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強大到足以撕裂原子的磁星究竟有多強大?

磁場強大到足以撕裂原子的磁星究竟有多強大?

宇宙中危機四伏,到處都有可怕的星球存在。其中最具殺傷力的就是超新星,還有它們爆炸後的殘餘——中子星。當比太陽更大的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中子星就有可能形成了。當恆星滅亡時,它們向外對光線的壓力,將無法阻擋向內強大的引力。這種巨大的內向力,超過了原子間的排斥力,以至於原子發生坍塌,質子和電子被強行壓縮到一起,變成了中子。這就是中子形成的過程。這顆恆星之前有氫,氦,碳和鐵,現在只剩下中子了。

磁場強大到足以撕裂原子的磁星究竟有多強大?

中子星剛形成時,先是一顆脈衝星,當原來的恆星全部壓縮進一個極小的空間時,角動量守恆讓恆星產生極大的自傳速率,有時達到每秒上百轉。但當中子星形成時,大約十分之一的中子星會變得十分奇怪,變成了宇宙中最神秘最可怕的物種之一,他們就是磁星。

你也許聽說過它們的名字,但是它們究竟是什麼呢?如上所述,磁星是由超新星形成的中子星,但是在形成過程中發生了不尋常的事情。高速的轉動讓它們的磁場達到了十分強大的水平。事實上,天文學家並不能確定磁場如此強大的原因。

一種觀點認為,如果中子星的旋轉,溫度和磁場完美切合時,那麼它會像發電機一樣將磁場放大一千倍。但是近期的一個發現為磁星的形成提供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線索,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外的逃逸軌道上發現了一個行為失常的磁星,我們發現過類似的恆星,它們會被彈射出去,當雙星系統中的一顆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換句話說,這個磁星曾屬於雙星系統的一部分。當它們形成雙星系統時,兩顆恆星相互環繞運轉,其軌道距離比地球到太陽還近,從而可以來回轉移物質。稍大的恆星首先開始消亡,膨脹並向較小的恆星轉移物質。隨著質量的增加,較小的恆星加速旋轉,直到體積變大並將物質返還給第一顆恆星。最開始體積較小的恆星先發生超新星爆炸,將另一顆恆星彈射金逃逸軌道,然後第二顆恆星爆炸,但沒有形成常規的中子星,而是通過雙星系統的一系列相互作用變成了一顆磁星。

磁場強大到足以撕裂原子的磁星究竟有多強大?

這樣謎題就被解決了嘛?人們完全無法想象磁星周圍的磁場強度,地球球心的磁場強度約為25高斯,在地表,我們只能體驗到不到半高斯的磁場強度。一根普通的磁鐵棒的磁場強度大約為100高斯,一個普通的中子星的磁場強度高達1萬億高斯,磁星的磁場強度是中子星的1000倍。當你接近一個磁星將發生什麼呢?嗯,在磁星的1000千米範圍內,磁場強大到足以干擾你的原子裡的電子,你會在原子的層面直接被撕裂,甚至原子本身也會變成棒狀,無法再為你的寶貴生命的化學組成所用。

但你不會察覺到這一切,因為你已經狗帶了,因為磁星強大的輻射流,這些圍繞在磁星周圍的致命粒子,被其強大的磁場困住。最令人著迷的部分是中子星如何產生星震,你知道,地震,但是在恆星上,星震。當中子星形成,它們的表面是一個優雅的謀殺工具,內部則是墮落的死亡聖物。中子星的外殼可以裂開,就像地球的板塊,當它裂開時,我們可以明顯地觀測到,磁星在銀河系中釋放出一道輻射衝擊。

事實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星震來自磁星SGR1806-20,位於50000光年之外。在十分之一秒內,一次星震釋放的能量比太陽在10萬年放射的還多,而這還不是來自一顆超新星,他只是來自磁星表面產生的裂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