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最近,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率先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二孩配套政策和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除辽宁外,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催生”二孩的奖励政策:31个省份均延长产假,有些甚至长达一年,并有工资照发、发放分娩补贴等政策。

但仍有人认为,奖励生育的政策还需更有力度,比如“直接对生二孩的家庭每月减免一定额度的个人所得税”。甚至有网友直言,“教育、医疗、房子三座大山还在!”专家也指出,奖励生育要收到实效,必须对准“痛点”。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从“单独放开”到“全面放开”再到“奖励生育”,我们期待的“二孩潮”能来吗?

“放开”之后还要“催生”

自2017年以来,在各地普遍延长产假的配套政策基地上,全国多个地方还相继出台“催生”二孩的奖励政策,辽宁省提出的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只是近期的一个案例。

日前,《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将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具体包括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和配偶陪产假制度等政策。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辽宁之外的案例还有新疆石河子市。为鼓励生育二孩,今年6月石河子市出台了5项二胎补贴的新政策。涉及二胎产假期、生育津贴(即产假工资)、产前检查、产前假、工资待遇和哺乳假。

与石河子市类似,自2017年以来,天津市,湖北省宜昌市、仙桃市等地相继出台了鼓励生二孩的补贴政策。其中,天津市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宜昌市按照“限额内报销”办法“对合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对象,以县市区为单位,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城区按每例2500元标准,并适时调整”。仙桃市政府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对符合政策家庭,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

“全面二孩”效果不如预期

自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我国出生人口明显增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数分别多出142万人和79万人。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这是“全面二孩”政策直接推动的结果,“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想生二孩的都集中在相对短的时间段内生,这样就会产生生育堆积现象,所以造成2016年的出生人数相对而言增加得较快。”

尽管“全面二孩政策”成效显著,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总量却比2016年小幅减少了63万,这是因为一孩的出生总量下降了很多。据统计,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愿意生育孩子。目前中国整体的生育意愿不够积极;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生育率走低。据原新介绍,在整个‘十三五’期间,15到49岁的育龄人数每年递减500万以上。并且大家仿佛形成了一个共识:年龄越低的人生育意愿越低。这不仅直接影响一孩的出生数量,还会逐渐削减“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没钱是唯一障碍?太天真

“全面二孩”实施时,舆论一片叫好,不少专家预测2017年将是生育高峰期。但如今政策落地已有两年多了,生育潮并未如期到来。相比2016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这不光是因为家长“想太多”,也因为现实“太残酷”。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近期,据解放日报的调查显示,在适龄生育市民中,有明确生育二孩计划的受访者仅占所有受访者的27.1%,而已生育二孩者以70后受访者为主。在350位70后受访者中,有46位已有两个孩子,仅占比13.1%。

经济状况是直接原因之一。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KuRunData中国在线调研,进行了关于生育二孩的调查。其结果显示,有“二孩”或“准二孩”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相对较高,80%左右年收入在20万元上下,而家庭年收入不到5万元的低收入者仅4.4%。两个孩子互相陪伴、减轻子女未来赡养老人的压力和减少成为失独家庭的风险,这三点成为多数家庭想生二孩的理由。不想生的理由中,经济状况不允许排在第一位。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在生育意愿的预估这一点上,我们与事实也还有些差距。文化滞后于物质变化。奥格本的“文化滞后”理论,放在我们的社会中切中肯綮。尽管传统的婚姻、家庭模式与子女繁衍的文化传承依然影响着国人的生育行为,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速度之快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许多年轻人并没有做好为家庭生活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准备。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随着现代社会中女性的角色和形象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将重心放在了职业发展上。生育二孩会使得女性在职业发展的上升阶段无奈地停顿,这是许多80、90后女性所难以接受的。在受访者中有72%的女性表示“生二孩”会对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除此以外,不少家长还对托幼服务体系表示担忧。解放日报指出,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加的公共服务的需求。

“二孩潮”引发家庭教育反思

当独生代开始养育二孩,谁来给他们补上“兄弟姐妹之爱”这一课?不少80、90后的父母都面临着这个难题。据中青报报道,一个天津的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后,第一胎的孩子小杰出现了情绪紊乱的病症,对弟弟妹妹表现出强烈的恶意,出现残害别人或自残的行为。经医生诊断,这种病症叫“同胞竞争障碍”,不仅影响患病儿童今后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还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二孩的出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问题。从长远来看,这已经不再是家庭关系和睦与否的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良好秩序建立的大问题。天津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赵利民认为,强调兄友弟恭的“悌文化”,如今在新一代年轻家庭的教育中已被渐忘,“应该补上传统文化这堂课,到了呼唤‘悌文化’回归的时候了。”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二孩的到来给家庭教育增添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份理性思考。过去,家长都把“宝”押在唯一的孩子身上,为孩子铺垫“完美的人生路径”——从小就读于最好的小学、中学,然后考入‘985’、‘211’高校,再出国留学或进入体制内工作。然而这真的完美吗?对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真的适用吗?似乎没有人能给出绝对肯定的答案。

中国教育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家长们的焦虑与危机感的产生,“只有一个孩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二孩”政策使得这一困局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机。全面放开二孩让父母们在生育问题上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从而有了更多理性思考的余地。同时,让受教育者拥有更多的自由,也是突破教育瓶颈,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导向。

房市车市“喜迎”新人口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二孩的降临是一波“兴奋剂”。有机构近日预测,2018-20年年均新生婴儿数约1670万人(按人口出生率12‰计算),预计将带动商品住宅新增面积3.3亿平米(假设新生婴儿居住面积20平米/人)。新增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将成为推进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在现在的房产市场里,两房的刚需属性已经得到肯定。但是对部分购房者来说,三房才属于刚需范畴。孩子长大之后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特别是孩子成家之后,三代同堂的情况下,大三房才是刚需产品。

从国家统计局“2018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的数据来看,对于90-144平方米的改善性需求,投资方面已有所增加。未来受二孩政策影响,中等户型销售和投资占比将继续扩大,144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占比也将有所增加,而90平方米小户型规模将有缩减。

各地“催生”二孩奖励政策相继出台,为何网友仍称不敢生?

谈房就免不了谈车,二孩开放对车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短期考虑,家庭人口增加之后,对于汽车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体现在要求空间更大、排量更高;从更远的长期考虑,2016年出生的大批婴儿在2034年将长大成人,届时即便其中仅有50%有购车需求,那么也将带来250万净增新车市场。所以对于汽车市场来说,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是一个巨大利好,会给车市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由于二孩家庭可以申请电动车指标,在国内大城市限购的趋势下,新能源车直接上牌的优势更为明显。在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像特斯拉这样的领头企业进驻中国后,能进一步强化“二孩”家庭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 作者:中国网财经新媒体实习编辑 彭诗祎。本文仅代表作者看法,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与媒体报道整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