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陆风逍遥的上市不可谓不高调,本身极具争议性的外观设计以及一波接一波的推广让行业内外人士都记住了这款“智联轿跑SUV”,客观地说这款SUV还是比较有特点的,漂亮的外观内饰以及较为广阔的售价区间、主流的1.5T发动机和5MT/CVT两款变速箱选择,从这款产品的定位和布局来看,陆风的产品战略算是比较成熟。

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然而比上市更加引起我注意的是陆风逍遥的官降信息,2018年6月27日,陆风逍遥新增一款指导价8.98万的CVT入门车型,而原有的9款车型也有了0.3万-1.2万元的官方降价,官降之后的逍遥售价区间从原来的7.99万-13.19万降到了7.69万-12.19万,降幅较大。

对于车企来说,官降是有一定含义的,官降虽然能够换得更大的关注度,而且能更好地把控终端售价,从短期来说能够获得一些销量,但是从长期来看官降无论是对于产品、车企还是老车主都是一种伤害,因此许多车企宁愿给出八折甚至七折的市场优惠也扛着指导价不让步,官降可以说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车企也是如此,陆风之所以选择官降也是为了能够让自家产品有一个更好的性价比以换取销量,从目前的销量来看,陆风的情况并不乐观。早些年陆风凭借X7这款车过得还算是滋润,但是近期X7的销量下滑严重,逍遥、X2、X5、X8等多款产品也不容乐观,陆风此时选择官降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不止是陆风,前些日子一张不甚美观的银翔汽车停产通知在网上流传开来,7月10日发布的这份通知表明银翔汽车决定停工待产40天,而且这份通知上赫然写着“行业环境持续恶化,企业经营困难”,这几个字看着着实让人心疼。

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对于长安长城等一线自主车的发展信心满满,却没注意这些二线自主车企的生存状态。而这几年来,这些品牌日子过得并不好。川汽野马/君马/银翔/汉腾等二线自主品牌目前不仅产品少,而且没有一款销量高的车型,在汽车企业巨大成本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子过得可谓举步维艰。究其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在教授看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1、马太效应显现

2、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

3、二线车企没有过硬产品

1、马太效应显现

所谓马太效应其实很好理解,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明显,目前中国品牌汽车中一线品牌拥有很强的保有量优势和粉丝基数,而近年来较好的经营状况也使得它们能够大幅度投放,而从技术研发角度来说它们也有更强的实力去搞研发、挖国外知名设计大师,加上在产品上越发细分的布局,二线车企的生存空间只能越来越窄。

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即便是发布类似的车型,一线车企的关注度也会非常高,这就好比范爷发一张自拍能有几万的点赞,而你发一张果照都只有几十人看一样,粉丝基数差异导致关注度的差距巨大,因此即便是发布实力相当的产品,二线自主车型都不优势。从百度指数来看,君马、启辰等二线车企的搜索指数、资讯指数均大大低于长安吉利等一线大厂。

2、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

如果说发布了一款新车没人知道让人觉得遗憾,那么即便是投放了有了知名度仍然没人买那就更可惜了,比如说观致的产品和合资车型相比确实不逊色,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因此观致3销量十分惨淡。

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而目前来说陆风、汉腾、君马等品牌在口碑和知名度上都处于相当低的状态,因为它们面临和状况和观致基本相似,在品牌意识愈发增强的当下,这些小品牌要想卖出车就更难了。

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如果你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话,君马汉腾这类车型能见度不高,而这些车型主要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和广大城镇,然而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地区差异缩小,加上宝骏长安欧尚对于城镇和三四五线城市的大扫荡,二线车企更加没有了生存空间了。

3、二线车企没有过硬产品

不可思议 这些曾经火爆的国产车为什么要停产?

当然,如果二线车企能够打造出一款类似于宝骏510这样的强势产品,那自然是不愁销量的,然而二线车企并没有品质过硬的车型,技术薄弱是对它们状态最好的诠释,无论是在各类型的安全测试中还是车辆技术拆解评测中二线车企往往都不占优势,在中国这个日渐成熟的汽车市场,二线车企的技术劣势将会被暴露得更加彻底。

总结: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汽车行业开始洗牌的今天第一批死掉的就是那些没有技术没有实力的二线车企,虽然让人觉得遗憾但是却也是没有办法,今后二线车企也只会越活越困难,除非能够逆势发力打造一款畅销车型,就如当年比亚迪推出爆款的F3,长城推出爆款的H6一样,如果没有一款成功产品,那么大浪淘沙,二线车企一定会走入一个死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