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奇葩」狀元:餑餑、鴨蛋、抓鬮讓你大開眼界

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由來已久,政府通過科考為國家選拔了大量的人才。狀元,是科考的最高等級。它設立於唐朝,分為文狀元和武狀元兩個等級。從唐朝到清朝,有據可查的文科狀元共有653人,而在這些魚躍龍門的狀元郎中不乏另類和奇葩。

餑餑狀元

清康熙年間,江蘇考生李蟠,雖家境貧寒但是自幼刻苦攻讀,在進京考試時,家裡根本就沒有多餘的路費,為了能讓兒子參加考試,老母親是傾其所有,給兒子蒸了30個大饅頭。每天三頓飯,涼水就饅頭。開考那天,別人都按時交卷了,他還沒有答完,直到四更天才做完,中間還啃了一口饅頭,好像動畫片裡的大力水手,吃口菠菜就有無窮的能力。最後,康熙聽說了他的事後,認為吃饅頭不但是一種心志,更是一種歷練,於是欽點其為卯醜科狀元

古代“奇葩”狀元:餑餑、鴨蛋、抓鬮讓你大開眼界

鴨蛋狀元

明萬曆35年狀元黃士俊,那窮的可以說是菜葉子都蓋不住那啥啊,要不是媳婦勤勞,就靠他一家子就餓死了。34歲那年,阿黃想到京城參加國考,家裡實是拿不出路費,最後媳婦領著他到孃家借錢,老丈人看他那個窮樣兒,連屋都沒有讓他進,只給了他兩個鴨蛋。可沒想到,這個被老丈人看不起的阿黃,竟然高中狀元。

古代“奇葩”狀元:餑餑、鴨蛋、抓鬮讓你大開眼界

抓鬮抓出的狀元

崇禎即位後,為了能挑選更多的有作為的人才,馬上著手開科取士。殿試後,大臣把前20名的舉子的試卷拿給皇上,讓他定名次。但是崇禎看了這些人的考卷,都覺地不錯,一時也是很為難,於是就祈求上天賜真才,把這些人的名字做鬮兒,放入一個金罐中,再用專門的金筷子去夾,結果三次都夾中一個人,因此就欽定此人為狀元,他就是劉若宰。

古代“奇葩”狀元:餑餑、鴨蛋、抓鬮讓你大開眼界

除此之外,還有當官僅一個月因看不慣官場的黑暗就辭職回家種田的最短明宣德五年狀元林震;還有因為名字有長壽的意思而被79歲的乾隆定位狀元的胡長齡等等。誰知道那陣雲彩下雨,因名而高中狀元,也算是祖墳冒青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