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焦虑

城中村的焦虑

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被认为助长了房价上涨。分析师表示,收紧货币化补贴将削弱房地产需求,导致建筑活动减少。——题记

陈三是一家火锅小店的老板,一晚上连皮带毛收入大概是1500元左右。同时他也是一个城中村的“准拆”,看着村里发小们都在自家疯狂加盖,苦于晚上关门已到3点左右,早上又起不来,加盖的计划一套再拖。这不,前两天有听说一个以前的同事家里加盖,从房上掉下来摔死了,吓得脸都绿了。陈三过来和我们碰杯,咕嘟咕嘟就下去一瓶,骄傲的说:今年准备开分店呀。我们都说你都是拆的对象,拆下来还不得100多万呀!陈三放下了骄傲,打个酒嗝说:100万,够谁花呀!买房不够,不买房的话感觉钱又不值钱,糟心闹心。

焦虑,是一大部分“准拆们”的日常心态。

城中村的焦虑

图文无关

货币化补贴和房价“涨声”响起来

从以前的要钱还是要房,到如今的只能货币化补贴,这一现金化补贴让居于四线城市的渭南(其他四线亦如是)房价上涨,截至7月11日,渭南商品房网签21套均价5818元/平方。不论陈三还是李四,“准拆们”的心态变化其实比刚需还要强烈,往日风光不再。用陈三的话说:钱不够买一套房,还得贷款。住了一辈子城中村,至少得买个大三室吧。

可是,拆迁迟迟不动,房价滋滋上涨,房地产商们都聪明,知道“准拆们”都是池中之鱼,嗷嗷待捕,房价上扬不断。刚需族们咬咬牙赶上最后一波未涨(微涨)的房价,“准拆们”眼看着一周一个厕所,一月一个次卧不断消失。

城中村的焦虑

滋滋上涨的房价

实物安置和新旧断档

笔者问陈三,如果给房和给现金,你要哪一个?陈三扬起梳的油光锃亮的头:那必须是房子呀,现在房子多贵呀!货币化安置之前,其实这笔资金期望的是通过拆迁旧房然后再新建公寓,满足拆迁户们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对地产市场做好调节。但货币化安置意味着拆除旧建筑,但不建新的来替代它们,因此需求出现净增长,这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这次货币化补贴收紧之后,出现了地产股的下跌,连碧桂园也出现了是否三四五线城市全覆盖的不同声音,因为接下来,可能房子真的就卖不动了。“准拆们”灵醒的已经买了房子,反应稍稍迟钝的也另谋生路了。突然溢出来这么多的房子,作为购房主力军和地产商安心丸的拆哥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城中村的焦虑

无能为力

其实,陈三(城中村)的焦虑,又何尝不是地产商们的焦虑?

城中村的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