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洪秀全,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浩劫?

學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們就幻想一下,如果洪秀全勝利了會怎麼樣。

第一,驕奢淫逸

在太平天國困在江南,朝不保夕的時候,洪秀全就已經在驕奢淫逸。

他的妻妾眾多,他的兒子說有88個母后,另外還有數百宮女。

知道當時滿清皇帝有多少個老婆嗎?還沒有洪秀全一半的一半多。

在看看天王府,規模龐大,內飾奢華,要知道當時清軍南北大營距離天王府也就不過十幾公里距離。

此時不過割據江蘇、浙江、安徽各一塊,尚且如此。

試問,如果洪秀全勝利了,佔領了全國,又會如何?

第二,內訌連連

還是上面那句話,被滿清四面包圍,局勢困難。

勝利距離還很遠,這邊已經無限制內訌。

楊秀清和洪秀全的鬧劇,說穿了就是爭奪領導權。

楊秀清認為他才是實際的領袖,沒有他就沒有太平天國,洪秀全只是精神領袖而已。

有意思的是,洪秀全寧可被楊秀清大罵甚至勒令下跪,卻絕對不會放一點權力。

最終,天京事變,楊秀清、韋昌輝被殺,石達開跑路。在滿清重兵圍攻的情況下,搞出這麼大的內訌,死傷的就有幾萬人之多。

最終,洪秀全雖然徹底從楊秀清手中奪了權,但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必敗無疑了。

再說後期,李秀成為了奪權,見死不救,導致陳玉成兵敗生死。

而李秀成和洪秀全也互相猜疑,最終洪秀全寧可死在城內,也不願意在李秀成保護下突圍,說白了,就是不信任他。

此時尚且內訌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如果掌握國家大權又會如何?

第三,莫名其妙的大軍營制度

太平軍經過的地方,一掃而光。

雖不是見人就殺,但確實見人就抓。

抓住以後,就編入太平軍的大營,由此老百姓就編入軍隊,成為軍事化的老百姓。

父母子女、夫妻都不能見面,男的和男的住一起,女的和女的住一起。

人為的,將所有的家庭和倫理打散。

而且無論吃喝拉撒都奇差,還要做苦工,也就勉強活命。

最低程度,清軍經過的地區最多是抓夫,尚且沒有到這種莫名其妙的地步。

如果讓他們掌握了全國,又會怎麼樣?

第四,所作所為比皇帝還誇張

皇帝的命令,大家要聽,但也有反駁的餘地。

洪秀全的命令則不同,他是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弟弟,下達的命令就是神諭,誰敢不聽?

說白了,洪秀全是比皇帝還要獨裁和專制的人,因為他乾脆是政教合一的領袖。

不但中國老百姓要聽洪秀全的,甚至這群無知的太平天國官員還這樣告訴洋鬼子:所有信仰上帝的人,都必須聽從洪秀全的命令,因為他是上帝的兒子。

就憑這句話,洋人當掉褲子也要和洪秀全拼命。

第五,無視人民死活

在太平軍常年征戰的地方,到處都是一片荒蕪。

老百姓無法耕種,沒有收成,太平軍則不理不管,這些人只能餓死。

一般認為,太平天國運動期間,6個飽受戰火的省份,高達7000萬中國人死亡,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總數。

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滿清最為富裕的江南地區,成為一片廢墟,杭州、蘇州、南京等地都被徹底破壞,一些地方片瓦無存。只剩下洋人掌握的上海,尚且還算 完好。


個人認為,太平天國和滿清除了民族不同以外,一丘之貉而已。即便他們上臺,也和滿清一樣愚昧,而且本質和滿清沒有任何不同,一群野心在野派為了榮華富貴打仗奪權而已。

這樣一個政權,哪裡能夠讓中國復興,早晚還是列強的玩物。


薩沙


農民起義不是請客吃飯,必須矯枉過正

1、農民起義的合理性

其實看《豫變紀略》、崇禎聖旨就會發現,許多是官逼民反,地方土豪、惡霸勾結官府剝削農民,農民在宗教、社會結社等情況下對抗。在非常時期,災荒之年,對抗就會達到一個極端。

當時孫傳庭在陝西進行清軍清屯,就是把以前屬於國家的屯田清理出來。在經歷層層困難、阻礙後,孫傳庭感慨“豪紳甚於流賊”。對於王朝的高級官員都知道真正破壞國家基礎的是這群侵吞國家財產,剝削農民的中間層。那農民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人民流離失所)

2、農民起義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其反抗剝削的精神還在,讓統治者深深忌憚。

(農民起義讓統治者保持收斂)

清朝入關後,多次強調減免錢糧,照顧百姓,嚴格軍紀:

凡加派遼餉,新餉,練餉召買等項,悉行蠲免

曉諭各處莊頭,凡民間什物,不許攘掠。
至各莊田土,尤須勤力耕種,毋致失時荒蕪。、
民隱堪恤,請特恩蠲租一二年,與民休息,再查薊州地處荒殘。

這樣就減少農民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嚴格對士紳的錢糧徵收。比如1661年的江南:

江寧巡撫朱國治疏言,蘇,松常,鎮四府屬並漂陽縣,未完錢糧文武紳衿,共13517 名,應照例議處,衙役人等254名,應嚴提究擬。
得旨,紳衿抗糧,殊為可惡,該部照定例,嚴加議處。
如此義正一反,清代的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3、帶來的一些災難

戰爭或許有理性起點,但一旦訴諸於暴力,就會進入野蠻狀態,在其中生活的百姓、官僚、皇帝都是一場災難。

“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

(崇禎的宿命)


一枚明粉


關於農民起義的評價問題,經過一百多年,其博弈已經翻過好幾遍了,人們對此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不斷深入。在清代的時候,以“君權神授”為核心的舊時史觀來看,李自成、洪秀全就是“賊”,並圍繞他們反對帝王道統的“謀逆”大罪,抨擊了他們枉自殺戮、毀滅儒教,造成生靈塗炭、文化覆滅的一些行為,這種觀念也一直延續至民國。

新史學興起後,各種思潮進入中國,很多近代社會科學的理論、觀念被用於歷史的研究,此時在唯物主義史觀的引領下,對於農民起義的看法有了巨大改變。馬克思主義史觀提出了“農民起義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動力”,這是站在非常宏觀地立場上對歷史的一種總結,是以“生產力”為核心價值的一種考量。但這種史觀是一種考察大歷史的認識,在實際微觀歷史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不免機械地套用了這一理論,並且教條地認為農民起義因為在宏觀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所以就無一不好,在加之一個歷史時期“左”的思潮,更使在一階段中,農民起義成為了不可批評的領域,李自成、洪秀全也成為了歷史進步的帶頭人。

進入新時期以後,歷史的研究更趨於全面深入,人們對歷史的認知更趨向於以“人”為核心,也更加客觀冷靜。從現象上看,農民起義確實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災難,人口銳減,經濟崩潰,大量古蹟文化毀於一旦。但反過來說,農民起義的主力同樣是百姓,尤其是明末、太平天國這樣的大規模起義,主力軍必然是吃不上飯的農民,能夠安穩度日,誰又願意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揭竿而起。農民起義只能說是中國古代的人禍,但人禍的起因又是極為複雜的,牽扯到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從現代史學的觀點來看,每一場農民起義都是一場悲劇,他們不代表歷史進步,他們又“造反有理”,他們只是歷史的一部分。


紅小豆館主


我比較反感現在的某些人徹底的否定李自成和洪秀全。。之前看過袁騰飛講洪秀全和義和團,完全是貶低的,,這肯定不對,袁這類觀點實在是太片面了。。一大堆的憤青或者不善思考的人真的是一邊倒地批李自成洪秀全義和團,這太有問題了。

首先,我們承認,無論是李自成還是洪秀全所代表的鬥爭最終都是產生了巨大的災難的,這個我們不否認。。李自成是滿清入主中原的一個重大的原因,,洪秀全導致中國人口大損失,,義和團充滿了愚昧。。這些確實是真的,,但是這些悲劇的背後是什麼?_?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悲劇?難道我們不應該深思一下麼?

首先我們看李自成。。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李自成絕對不是那種權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並不是他策劃出來的,他只是順應農民起義成為了老大。。這背後的原因是那無數的餓死的農民。。明末易子相食、折骨為炊的年代,,農民活不下去,造反其實是無奈的,,你真的不能要求這些沒有自由沒有食物沒有接受過教育什麼都沒有的農民能夠做出什麼符合現代人標準的事情來,,李自成雖然不是農民,,但是他作為農民起義的領導,肯定也有很多不可能改變的缺點。。。

但是,面對災難,災民們最後的尊嚴就是反抗,你明朝的皇帝高高在上,你天生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你享受著這個國家的一切美好,你就應該有能力管好這個國家。。這個朝代的滅亡明明就是統治者的過錯,非要責怪一群什麼都不懂只想活下去的農民肯定不行。。

當然,如果不是說農民起義本身,,而是說李自成個人,或許可以另說,,但是,你永遠不要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歷史,,你現在清清楚楚的看到歷史的發展,你當然可以自以為聰明的去指點江山,,你可以怪他讓滿清得勢。。你可以怪朱棣禁海,你可以怪閉關鎖國,,那是因為你看到了後來西方的強大,,但是當你身處那個時代,,你真的能夠知道不跟西方小國來玩會導致那麼嚴重的後果嗎??朱棣放棄鄭和下西洋的成功並且禁海,是為了減少財政負擔,讓國家更安定,減輕人民的痛苦,清朝後來的閉關鎖國也是一個道理,這其實是正確的,你非要拿幾百年後西方的強大來說事,,不過是沒有意義的事後諸葛亮。

同樣的道理,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是造成了大災難,但是造成這種災難的根本原因不是洪秀全這些人,而是腐朽沒落的清朝。。是統治者把人民逼得做出了可怕的事情,,不要本末倒置了。。。一切罪孽的根源在清朝在封建制度在萬惡的舊世界,,因為這些罪孽的根源的存在,,這些災難是必然會發生的,,沒有洪秀全還是會有其它人。

還有義和團,,明顯地透著愛國清懷,,義和團其實相對於歷史上的各種農民起義已經是有質的改變了,,雖然起因還是飢餓,但他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因為飢餓了,裡面已經出現了“愛國”和“民族意識”。。當然,其中出現了太多荒唐的事情了,,但是還是那句話,不要用你現在的認知水平去衡量以前的人,義和團的人不像我們,他們吃不飽飯,他們沒有接受過教育,他們什麼都不懂,,但他們知道愛國,,他們之所以荒唐是因為他們除了愛國什麼都沒有。。

總之吧,,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要看到背後的本質原因。。不要本末倒置。

現在我們可以去客觀的評價我們歷史上的人物,,對於像林則徐魯迅等等這些歷史人物,我們忽然發現他們有很多缺點,這個是正常的,人無完人,我從來就不覺得偉人們完美。。但是我也反感那些動不動就“恍然大悟”,動不動就“被教科書騙了”的人,沒有人騙你們,是你們自己愚蠢而已,是你們自己沒好好學習。。就像有人發現了林則徐的缺點,然後大喊大叫,可是難道我們現在的進步是一下子就來的?不是林則徐這些人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千百年後我們的後人嘲笑我們?。。。現在一個普通的物理專業的大學生掌握的物理知識就可能超過伽利略,難道你要說伽利略不是偉大的科學家??。。。現在我們都知道牛頓那個鍊金術是錯誤的,,難道我們要恍然大悟地說牛頓連初中生都比不過,不是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很多初中生都能找出阿基米德的觀點的錯誤,,難道我們要說阿基米德是被吹出來的??


木府木初


首先是社會生產力的落後,不能保障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用現在的話說:社會的物質發展滿足不了與日增長全體人民的需求,發展的地方不平均也是造成社會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益的極度不均衡也是破壞社會穩定的基礎因素。利益集團在長期的社會運行中,有了非常堅固的力量,為最高權力中心維護社會現有的秩序狀況,統治者則利用他們來為自己維繫政權的穩固。這些利益集團和統治者不會也不可能放棄已有的利益控制與分配的優勢的地位和權力。廣大的底層普通貧苦百姓平民,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糧食的增長滿足不了生活的必需要求,災荒年間更是顛沛流離,痛苦不堪。心裡充滿了怨氣和憤怒與不滿。長此以往民怨沸騰,只要有一根導火索,那將是山崩地裂的炸響!聽說李自成和其他人是明朝西北邊防的屯墾軍人,朝廷不能按時發放軍響,在平時年間還能維持基本的生活保障,可是到了災害年頭也和百姓一樣,沒吃沒喝只能去搶,手拿武器沒有多少人能夠阻擋,和那多飢餓的普通貧民彙集一起,不僅造成天下大亂,還有可能隨時威脅著政權的傾覆,統治者的滅亡,甚至導致改朝換代,什麼的可能的變故都是發生,每一個人都去應該嚴緊的思考,才會有認真而理智的思想。


天地瞭然於胸


首先需要明確啥是歷史進步。所謂歷史進步起碼能夠提高生產力或者改善生產關係,從而改善民生。從中國兩千年專制統治來看,發生無數次農民起義,著名的陳勝吳廣、黃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等,起義導致改朝換代的,陳勝吳廣導致秦朝滅亡,建立了漢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其他起義假如說導致王朝統治基礎動搖,逐步走上滅亡,最後推動改朝換代,也只是間接的。那麼,無論是直接導致改朝換代,還是間接導致改朝換代,從秦朝到明朝,改善生產關係推動了生產力提高了麼?按照歷史常識,公認宋朝生產力水平高,民生好,宋朝是軍閥偷樑換柱來的。其實,宋朝社會經濟也沒有本質性變化,仍然是農業社會,小農經濟,商業稍好而已。仍然解決不了君主專制統治的固有矛盾。真正實現本質性改變的,就是建立民國,進而建立共和國。雖然也是農民打下的江山,但是指導思想大不一樣。國家制度不同,生產力提高了,生產關係改善了,民生極大改善。由此可見,在沒有外部先進思想指導下,在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下,農民起義不能推動歷史進步,只會導致改朝換代,維持原有的統治模式。這也能從李自成、洪秀全的後期表現看得出來。真正推動歷史進步的是先進的階級以及產生的先進思想。而這些的產生,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社會條件。在中國古代傳統社會文化條件下,還沒發現有這個可能。


後半生養氣養心養身


兩者應該分開來看,李自成起義是明朝未年的,大幹旱,大饑荒.再加上明政府的惡政引起的.是官逼民反.不反己無活路.洪秀全的起義,是對政治制度造反.他是一個秀才,在屢試不第的情況下.移情別戀.創造了一教會組織,一步一步走上造反的道路,也就是說,洪秀會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造反的念頭.再說一下,大局己成時,他們兩者的態度,李自成在兵臨北京城下時,也沒有取明而代之的想法,他只是要求封一個王而已.也就是說他從根本的要求,只是生存而已,因而他的一系列做法就沒有章法,顯得有點亂.而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後,俱備了開國的格局.可是他的一系列近乎幹鬧劇的做法,卻把這個新生的事物.弄得面目全非,所以,也只好草草收場.總得來說,這兩場起義,就是兩場鬧劇.不會有好的結局.對歷史的進程也無益.


一葉小舟168521774



首先應肯定李自成和洪秀全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和太平天國都是中國封建專制極權制度下的必然產物。它談不上是歷史的進步或浩劫。一方面明朝及清朝統治者瘋狂欺壓人民,把人民逼上了絕路嚴重激化了官民矛盾,己為自己掘了墳墓。另一方面壓制人民言論自由及改良統治策略的建義。這在老百姓心裡燃燒著痛恨官府的沖天怒火和定時炸彈,而李自成及洪秀全兩人都是怒火的點燃者及炸彈引爆者。試想明清統治者能清正愛民廣開言路實行民主下情上達官民一心,那李自成及洪秀全何德何能在全國掀起滔天巨浪。老百姓都安居樂業誰會跟李自成及洪秀全去送死。



從這方面看他們領導的席倦全國的大起義的根本原因還是統治者造成的是官逼民反。他們的起義一方面給統治者以毀滅性打擊,讓老百性出一口惡氣有積極性一面。另一方面也給社會有破壞作用。李自成和洪秀全都失敗了,即使成功了他們也會很快走向人民的反面和前統治者一樣欺壓百姓搞女人貪錢想讓他的子子孫孫作威作富,再開始新一輪惡性巡環。絕對不會象華盛頓那丟掉私利建立一個民主國家。


山中道人


即是歷史的進步,也是歷史的浩劫,更是歷史的一種悲哀。

歷史的進步伴隨著殘酷的殺戮,春秋戰國過度到中央集權制的秦朝,是歷史的進步,是生產技術的發展帶動生產力,生產方式的改變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但是,在戰國時期,七國在兼併戰爭中死亡超過二百萬,要知道戰國巔峰時期的七國總人口才三千萬。

李自成與洪秀全揭竿起義,代表了當時廣大農民的訴求,對於社會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政府貪汙腐敗,極大的打擊了封建社會的統治,向上層社會表達了下層人民的訴求,不管成功與失敗,都在倒逼統治者改善政治環境,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但是由於農民運動的侷限性與盲目性,給老百姓也得到了極大的災難。

李自成多年運動,老百姓越過越窮,洪秀全的農民運動,更是把人民群眾帶向了深淵,那過程真是一個慘啊!


史論縱橫


所謂進步,只有社會生產力發展,才算真正的進步。“統治階級採取讓步政策,生產力得到恢復”是不好算的。按這個標準,李自成和洪秀全所造成的社會經濟的破壞,都要經幾十年才能恢復原狀。他們造成的是歷史的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