎病用中藥治療好使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國醫學認為:要治療頸椎病必須從患者的整體情況出發,注重患者臟腑的功能,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再到理髮方藥來調理,才能使藥物更適合患者的病情,才能達到藥到頸椎病癒。那麼怎樣治療效果會更好呢?下面就為大家逐條分析:

1.若患者表現為:頭、頸、肩、背部疼痛,轉側不利,難以俯仰旋轉,後期頸部易。於疲勞,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辨證為風中經絡,治療方法:舒筋通絡,祛風止痛。藥用:葛根、當歸、川芎、白芍、羌活、防風、秦艽、桂枝、甘草等隨症加減治療,用法:日一劑水煎400ml,分2次,藥渣熱敷頸肩部。

2、若患者表現為:頭、頸、枕部疼痛,肩背及一側或雙側上肢及手指痠麻、疼痛,頭頸部活動或咳嗽,打噴嚏等使症狀加劇,有明顯的放射痛和串麻。舌質淡、苔白,脈弦細。辨證為瘀血阻絡,治療原則:活血通絡,解痙止痛,藥用:黃芪、當歸、川芎、桂枝、全蟲、蜈蚣、地龍、玄胡、白芍、熟地、威靈仙、葛根、丹參、寄生、羌活、獨活等隨症加減,用法:日一劑水煎400ml分早晚溫服,藥渣熱敷肩背部。

3.若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僵硬疼痛,四肢沉重,以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行走不穩、發抖無力,如“踩棉花感”,重者下肢癱瘓,二便失控,舌淡或紅、少苔、脈細弱。辨證為氣血滯絡,筋骨萎弱,治法為:調氣血,通經絡,強筋壯骨。藥用: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子、當歸、茯苓、川斷、牛膝、黃芪、龜板、鹿角膠、仙靈脾、葛根、丹參、黃柏、知母、鎖陽、白朮、木瓜、陳皮等隨症加減。每日一劑水煎400ml,分2次口服,藥渣薰洗患肢及頸部。

4.若患者表現為:頭痛、頸痛、眩暈、且與體位有關,甚者猝倒,舌質淡,苔白膩,脈滑細。辨證為:痰瘀阻絡,治療原則:活血化痰、舒筋通絡。藥用:茯苓、蒼白朮、法夏、丹參、膽南星、葛根、白芍、威靈仙、桂枝、白芷、柴胡、天麻、菊花等隨症加減。

5、若患者主要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且與頸椎活動和姿勢有關,舌質淡,苔薄白,脈弦。則辨證為:陽氣滯絡,治療原則:舒筋通絡,行氣溫陽,藥用:葛根、丹參、桂枝、川芎、全蟲、蜈蚣、地龍、炒棗仁、五味子、茯苓、夜交藤、當歸、甘草等隨症加減!

以上均是本人臨床多年治療頸椎病的經驗,只要辨證準確,藥物劑量用到位,效如浮鼓!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影響頸椎的穩定性而產生一系列病理性改變。這些變化直接刺激、壓迫或通過影響血運使頸部脊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發生功能或結構上的損害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頸椎病多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

頸椎病的辯證分型

  • 頸型

頭、頸、肩、背部疼痛,轉側不利,難以俯仰旋轉,後期頸部易於疲勞,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

  • 神經根型

頭、頸、枕部疼痛,肩背及一側或雙側上肢及手指痠麻、疼痛,頭頸部活動或咳嗽,打噴嚏等使症狀加劇,有明顯的放射痛和串麻。舌質淡、苔白,脈弦細。

  • 椎動脈型

頭痛、頸痛、眩暈、且與體位有關,甚者猝倒,舌質淡,苔白膩,脈滑細。

  • 交感神經型

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且與頸椎活動和姿勢有關,舌質淡,苔薄白,脈弦。

  • 脊髓型

頸部僵硬疼痛,四肢沉重,以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行走不穩、發抖無力,如“踩棉花感”,重者下肢癱瘓,二便失控,舌淡或紅、少苔、脈細弱。



方藥舉例

葛根湯

具有舒筋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風寒阻絡的頸型頸椎病。
【藥物組成】葛根12g 麻黃9g 桂枝6g 生薑9g 甘草6g 芍藥6g 大棗12枚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三痺湯

具有益氣活血,散寒除溼,解痙止痛的功效, 適用於氣血虧虛,風寒阻絡的神經根型頸椎病。
【藥物組成】獨活15g、秦艽10g、防風10g、細辛5g、當歸10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10g、黨參20g、茯苓12g、黃芪20g、炙甘草10g、川斷12g、牛膝12g、桂心1g、杜仲15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半夏白朮天麻湯

具有燥溼化痰、舒筋通絡的功效。適用於風痰上擾引起的椎動脈型頸椎病。
【藥物組成】半夏9g 天麻6g 茯苓6g 橘紅6g 白朮15g 甘草3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甘麥大棗湯

具有益氣養心,舒筋通絡的功效,適用於氣血不足引起的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藥物組成】炙甘草10 g、小麥30 g、大棗30 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附桂八味丸子

具有調氣血,通經絡,強筋壯骨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引起的型頸椎病。
【藥物組成】熟地20g、山藥12g、山萸肉12g、茯苓10g、澤瀉10g、牡丹皮10g、桂枝10g、附子10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熱敷方

頸椎熱敷方

【藥物組成】威靈仙、葛根、五加皮、蒼朮、乳香、沒藥、秦艽、白芷、三稜、莪術、木瓜、細辛、桑枝、骨碎補、赤芍、紅花、冰片各20g。【製法】上藥研細末,調勻,加食鹽和黃酒適量,裝入布袋中。【使用方法】微波爐加熱,敷患處,溫度以患者能夠承受為度。兩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鐘左右,每日一次。

醫數


這個問題是必然的,因為中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徹底根治不復發。然而治癒頸椎病你還得知道它的病因,這樣的話你才能做到真正的對症下藥。

頸椎病的病因分為以下幾種:

一、頸椎的退行性變

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間盤的退變尤為重要,是頸椎諸結構退變的首發因素,並由此演變出一系列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

二、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
近年來已明確頸椎管內徑,尤其是矢狀徑,不僅對頸椎病的發生與發展,而且與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方法選擇以及預後判定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有些人頸椎退變嚴重,骨贅增生明顯,但並不發病,其主要原因是頸椎管矢狀徑較寬,椎管內有較大的代償間隙。而有些患者頸椎退變並不十分嚴重,但症狀出現早而且比較嚴重。

三、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因其有別於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視,但其對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後等都有著直接關係,
四、頸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對正常人頸椎進行健康檢查或作對比研究性攝片時,常發現頸椎段可有各種異常所見,其中骨骼明顯畸形約佔5%。但與頸椎病患者對比,後者頸椎的畸形數約為正常人的一倍。

相對應的我就有很多的治癒頸椎病的中藥方:

 藥方一

  組成: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羌活、靈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溼止痛;川芎、天麻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有溫經活血、通絡作用;葛根用於解痙;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調和諸藥作用。

  適應證:多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頭痛、枕部疼痛、頸部僵硬,肩臂及手指痠痛發麻;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身體冷溼,畏寒,頸椎旁可觸到軟組織腫脹結節。

藥方二

  組成: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朮、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功效: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朮用於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有養血功效;天麻、川芎、雞血藤可安神健腦、通血活絡;砂仁有理氣和胃導滯作用。

  適應證:多用於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痠痛或雙肩疼痛。

  藥方三

  組成:威靈仙50g,當歸15g,細辛15g,乳香15g,薑黃15g,丹參15g,白芷15g,透骨草15g,自然銅15g,木瓜15g,三七10g,冰片5g,紫草5g,蜈蚣3條。

  製法:將上述藥材浸泡於2000ml、75%酒精中,4天后過濾,留取藥液備用,過濾後藥渣用2000ml75%酒精浸泡4天,然後過濾,過濾後於藥液混合攪勻。

  用法:用時取藥酒加熱塗於患處。

 藥方四

  組成:當歸50g,川芎50g,葛根50g,紅花50g,白芷50g,羌活50g,乳香50g,沒藥50g,伸筋草50g,大腹皮50g,澤瀉50g,丹參50g,透骨草50g,威靈仙50g,熟地黃50g,桂枝30g,麻黃30g,白芍30g,川烏30g,細辛25g,全蠍20g。

  製法:將上述藥物製成細末,混勻,用時取50-100g加陳醋調勻,放置20-30分鐘。

  用法:外敷於頸後部。塗藥後用燈照射30分鐘,每日1次。

還有一個就是現在很多人都在用的中藥貼,然而市場上有很多的藥貼都不能達到治癒的根本,下面給你們介紹款已經治癒很多患者的中藥貼,它就是三川歸貼,它是省級非物質文法遺產,起源於200多年前的師家先祖師盤。三川歸的配方被收錄於《理瀹駢文》。並且現在在某寶上就可以買到哦!


十年z2


中醫藥的干預總原則是整體調整與辨證論治。可按照不同個體體質差異及頸椎病發病時的證型,分期分型對症選方用藥;另可有針對性地篩選靶向用藥。中醫藥方劑獨特的多環節、多靶點、多系統協同作用,是其發揮整體調整、局部攻邪的優勢;另外中藥的性味歸經可提供局部用藥參考。如臨床防治頸椎病常用藥葛根甘辛,歸肺胃經,可昇陽解肌透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中的葛根素可以阻滯受體和抑制血管痙攣,降低血液中兒茶酚胺的含量,擴張血管,從而改善頸椎局部供血及營養,促進組織修復。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樞機,調治脾胃內虛外感頭暈、項強、欲嘔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中藥外用也是不可多得的好方法。日常可採用藥枕熱敷,促進頸部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消散水腫,抑制骨質增生,消除疼痛、麻木、暈眩等症狀。熱敷藥物可還可透皮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發揮全身作用。選用合適的藥枕來糾正不良的睡姿,改善、恢復頸椎曲線,緩解頸部肌肉疲勞。另外,運用中醫經絡學說、子午流注、時間醫學等理念進行傳統康復;如針灸推拿、刮痧、拔罐、音樂、香薰、藥浴等,可以舒經活絡,祛風除寒,改善代謝、緩解痙攣,促進修復。對頸椎病的防治也可起到效如桴鼔的作用。

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在康復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個思想適當選用藥膳進行調理。飲食宜根據病人的體質、疾病辨證選擇不同屬性的食物,以配合治療。氣滯血瘀型應指導病人食用蛇肉、黃鱔、黑大豆、桃仁、紅酒以起到活血的作用。風寒溼痺阻型應指導病人食用狗肉、羊肉、葛根、乾薑、櫻桃等食物以祛溼散寒。肝腎不足型可食用如動物肝、腎及羊肉、黑芝麻、枸杞子等滋補肝腎的食物。氣血虧虛型可食用紅棗、黑棗、葡萄、桂圓肉、桑椹、阿膠等。痰溼阻絡型應飲食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可食梨、扁豆、赤豆、薏苡仁,忌葷腥、助溼生痰食物。


藥事健康


問:頸椎有毛病,不時感到頭暈,可以通過喝哪些湯水調理?

答: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由於病變位置和程度的不同,每個人的表現也不同,主要表現為頸背疼痛、手指麻木、下肢乏力、頭暈、噁心、嘔吐等。目前治療主要以藥物、按摩、理療為主,嚴重的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說,頸椎病可劃分為眩暈及痺症的範疇,治療方面多可採用活血化瘀、燥溼化痰。建議你先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在治療基礎上可以嘗試利用一些藥膳進行輔助治療,提升大腦的供血量,例如天麻燉魚頭、當歸川芎白芷燉魚頭、葛根丹參煲脊骨、田七燉田雞等。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天麻具有抗眩暈、提高耐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環的作用;葛根有舒緩血管平滑肌,抗血管痙攣,增加椎動脈供血的作用;丹參具有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增加腦血流量和氧供應。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大洋網


頸椎病的治療常常讓患者們感到十分困擾,由於頸椎病作為慢性的疾病,因而其的臨床治療所具有的難度往往是較大的。就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而言,還無法將其根治。那麼為了改善頸椎病病情,頸椎病患者是否可以嘗試進行中藥的治療呢?

中醫學上認為,治療頸椎病應當要從患者的整體情況出發,注重患者臟腑的功能,此時可以通過望聞問切和四診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辨證的論治調理,以確保藥物能夠更加適合患者的病情,最終達到頸椎病癒的效果。那麼患者此時應當要選擇怎樣的中藥進行治療呢?

如果患者表現出頭、頸、肩、背部疼痛的情況,難以俯仰和旋轉,並且常常容易感到疲勞,舌質淡紅而苔薄白。此時則認為患者存在有風中經絡的疾病,因而宜選擇舒筋通絡和祛風止痛治療方法。選擇葛根、當歸、川芎、白芍、羌活、防風、秦艽、桂枝、甘草等隨症加減治療。

如果頸椎病患者表現出頸部的僵硬疼痛,四肢沉重,特別是以機體雙下肢麻木和發冷情況為主要症狀,經診治後,發現患者的舌淡或紅而少苔、脈細弱。則可辨證為氣血滯絡,此時宜選擇調氣血,通經絡和強筋壯骨的治法。選擇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子、當歸、茯苓、川斷、牛膝、葛根、丹參、黃柏、知母、鎖陽、白朮、木瓜、陳皮等中藥隨症加減。

若患者主要存在有頭暈眼花、耳鳴和手麻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症狀,並且其疾病的並且,主要與頸椎的活動和姿勢有關,出現有舌質淡而苔薄白的症狀,則可在臨床上辨證為陽氣滯絡,此時宜對患者選擇舒筋通絡的治療原則。選用葛根、丹參、桂枝、川芎、全蟲、蜈蚣、地龍炒棗仁、五味子、茯苓、夜交藤、當歸、甘草等中藥進行治療。

上述就是對於頸椎病患者可以選擇中醫治療方式的敘述,頸椎病雖然無法得到根治,但是患者們如果能夠積極進行臨床的治療,還是可以將自身疾病控制在一個較為良好的範圍,從而規避一些不必要風險的發生。


【諮詢】點擊右上角“+關注”@骨科王健醫生,頭條私信留言

【評論】如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


骨科王健醫生


頸椎病治療方法有很多,需根據每個個體的症狀、影像學檢查結果等綜合評估。每個個體不同,療效也不盡相同。

一般首選保守治療如:針灸、推拿、拔罐、穴位注射、TDP治療、牽引、中藥等等。這些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們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鬆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牽引”僅適用於神經根型的頸椎病。中藥僅適用於輕度的頸椎病,而且是輔助治療。

溫熱敷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注意:有嚴重神經根或脊髓壓迫者,必要時需手術治療。


針尖上的生命


大家好 歡迎關注悅讀中醫,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頸椎病是小編這行的職業病,每個月總得犯個七八九十回的,不犯病的時候,頸椎也酸痠疼疼不太舒服。但是,勤勞的小編也不能一犯病就請假休息吧(怕扣錢……)?於是,簡單有效的膏藥就成了小編的救星。

今天,小編就把這些膏藥介紹給大家。都是加班苦命人,能幫一把是一把……

敷貼療法屬於藥物外治方法中的一種常用的方法,是將藥物通過加工後製成膏藥及軟膏,外貼於頸椎及相關穴位上,發揮治療作用,具有簡、便、驗的特點,很受頸椎病患者歡迎。不論外貼硬膏劑或軟膏,均具有活血、消腫、消炎、止痛、舒筋、通絡、溫經、散寒、祛風、除溼作用。近代研究表明,頸椎病外貼療法可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從而改善頸部組織的營養而達到消炎退腫的功效;膏藥及軟膏敷貼於頸椎處,可使局部產生較高的藥物濃度,不僅可作用於頸部組織,還可通過局部血管及淋巴管進入體循環而產生全身性的藥理作用;頸椎及其軟組織損傷後通過膏藥或軟膏的貼敷,可減輕損傷局部的炎症性反應,促使上皮細胞的生長和組織修復。

黑膏藥

(1) 活血止痛膏

【藥物組成】乾薑、生川烏、獨活、甘松、樟腦、丁香油等。

【功效】祛風除溼、散寒止痛。

【主治】風寒溼型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烘熱軟化後貼於患處,每貼2~3天。

(2)東方活血膏

【藥物組成】生川烏、生草烏、紅花、乳香、沒藥、羌活、獨活、當歸、木鱉子、天麻、雄黃、全蠍。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主治】風寒溼痺所致的肩臂腰腿疼痛、肢體麻木。

【用法用量】用少許白酒或乙醇搓擦患處至局部有微熱感,將膏藥加溫軟化後貼於患頸,每貼7天。

(3)鎮江膏藥

【藥物組成】冰片、土鱉蟲、肉桂、薄荷腦、烏梢蛇、生川烏、蜈蚣、羌活、天南星、獨活、紅花等。

【功效】祛風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頸椎病、肩周炎、跌打損傷、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烘熱軟化後貼於患頸。

橡皮膏

(1)傷溼祛痛膏

【藥物組成】川烏、草烏、乾薑、麻黃、白芷、蒼朮、山楂、當歸、茴香、薄荷腦、冰片、樟腦、冬青油。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風寒溼型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關節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視患病部位大小,選用一張或數張,貼於患頸。

(2)祛風活絡膏

【藥物組成】生川烏、生草烏、乾薑、川芎等。

【功效】祛風除溼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貼患頸。

(3)筋骨寧膏

【藥物組成】骨碎補、生天南星、續斷、紅花、土鱉蟲、桃仁、乳香、沒藥、當歸、蒲公英、羌活、透骨草、五加皮、樟腦、冰片、桉葉油等。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頸椎病、肩周炎、跌打損傷、風溼痺痛、閃腰岔氣。

【用法用量】視病處大小,貼於患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