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20多億元,貴大教授讓藍莓變爲「致富果」

年產值20多億元,貴大教授讓藍莓變為“致富果”

人物介紹:

王德爐,貴州大學林學院教授。現任中國林學會園林分會常務委員、中國園藝學會小漿果分會理事、中國林學會經濟分會理事,是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省林業“百千萬人才”首席專家。從2007年到現在,始終以科技特派員和研究人員的身份在麻江縣從事相關藍莓研究工作。

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全縣土地面積78%以上是低山、丘陵、河谷和盆地,苛刻的地理環境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障礙,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始終無法摘掉。上個世紀末,麻江縣開始進行藍莓引種試驗,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截止到2018年,當地藍莓綜合產值達到2.5億元,帶動1.1萬人參與藍莓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3000餘名。

在這一顆顆“致富果”背後,有一位貴大人的身影值得人們注意,他就是我校林學院教授王德爐。

最初的考驗,十年磨一劍:

藍莓苗的繁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扦插,另一種是組織培養。為了找到適合黔東南州土地的藍莓繁殖方式,王德爐與團隊成員一步一步探索,一點一滴記錄,經過多次試驗,最終決定採取扦插方式進行繁殖。功夫不負苦心人,他們的第一批試驗品收穫不錯,長勢大好,為藍莓在貴州、乃至整個南方的推廣種植打下了基礎。

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挑戰。土壤需要如何改良?苗木如何栽植?果實如何進行貯藏保鮮?王德爐與團隊一起,開始了十餘年藍莓種植理論與技術的科學研究,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他,麻江藍莓果園裡灑滿了他辛勤的汗水。

年產值20多億元,貴大教授讓藍莓變為“致富果”

在這裡,王德爐先後牽頭實施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林業局科技推廣示範資金、貴州省重大專項、貴州省科技特派員“萬元田”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十幾項,科研經費總計達兩千多萬元;同時形成了成熟、配套的藍莓栽培技術體系,發佈了《藍莓育苗技術規程》、《麻江藍莓栽培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組建了貴州省藍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南方藍莓產業科技合作組織。

目前,麻江縣已擁有幾個大型的苗木培育基地,藍莓苗年產量達到500到1000萬株,藍莓的種植範圍涉及全縣5個鄉鎮37個村,佔貴州省種植面積的1/3、全國種植面積的10.6%,已經成為中國南方人工種植藍莓面積最大的縣、中國藍莓的四大產區之一。

有機藍莓,麻江得天獨厚:

年產值20多億元,貴大教授讓藍莓變為“致富果”

2012年,貴州省首次申報國家有機產品示範認證區建設項目,王德爐教授任評審專家組組長,力辯群雄,使麻江藍莓得成為貴州省首批獲此殊榮的產品。2017年7月,“麻江藍莓國家有機產品示範認證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從2013年開始,王德爐與團隊成員在麻江大力推廣種植有機藍莓。“貴州的空氣、水和土壤沒有受到汙染,這是我們能夠在黔東南推廣種植有機藍莓的首要條件。”王德爐說。除此之外,由於麻江山地地形崎嶇,缺乏大面積的平地,這就使藍莓無法集中連片種植,只能採取小塊分散種植的方式,豐富多樣的森林植被有效阻隔了果樹常見病蟲害的傳播和大發生。

對藍莓來說,最大的病蟲害威脅來自果蠅。為了防治果蠅,減少果蠅對藍莓果實的危害,王德爐與團隊一起開展了大量的試驗研究,總結提出了藍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在整個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絕不使用一滴違禁農藥,大大保證了藍莓的品質。

麻江藍莓已經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展,帶動了一方百姓脫貧致富。截至目前,有1200戶貧困戶自主種植藍莓4800畝,通過土地流轉與854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通過務工方式與2000餘名貧困勞動力建立利益聯結……

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

年產值20多億元,貴大教授讓藍莓變為“致富果”

不僅僅是在麻江,在王德爐與團隊的努力下,藍莓種植已覆蓋貴州省9個地州市、76個縣市區,總面積達20萬畝,從業企業超過80家,投產面積近6萬畝,年產量已超過3萬噸,直接產值15億元,帶動農民增收5億元。2017年,藍莓產業鏈總產值達25億元以上。同時,藍莓產業園區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以“農家樂”生態休閒和體驗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得到快速發展,百姓脫貧奔小康。藍莓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在繼續關注藍莓產業的同時,王德爐也轉戰了其他的扶貧戰場。2015、2016年,他作為科技特派員被派往惠水,進行喀斯特石漠化綜合治理;2017年開始,他作為科技特派員,前往天柱,為油茶種植、培育和脫貧攻堅做技術支撐和諮詢……脫貧攻堅,王德爐一直在路上。

運營:李柏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