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規模的中國牛羊肉市場,如何實現「網際網路+」

2018年兩會期間,中央再次定調:“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這話算是說的比較含蓄了。網上的論調則是:“上網十幾年來一直觀察中國的經濟,直到今年才真正地感覺到什麼叫嚴寒。”大筆熱錢在房產、虛擬經濟圈裡打轉,就是死活不往實體經濟裡進。

萬億規模的中國牛羊肉市場,如何實現“互聯網+”

高汙染、高耗能的夕陽產業,四面楚歌、舉目無親也就算了,很多實體經濟、小老闆們,被困在傳統產業的框架裡, 不願轉型、也不知道該如何轉型。反觀另一邊,互聯網高科技產業圈裡則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汽車、電子產業、醫藥產業、人工智能,各個獨領風騷,估值論億, 讓那些做實體的小老闆們真是想都不敢想。

誰能活?誰將走向消亡?

三年前,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一時間國內“風雲突變”。農業、製造業、交通運輸、醫療健康、教育培訓,就連樓下小賣部,都紛紛搞起了“互聯網+”。這期間,筆者聽到最多的兩句話就是:

“大家都在互聯網+,到底“加”什麼?”

“管他“加”什麼呢,別人都“加”了,我也得“加”一個。”

當然也有人能夠做出“正兒八經”回答:所謂“互聯網+”,就是推動傳統行業升級轉型,在遭遇資源瓶頸的形勢下,為傳統產業行業通過互聯網思維及技術突破,推進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 互聯網思維及技術突破有哪些呢?那就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產業。

萬億規模的中國牛羊肉市場,如何實現“互聯網+”

且不說別的,上面這段教科書式的回答,會背誦,會演講,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實踐,併成功呢?

萬億規模的牛羊肉市場,想“互聯網+”有多難?

必須說,大家只看到了傳統產業的市場蛋糕有多大,卻很少意識到改變傳統行業現狀有多難。

以傳統牛羊肉產業為例。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國的流行,使得牛排、燒肉等西式及日韓餐飲消費日益普及, 主打牛羊肉及牛雜的消費場景不斷增多,國民亦逐漸掌握家庭烹飪牛肉製法。在這些共同作用下,拉動我國牛羊肉消費量持續增長。

根據新華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由豬、牛、羊三類構成的肉類市場中,豬肉的消費量佔比已經從1991年的90.8%下降到2017年的80.9%。而且, 這一數據還將繼續下降。此消彼長之下,牛肉的消費量有了不少的提升。

特別是在熱議消費升級的當下,我國牛肉市場未來的增長空間巨大。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是全球第三大牛肉消費國,僅次於美國、巴西。2017年中國牛肉消費量為794萬噸,羊肉消費量為494萬噸。 但是中國居民牛肉消費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及部分東亞國家。2016年中國牛肉人均消費5.6公斤,遠低於美國的每人36公斤、日本的每人10公斤。

萬億規模的中國牛羊肉市場,如何實現“互聯網+”

萬億規模的中國牛羊肉市場,如何實現“互聯網+”

這是一個每年上萬億的消費市場,更重要的,這是一個有著巨大發展空間,且仍正在高速增長的消費市場。

然而,在這個行業,互聯網化的程度之低,新興技術的存在感之弱,幾乎可以說是沒有。非要找一點的話,那就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 特別感謝微信的出現,微信已經成為牛羊肉從業者進行客戶聯繫的重要方式。 而除了微信這個溝通工具之外,似乎在這個行業裡再也找不到什麼明顯的互聯網的影子。

仍未改變的現狀就是,在傳統牛羊肉交易過程中,由於相互不信任(以及被騙怕了),買賣雙方只接受採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 想想港匪片裡那些“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費盡周折,以交易安全為最高準則,根本無暇顧及效率和利潤率。

當然,也並非業內人不想產業升級,而是面對互聯網世界的熱火朝天,傳統企業家們似乎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而那些充滿活力的互聯網創業者們,想要改造這樣的傳統市場,則往往是“有心無力”。

從找鋼網,到找牛網,這些B2B網站們的嘗試

6年前,找鋼網在上海誕生。2015年找鋼網平臺上鋼鐵總交易量約3200萬噸,約佔全國鋼鐵市場流通總規模的8%。同年年底, 找鋼網獲得了來自京西創業、中泰證券等著名機構的人民幣戰略投資11億元,在此之前,找鋼網還獲得了IDG資本、 華晟資本、雄牛資本、紅杉資本、經緯中國、險峰華興、真格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的風險投資。

萬億規模的中國牛羊肉市場,如何實現“互聯網+”

加入找鋼網的央視著名主播郎永淳

毋庸置疑,找鋼網成功地將傳統鋼鐵行業,進行了“互聯網+”升級。作為國內產業互聯網領軍企業,找鋼網也已經成為國內塑料、化纖、棉紡、煤炭等傳統領域產業互聯網和B2B電商爭相模仿的對象。

想用互聯網+牛羊肉生意的找牛網,亦是如此。但與鋼鐵市場產能過剩不同的是,找牛網面對的則是一個被進口牛羊肉嚴重擠壓、行業標準混亂無序的牛羊肉市場。

找牛網的產業升級之路

作為傳統行業,牛羊肉產業鏈長期以來較為封閉,牛羊肉製品從養殖戶到達消費者,經過肉源收購商、肉類加工廠、一級代理商、二級分銷商、線上線下零售商等諸多環節, 過程中存在著諸如商品信息流不對稱、價格數值易扭曲、產品損壞率高、物流效率低、資金使用成本高、用戶體驗差、進口依賴度高等痛點

為了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成立於2016年的找牛網,一開始就提出要搭建行業內值得信賴的B2B交易平臺。一方面, 找牛網平臺與國內大型貿易商簽訂商鋪入住和合作協議,保證供貨信息的真實安全;另一方面,找牛網平臺的交易員們對於採購信息, 都會逐一電話審核,以保證供求信息的真實、有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貿易品類齊全、品質可控的採購、銷售平臺, 並且平臺的交易員們還可以為客戶進行免費的撮合交易,以及提供必要的交易工具。

萬億規模的中國牛羊肉市場,如何實現“互聯網+”

找牛網的核心業務

經過一年多的行業摸索和學習,找牛網近期又提出以“信息服務+交易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為核心的全新業務模式, 專注於從信息、物流和資金三大維度深度挖掘、整合、優化傳統行業現有資源,對供應鏈進行優化再造。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國際貿易代理進口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就是找牛網團隊利用自有及合作伙伴的資源、資金, 為國內的各級貿易商,提供代理進口貿易服務和融資解決方案,並打通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牛羊肉產業鏈通道。

有一種觀點認為,數據就是21世紀的石油。而找牛網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對行業大數據的野心。 自身平臺產生的巨量數據沉澱,經過清洗、分析,有望轉化為適合生產商、貿易商、政府部門和投資機構求之不得的數據產品。

一副藥有沒有效果,看的是能不能把病治好。像找鋼網、找牛網這些“互聯網+”企業所提出的傳統行業產業升級方案, 究竟能不能解決行業的矛盾、客戶的需求和痛點,只能讓時間來檢驗。但起碼,這些是為解決已經存在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案。

再問:誰能活?誰將走向消亡?

我們見過許多傳統行業的生產商、加工廠或者貿易商,也都在尋求一條自我升級轉型的道路,但更多的結局是不知所措 (就連萬達這樣的體量,號稱投資50億電商計劃也最終不了了之);

許多虛頭巴腦的互聯網浮誇項目,雖然在風口上肆意飛舞,但風停後一個比一個摔得沒臉見人(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 到共享小馬紮,拿著最讓人羨慕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做一件同樣不了了之的鬧劇)。

所以,在所謂“經濟寒冬”論調甚上的今天,什麼樣的企業能存活,什麼樣的企業將消亡,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