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梅的故事

晓梅的故事

晓梅的故事

写在《寻找父辈的足迹》一年之际

部队大院的子弟就留有部队生活的痕迹,儿时的记忆与部队有着密切地联系。父辈部队的家属大院始建于1965年,是那种普通平房,并被一条大路从中间隔开,分为东西两院。在东院的家属大院里还驻扎着一个连队——警通连。晓梅是我们大院子弟中的一员,就居住在东院。如果,她不是因为当年警通连一战士擦枪走火误伤的话,现在她应该已是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了,也应该是一个做母亲的人了。当年我们还都小,由于不在一个院子住,对于这件事,只是听说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但是具体怎么回事并不清楚。去年原沈阳军区后勤三分部子弟《大院一族》群组织“寻找父辈的足迹”活动中,恰巧有一位发小L女士是这件事情的亲历者,这段往事对于她并不如烟,在她童年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四十多年后的她回到久别的大院时,她已为人妻,做了母亲,励志的人生使她更多了一种母爱的情怀,在这留有童年记忆的大院里,她比其他人的感受又多了一层刻骨的情愫体验,当年的那件事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可她从来不愿提及。如今又回到事发现场,那童年的小伙伴——晓梅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出现在她的眼前,当她站在这座承载着童年时光,如今荒芜一人,衰落破旧大院里,眼含着泪花,仿佛时空凝结了,历史的那一幕不断地在脑中闪现,变换了的历史时空,这里有着太多太多儿时的记忆,如今只有警通连的营房还静静地竖立在那里。弹指一挥间,仿佛人生如梦,四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早已把童年的记忆深深地刻在了那座营房斑驳的墙上了,仿佛空旷破旧的营房在向人们诉说着那历史的沧桑······,那熟悉的屋檐、窗棂,那留有童年足迹的房前屋后的小路,尽管杂草丛生,但仍然可以在那荒芜中寻找到当年的记忆,儿时嘻戏的身影和笑声,仿佛当年的那一幕幕往事就发生在眼前,当年的那声枪响仿佛犹在耳旁响起······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秋天,一个晴朗的中午,艳阳高照,微风徐徐,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给炎热的秋天带来一丝凉意。这一天午饭后,晓梅和L女士相约来到家属房后面的警通连操场上玩,身着白色连衣裙晓梅和L女士一边说笑着一边向警通连的窗前的花池跑去,因为她们看到在高高的扫帚梅花冠上落着五彩缤纷的蝴蝶,她们悄悄地走近蝴蝶,伸出晰白的小手准备去抓那五彩缤纷的蝴蝶时,突然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时空,L女士转过身来,只见晓梅那只抓蝴蝶的手慢慢的放开了,抓到手中那只蝴蝶飞走了,她的身子慢慢地转动着,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花,那白净的脸上露出惊异的表情,无声息地倒在了地上,那只抓蝴蝶的手微张着向前伸去,鲜血染红了那件白色的连衣裙······

顷刻间,警通连的官兵都跑出来了,只见一个穿白衬衣的战士,发疯似的跑到晓梅的跟前,哭喊着:孩子你醒醒!你醒醒!然而,这一切都晚了······

原来警通连上午刚刚打完靶,有的战士利用中午休息在擦枪保养,谁知电台班的一名战士打完靶后子弹没有退堂,在擦枪时不慎走火,结果误伤到窗前抓蝴蝶的晓梅而造成不幸。而这一切就发生在她的身边,就是那么一瞬间,她与晓梅就永远的分别了,那一年晓梅也就六七岁,她把稚嫩的童年永远的留在了梅河口那座军营的家属大院里···

L女士说:如果没有这个意外事件,晓梅今年也有五十多岁了,也应该和我们一样踏上重返寻找父辈的足迹之旅!可是她在四十多年前就把童年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个家属大院里了,给我们发小留下永远儿时的模样!哎!也不知道晓梅的父母现在怎么样了?真想去看看他们!

据了解,晓梅的父亲当时是分部某科的副科长,四川人,高高的个子,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晓梅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

擦枪走火的事故出现后,原本部队要按着法律要严办的,但是晓梅的父亲主动找组织和领导,说不要处理这个战士,战士也不是故意的,就这样组织和领导尊重了晓梅父亲的意见,就没有严肃处理这个战士,到年底就让他复员回家了。

晓梅的父亲后来调到军区后勤部某单位去了,再后来就在军区后勤部某单位退休了。

文:小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