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覆亡之後,八旗兵丁等旗人軍隊的下場如何?

八旗兵:

大清滅亡之時,共計有八旗兵丁12萬人,官員6680人,滿八旗佐領681個.駐紮在滿蒙地區的最多,全國各大省府和重點城市都有駐紮。

就像我們所知,清朝還沒有來得及到中期,八旗軍基本就算是廢了,打仗改用漢人組成的綠營軍,但八旗兵丁廢而不除,除的也是漢八旗,滿八旗的兵丁們雖然撐不死,還是能混上一口飯吃,他們畢竟是滿清朝廷的基本盤。

大清覆亡之後,八旗兵丁等旗人軍隊的下場如何?

在辛亥革命過程中,絕大部分八旗兵丁認識到了大勢所趨,有的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本身人數既少,戰鬥力又差,再加上民國及時改弦更張了原先過於激烈的革命口號,推出“五族共和”新口號,並未對他們真正意義上的趕盡殺絕,所以大部分還是乖乖放下武器,改為平民,甚至改姓名為漢民。八旗兵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之中。

新軍中的旗兵:

晚清成立有新軍16鎮,士兵168544人,其中北洋六鎮有74500餘人,六鎮中的陸軍第一鎮15738人,駐地北京北苑,全部由旗人組成,首任統制鳳山,辛亥革命後改為陸軍第一師,1923年奉令進攻廣東,被擊潰後改編為地方軍隊,1926年該師餘部在孫傳芳的指揮下,在江西與北伐軍的作戰中全部被殲。

其他各鎮多有旗人或旗兵來輪訓,比如辛亥革命時的武昌第八鎮中,旗兵數量就在十分之一左右,以營或隊的形式存在於軍中。在武昌首義中,這些旗兵中的絕大多數被殺死(哪怕沒有反抗)。

大清覆亡之後,八旗兵丁等旗人軍隊的下場如何?

禁衛軍:

1908年底,清廷宣佈建立禁衛軍,由監國攝政王載灃親自統率調遣,陸軍部尚書鐵良為訓練禁衛軍大臣,該軍中的軍官等骨幹系由陸軍第一鎮調來,兵員是從京畿一帶滿人中招收,兵力在1911年成軍後達到了12000人,其中步兵兩協四個標(第四標為漢族人),另有一個馬隊標和一個炮隊標,馬隊標中有一營是蒙古族。滿人在整個禁衛軍中佔近八成比例。

大清覆亡之後,八旗兵丁等旗人軍隊的下場如何?

照片為禁衛軍首領訪問奧匈帝國

辛亥革命時,禁衛軍中的滿人多有不滿,幸虧被馮國璋安撫住,後來改編為第十六師,1922年被裁,後又建十五師,1924年馮玉祥逼宮溥儀時,門外站崗時的正是其中的一個保衛團,溥儀出宮後,這個團再也沒有可以保衛的對象,在後世的軍閥混戰中,滿人成分越來越少的這支軍隊歷經改編,傳承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