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現在已經是8102年了,不追偶像,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曾經很多人把追星視為洪水猛獸,認為這是一部分人的走火入魔,可如今,追星的門檻低了許多,人們的看法也變了許多,追星已經不再單單是一種休閒消遣的手段了,而是一種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反饋。每個人都有沒實現的理想,都有未完成的夢,把這份情感寄託在偶像身上,等到偶像功成名就的那一刻,彷彿自己的遺憾就獲得了彌補。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之所以在所有的娛樂方式中,追星可以做到這一點,還是因為娛樂圈就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一個小世界。

我們身處的世界,處處充滿了競爭,而這場競爭從每個人沒發覺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小時候的我不懂事,看到幼兒園小夥伴的旅行照後,以為美國只是一個裝修華麗的商場,那裡有很多畫著拼音字母的糖果,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公園,聽說是米老鼠的家,它在一個挺遠的地方,走路得很久才到。

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個公園最近的一座在海那邊的東京,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迪士尼有種跨越國籍的魔力,我想去,但在這篇文章完成前卻不曾跟任何人提起過。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在小學到高中長達12年的學習生涯裡,競爭一直都是默認播放的BGM,老師跟我們說,學習的時候要努力,要奮鬥,才能在之後的人生裡活得舒服,而在高考前的日子裡,這些話成了不少人抵抗疲憊,抵抗消極的良藥。

2011年的一天,我在一所不知名的大學裡上著網,突然看到這麼一條消息,“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始動工”,一下子,年少時的夢想在眼角翻湧起來,“既然上海建成了就去這個吧,都一樣”,心裡是這麼跟自己說的。

但……截止2018年7月3日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兩年多了,我卻從未踏入這個樂園一步。

因為工作了。

曾經我說過,很多年輕人認識到人生殘酷,是從畢業進入社會開始的,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啟了自己的懷念技能。

學生時代的美好,有一種踏實的味道。

不管是小學還是高中,你需要做的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要求背誦的課文,在一個劃定的範圍內做考試準備,就算是落後了,分數會告訴你,老師也會告訴你,你自己依然清清楚楚。大家穿著同一款校服,在同一個餐廳裡吃飯,也在往一個方向努力——更好的高中,更好的大學,更好的專業。就算你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偷偷向四周看,他們依然在你身邊。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而在畢業之後,這一切都消失了。

離開了集體,也就失去了好與壞的座標,離開了學校,也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相信很多人畢業的時候都跟我一樣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當每個人的能力和見識開始跟工資金錢掛鉤的時候,很多人的選擇只有兩條,自己喜歡的和爭搶最激烈的。

於是新一輪的競爭又開始了。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在學校裡,我不喜歡這樣的人:自始至終保持著神童的本色,上班睡覺看課外書,卻在夜裡捂著被子背單詞,而到了社會里,競爭卻不分場合,時刻在發生著,白天談好的合作,卻因為晚上一頓別人家的酒宴取而代之,菸酒這種上學期間的違禁品,卻成了這個社會的潤滑劑。

好在,努力就有回報這條定律放到社會中依然奏效,很多有事業心的人靠著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業,凌晨四點的西二旗,望京,百子灣的樣子他們最清楚,把努力放在工作上,他們是很多營銷號文中成功人士的樣子,可這並不是成功的全部模樣。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偶像產業的興盛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身處的環境跟我們一樣,同樣要有上進心,同樣要競爭,甚至比我們所處的社會更加激烈,明明是歌手,卻要比拼搞笑的能力,明明是演員,卻要在綜藝中證明自己,很可能因為在合適的時間出演了一部合適的電視劇,就變成了勝者通吃天下。

而在粉絲的不斷助威應援中,在無處不在的讚美中,在同行的比拼中,每一個身處其中的明星都有必須繼續下去的理由,因為一步沒趕上,很可能就再也趕不上了。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黃婷婷在第一次參加總決選的時候並沒有進入前十六,卻在第二屆一舉拿下第四名,隨著名次提升的是粉絲心中越來越高的期待,在第四屆拿下第三名,第一名鞠婧禕宣佈畢業之後,與第二名李藝彤的第一之爭就成為了唯一的目標。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績來回饋粉絲的熱愛,而代價就是,他們必須要活在顯微鏡下,接受粉絲嚴格的審查,每一次優點被放大的同時,缺點也被放大了。

當被問到二十歲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成為什麼人的時候,之前採訪過的歐陽娜娜說她希望在某個地方特別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她被伯克利音樂學院錄取。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而在後面的ONER專訪中,四個人的答案都有些不同,靈超想要做王,嶽嶽想要做自己,而卜凡只想活下來。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不同的人對人生都有不同的感受,對於成功來說本身就沒有統一的標準。

有的人確實適合一直往上爬,而有的人在打拼了一段日子之後,開始放慢自己的腳步,與其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不如追求生活的質量,而很多人則明白了自己並沒有這麼喜歡自己如今的工作,換工作換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在我們看來,他們都算成功人士,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子。

那麼剩下的年輕人呢?剩下的人本來已經夠慘了,現在又成了各大營銷號爭取、迎合、攻擊的對象。

《三體》裡有一句名言: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房價、物價、婚戀等重擔已經成了阻礙年輕人起飛的阻力,“這份工作沒有多好,但沒有工作可就壞了”這成了很多人追夢未遂年輕人的內心寫照。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一個赤裸裸的例子就是,放棄銀行工作的我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解釋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實際上,就在我開始銀行生涯的前一個月,我收到了一個影評節目的工作邀請,一下子我需要在兩者中做出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並沒有讓我多糾結。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2014年的短視頻幾乎是在夾縫裡生存,而在銀行上班卻是無數人羨慕不來的事情,有著高收入,有著穩定的未來,所以在第一次的選擇中選擇了銀行,也在業餘時間開始了娛樂短視頻的征程,一做就是兩年多,直到我的精力再也沒辦法同時支撐這兩者,我才第一次真正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於是在第二次選擇的時候,我選擇了進入娛樂行業,這裡有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大的不確定性。

雖然現在依然在人生路上往上爬,可至少已經通過比較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那麼要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呢?

在今年年初,我們曾經向大家徵集過新的一年要立什麼Flag,我當時的目標是讀完30本書,看完100部電影。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作為一個內容創作者,我知道自己需要不斷攝入新的知識,新的句子,新的思維方式才能不斷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而像《理娛打挺疼》這種日更節目,對知識儲備的消耗是恐怖的,這個flag是我打撈腦細胞日益枯竭自己的計劃。

而半年過去了,慘淡的現實是我只完成了60部電影,但好在還有半年的時間可以全力以赴。

別人不能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於是這就扯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你知道如何科學的立flag麼?在年初的無數個flag中,我們看到了兩種立flag的方式,一種側重的是結果,比如自己想要瘦10斤,而另一種側重的是過程,如自己每天晚上跑步半小時。

至少在我們看來,第一種像是目標,而第二種才像一個可以完成的計劃,要知道,再大的目標都是在細微的數值變化中完成的,而每一個數值的變化,都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

人類的一大步不一定跟你有關,但你的每一小步都對自己至關重要。

那麼下面的問題交給你,下半年已經來了,你立的flag還好嗎?還有多久去實現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