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這些遺產地6月9日將免費開放

今年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市文物局在6月1日召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新聞通氣會上透露,2018年的遺產日主會場設在周口店遺址,將展示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及北京近年來科技保護文物的成果。遺產日當天,圓明園、周口店等遺址將免費開放。

圓明園周口店6月9日免費開放

北京市文物局透露,6月9日當天,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圓明園遺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園林博物館、長辛店二七紀念館、袁崇煥祠等將免費開放一天。北京天壇公園將舉辦北神廚、北宰牲亭天壇文物展(每日限接待5000人)、齋宮“走進齋宮”歷史文化展(每日限接待3000人),觀眾現場憑本人身份證可領取參觀券。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這些遺產地6月9日將免費開放

猿人洞外圍架起科技“保護傘”

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最重要的化石地點,從中發現了代表約40個“北京人”個體的近200件人類化石、十萬餘件石器、數層灰燼和百餘種動物化石,保存了遺址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歷時近3年的猿人洞保護工程將於今年7月全部完成,6月9日將現場進行工程展示。

除了免費開放,遺產日當天不少遺址還將推出互動體驗活動。周口店遺址將推出模擬考古發掘、模型製作、鑽木取火、數字猿人洞、原始採摘、遠古狩獵、打製石器、VR體驗、捕魚體驗、空中陷阱等多個科技展示和體驗項目。利用立體投影、三維展示等科技手段展現的數字猿人洞,將再現猿人洞的洞穴發育、堆積成因、考古發掘等內容,構建出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猿人洞,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官體驗。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這些遺產地6月9日將免費開放

新科技可“一眼看透”古建“心臟病”

北京的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木心是否糟朽,以往主要靠文物修復師憑經驗判斷,或等到“心臟病”顯現在表面後才會被發現。

發佈會現場,市古代建築研究所科技保護研究室主任張濤透露,目前北京已引進一種新型科學儀器——微鑽阻力儀,科研人員靠它能一眼“看透”古建是否患了“心臟病”。

據悉,微鑽阻力儀像一個長方形的鐵盒子,裡面裝有一個45釐米長、直徑只有1.5毫米的細長鑽頭,用它打進木頭心,只在木頭表面留下一個看不見的小眼,對古建築基本沒有什麼損傷。通過連接在鑽頭後面的傳感器,工作人員就可以看到木頭內部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