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下水道」之路是怎樣煉成的?

據報道,就在拼多多即將赴美上市之際,該公司卻在美國遭遇註冊商標侵權訴訟。這起訴訟是在本週四提交給美國聯邦法院的,原告方是一家名為“爸爸的選擇”(Daddy's Choice)的尿不溼生產商,總部位於北京。他們指控拼多多在明知是假冒商品的情況下,仍然銷售印有該公司商標的產品。

拼多多的“下水道”之路是怎樣煉成的?

與此同時,拼多多也遭遇美國主流媒體的撻伐。《福布斯》、《華爾街日報》等質疑,拼多多實質是Groupon(美國團購網站) “一元店”的模式,不僅商業模式不可持續,而且假貨叢生,會讓投資者承受損失。

拼多多作為新型電商網站,其主打的社交+電商模式,讓它成為中國電商網站的第三極。從2015年9月成立,到2018年7月上市,拼多多僅僅用了三年。這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中並不多見。如果僅從互聯網創業項目的上市初衷來看,拼多多無疑是成功的。

但就像此次拼多多在美國所遭遇的官司與質疑那樣,從創立伊始,其就帶有假冒偽劣產品集散地的底色。此前拼多多被媒體曝光過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亂象:平臺充斥248元的“LV包”,105元的“coach手包”,9塊9包郵的東阿阿膠八成來路不明,大量假冒“幫寶適”品牌紙尿褲,大量紙製品存在劣、小、空的缺點。更有甚者,拼多多公開銷售涉黃涉暴甚至違法商品,包括開刃刀、偽基站設備、摩托車車牌及以幼女為噱頭的充氣娃娃。雖然在風口浪尖時,拼多多也表示悔過整改,但風頭一過,就又故態復萌了。

假貨橫行,拼多多儼然成了低劣商品橫行的下水道。城市中的下水道汙泥流淌,線上的互聯網“下水道”,則壅塞著大量的垃圾產品。就像下水道中的汙泥見不得光,拼多多上的劣質產品,同樣懼怕監督。這也是其一直否認它是假冒偽劣產品集散地的原因。

拼多多之所以成為線上交易的“下水道”,跟其極低的審核門檻與極弱的監管力度息息相關。 拼多多的商家入駐門檻可謂極低,它的諸如”零元極速入駐”、“海量用戶”、“新商家扶持”、“新電商模式”等幾大賣點,如果體驗一遍流程,可以發現平臺對商戶資質的審核漏洞百出,不良商家的註冊成分幾乎為零。

所以,拼多多是有下水道基因的。它以低價為誘餌,利用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用戶佔便宜的心理,驅使他們購買劣質假貨;並且通過“拉人頭”的方式快速收割用戶。這樣的商業模式本來就是缺德的,所謂的“渠道下沉”無法掩蓋其不良電商平臺的本質。

拼多多以獨角獸之勢迅速切入電商賽道,並即將登錄資本市場,拓寬了原有的商業模式,本來可以以破局者立名,但當阿里等大平臺以大數據賦能、新零售拓展電商邊界的時候,它卻選擇以假貨立本。320億美的估值,其實是建立在海量假貨基礎上的,在其商業模式備受質疑且仍有鉅額虧損的情況下,急於謀求從二級市場找錢,透漏出濃濃的割韭菜用意。

一個下水道式的電商平臺,短期看,可以靠低價快速收穫用戶,但互聯網新經濟的本質仍是品質經濟,一個不注重品質、不在乎消費者體驗的電商平臺,早晚也得被消費者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