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算什麼學歷呢?

風繼續吹


黃埔軍校是現代史中影響最深遠的軍校,但如果要論黃埔軍校教學水平的話,最開始的黃埔軍校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所中專軍事院校。

雖然黃埔軍校教學水平並不是特別優秀,但是黃埔軍校卻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在最特殊的歷史關頭為國家的抗戰培養出了為數眾多的熱血名將,這是現代任何院校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沒有創辦黃埔軍校的時候,國民政府雖然在民國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但是卻沒有相應的軍事能力為它的影響力支撐,所以在很多時候國民政府都像是一隻威猛的紙老虎般中看不中用,空有巨大的聲威,而沒有相應的力量。

蘇聯幫助創辦的速成制黃埔軍校

於是孫中山為了解決這個令他頭痛萬分的問題,就著手創辦了黃埔軍校,而因為沒有創辦軍校的經驗,孫中山就請求了蘇聯的幫忙,在蘇聯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

當時蘇聯派出了很多師資力量前往廣州幫孫中山創辦軍校,其中就有後來號稱為遠東之虎的加侖將軍,而他們給孫中山帶來的軍校制度則是簡單的軍事速成班制度。


蘇聯之所以只幫孫中山創辦了速成班制度的黃埔軍校,並不是他們吝嗇得不肯將更高深的知識帶到廣州。

而是因為當時國民政府受到廣東軍閥陳炯明的壓迫之深,時刻處在生死存亡之際、局勢非常緊迫,所以為了快速地培養出一支新興的力量,蘇聯才只帶來了他們的軍事速成班教育制度,好讓孫中山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有力的下級軍官出來。

黃埔軍校前六期的短暫教學時間

在國民政府還沒徹底成為全國之主的前三年,黃埔的前六期學生們都只在黃埔軍校中經受了六個月的教育。

其實黃埔軍校的學生們學習時間是有一年的,只不過他們的前半年並不是在軍校中學習的,他們的前半年都是在軍隊中軍訓度過的,而這個時候他們並沒有接受到軍事指揮的知識,這個時候他們經受到的只是如何成為一名優秀士兵的訓練。

在第一期學生經受了六個月的軍事訓練進入黃埔軍校中接受教育後,第二期的學生們就會進入軍隊中接受軍訓,以此類推,前六期的黃埔學生們都是這樣輪番軍訓學習的。

正因為在這種快節奏下,國民政府才能在最初的三年時間中快速教育出了六期軍事知識稚嫩、但潛力無限的優秀學生們。

黃埔前六期學生們出現在了擁有最好機會的年代

黃埔軍校在第六期之後,學生們在軍校中學習的時間是有所翻倍的,但是從成就名氣上來說,黃埔軍校六期外的學生卻是遠遠無法觸及到前六期學生們衣角的。

這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難道是因為第六期之後時間增長,教育質量反而不如前六期嗎?

其實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六期的學生們成功的機會要比後六期的學生們大得多,黃埔前六期的學生們出現在了歷史的重要關頭。

在此之前蔣介石只是國民政府中一名不是特別重要的人物,當時他的身份與汪精衛、胡漢民等人相差得非常之遠,但是在黃埔軍校創辦後,蔣介石憑藉著自己黃埔軍校校長的身份逐漸獲得了更高的地位。

蔣介石在黃埔學生以及黃埔教官們的幫助下成為了國民政府之主,漸漸地收服了國內各大軍閥,完成了孫中山一生都沒有完成的願望,成為了當時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人。

而黃埔軍校前六期的學生們都是在這個過程中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因此他們才會在抗日戰爭、內戰爆發後,漸漸成為了戰場的頂樑柱,支撐起了戰爭的大半壁江山。

黃埔前六期學生們傷亡率不大的戰場磨礪

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戰場才是最好的老師,於是在經受了戰爭的洗禮後,他們都擁有了遠超他們所受教育水平的軍事能力,他們都在戰場中成長了起來,他們通過戰爭慢慢磨練出了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

還有一點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軍閥混戰的傷亡率並不是很大,北伐戰爭是國民陣營和北洋陣營的戰爭,而在北伐戰爭結束後,開始的則是國民陣營中的軍閥和蔣介石之間的戰爭。


因為是國人之間的紛爭,所以當時的戰爭是並沒有達到那種你死我活程度的,一般只要一方大佬宣佈下野那另一邊就不會把事情做得太絕的,因此前六期的學生們都得以在一個傷亡率不是很大的戰爭中慢慢的磨練自己的軍事能力,而不至於迅速的在中途夭折。

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是生死仇敵的原因,大家都是想盡一切辦法都要將對方置於死地的,於是這個時候傷亡率就開始變大了。


只不過黃埔前六期的學生們在這個時候都成為了中高層軍官,不需要衝到最前線的原因,因此黃埔前六期的學生有絕大多數在抗日戰爭中存活了下來。

黃埔六期後學生們在抗日戰爭中的九死一生

而其他期的黃埔學生們就不一樣了,黃埔六期開外的學生們在抗日戰爭中大都擔任的是中下級軍官的職位。

而他們作為整支軍隊的脊樑魂魄,他們是要以身作責的,每次作戰的時候他們都會衝在戰場的最前線,率領士兵們抗擊日本人,因此黃埔六期開外的學生們傷亡非常巨大。


據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統據,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黃埔學生達到了95%之多,每一百個人中有95個人在戰場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是抗日戰爭中真正的脊樑,這個時候他們代表的才是真正的黃埔精神。

在巨大的傷亡率和稀少的成功機會面前,黃埔軍校後六期的學生們才始終沒有達到前六期的成就。

雖然六期之外的黃埔學生成就並不如前六期的學生,但因為他們沒有身居高位的原因,他們都保持了一絲軍人的純真,他們並沒有像很多已經腐敗的黃埔學長一樣受到俗世利益的侵擾,這才能在國難的時候,奮不顧身地在戰場上赴死救國。

所以說開始時黃埔軍校的教育程度只相當於現代的中專學校,後來蔣介石為了彌補軍事教育不深的問題,他還特意在陸軍大學創辦了將校班,專門用來培養已經成為將校的黃埔學生們,好加深他們的軍事能力,不過單純論影響力與在國家危難間為國家的貢獻來看,黃埔軍校卻有著任何學校都無法比擬的地位,他們就如一顆璀璨的驕陽般懸在高空中,為世間揮灑著他們的光和熱。


孤客生


黃埔軍校將星雲集,熠熠生輝,是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著名學校。


每次看到電視中,穿著一身筆挺軍裝,站在常凱申同學面前,大聲說:報告校長,我是黃埔xx期學生,都有種好高級的感覺。


那麼黃埔的學生學歷很牛嗎?有多高的學歷?


其實黃埔和後來的軍校還不太一樣。黃埔第一期只有半年時間,這麼短時間的培訓,其實套用現在的學歷都不太合用,就是個短期軍事培訓班,倒是有點像馬雲的湖畔大學。


看看黃埔的入學條件:


年齡: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內。

學歷:舊制中學畢業及與中學相當程度之學校畢業。

身體:營養狀態良好,強健耐勞,無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思想:中國國民黨黨員,能瞭解國民革命速須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黨主義之可能性,無牴觸本黨主義之思想,有本黨黨員之介紹者。


再看看馬雲的湖畔大學:


創業3年以上的企業決策者
年度營收超過3000萬(RMB)
需提供企業3年完稅證明,公司規模超過30人

有3位推薦人,其中至少1位為湖畔大學指定推薦人


兩者的門檻都不算太低,黃埔的入門資格中中學畢業一項,就把很多家境貧困的人攔在門外,過去很多人是沒有機會讀到中學的,有的人甚至小學畢業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甚至上個世紀還有一種叫高小的說法,家裡有人高小畢業就覺得很了不起,高小其實就是小學畢業。



黃埔算是什麼學歷呢?


勉強算的話應該相當於現在的中專生吧。一九二幾年的中專畢業很了不起了。


但是黃埔的有名還不是因為其中專學歷,而是因為這裡面走出了很多日後影響中國歷史的大牛人。


當時人們上軍校也有別的選擇,比方說保定陸軍學校,一樣的將星閃耀,比黃埔辦校時間還長,但是卻沒有黃埔這麼有名為啥。


因為黃埔正當其時,正當其勢。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牽頭創辦的,前六期中的教職人員大咖雲集,如果後世寫史書,這些學校的管理層很多人是能進本紀或者列傳的牛叉人物。


後來大名鼎鼎的很多黃埔學生,也大多是這時候進入黃埔的。


和牛人扯上關係,自己也就成了牛人了。


再加上後來常凱申為了掌握大權,大力提拔黃埔系,也是使得黃埔系大名鼎鼎的助力之一,但是在他敗走海島之前,其實黃埔一系一直是很名但是沒能真正掌握實權。



其實黃埔有點像企業的原始股,進入早買對了,就發達了。


我有個朋友,早年在杭州打工,有一次聽說有家企業招工,他的資歷可以輕鬆進入這家民營企業。


但是他看到哪家企業的名字時,猶豫了:阿里巴巴?還四十大盜呢?況且還是網絡公司,不會是騙子皮包公司吧。


於是他選擇了一家穩妥的實業公司,幾年後,他選擇的哪家公司破產,而當年他朋友去了哪家網絡公司,據說後來混的差的都是百萬富翁。


所以我們看到將星熠熠的黃埔系,當年,也許會有很多人因為不屑其草臺班子性質,而錯過,然後泯然眾人了。


=============

文/ 薛白袍

薛白袍


辛亥革命後,孫逸仙先生扔下手中刷的盤子,火速訂了船票回到華夏故土,國內信眾熱切的盼望先生打開手中的錢袋子,看看從國外帶回多少資金,以資大計,孫先生的回覆既慨且慷:俺老孫鏰子兒沒有,但俺帶回來了革命精神!

憑藉著這股革命精神,中國形勢從幼升小,再到中學,一直到了高考,十二年一輪過去了,革命黨人越混越蕭條,內部分崩離析、黨人離心離德、除了聲討和暗殺,苦無良策,生生混成了邊緣角色。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孫逸仙先生在不間斷的檢討與

反思,要主義有主義,要外援有外援,豈不是要錢有錢要槍有槍要人有人?十二年來,革命精神何以頹疲致斯?要把這些錢、槍、人三體合一,唯有重塑革命之精神!

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口號下,在蘇俄的親密支持下,黃埔軍校應時應運而生。

建校初期,咱毫不客氣的說,一共幾十條破槍,連校門口的保安都不夠用,更遑論培訓學員了,為了籠絡中國境內的親蘇俄勢力,收拾對蘇俄並不待見的北洋“軍閥”,蘇俄大費血本,送來了各項緊急支援,幾百萬的盧布金元奉上、槍炮彈藥源源不斷的運抵、數十位軍事教官來到廣州,矢志不移的助力打造新的革命系“軍閥”。以上足可代表軍校的外資背景。

黃埔軍校的定位是初級軍官學校,它的前幾期真正的學習時間平均不過六個月,長一點的能到九個月,短期的僅僅三個月。新生入校後要先經歷一個月的基礎訓練,然後就是大量的政治學習時間,外加動輒攤派臨時性的軍事任務,擠佔掉了原本就很可憐的軍事課程時間,實習時間大大多於學習時間,像極了現代的一些掛著大學教育門面的職業學院,恨不能新生剛一入校就給你塞進合同工廠實習去,你說技校也不為過。

放眼看看國內其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是學制是兩年,雲南講武堂的學制則是一到三年不等,奉天講武堂也是一年學制,關鍵是人家的政治課程較少,專業基礎課相對紮實,應算地方上的良心技校,對學生比較負責。

假如張作霖從北中國統一了南中國,奉天講武堂那將妥妥的過渡成中央陸軍學院,什麼保定雲南廣州軍校,都是陪襯的江湖小龍套,趙本山很可能不會有機會出演小品,新聞節目才是他發光發熱的大舞臺。

學的什麼,學了多久,從來就不重要,關鍵是你跟的老大是誰,以及他後來有沒有發跡,其他都是浮雲。

平心而論,黃埔軍校的校訓“親愛精誠”,黃埔人並沒有做到,或者說只是在北伐初期和抗戰前期短暫的做到,主義紛爭、新軍閥打倒了舊軍閥,何談親密,何談精誠?口號而已。

雖然同樣是技校,但黃埔軍校的政治課程居多,某種角度上來講,具備國民黨中央黨校屬性,除去真正的信仰光輝,當然也有鍍金的閃耀,說黃埔軍校前六期的戰場犧牲率近半的,儘量不要選擇性的忽視掉戰爭另一方的“犧牲率”,不管他是來自保定技校或者是雲南技校,犧牲當然也不會少,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

意猶未盡,畫蛇添足一下,國內有把黃埔軍校為世界四大軍校的口風,公允的講,差了些意思,一個貧窮的農業國家不具備產生真正世界級軍校的土壤;另,世界級軍校裡培養出來的軍官,不管正義非正義,他一定是發跡崛起在對外戰爭的戰場上。

除非他們改名為美國西點民主黨校、英國桑赫斯特輝格黨校、法國聖西爾社會黨校或俄國伏龍芝共產國際學校。

綜上,黃埔軍校就是技校+黨校二合一短期培訓班,該校文憑遞進外企會被嘲笑,但,歡迎在國內公務序列中層層遞進,位列精英!


歷來現實


黃埔軍校是1924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興建之初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到 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人們一般觀念中的黃埔軍校就是指這一所軍校,雖然隨後國民黨陸續興辦了其他軍事院校並冠以黃埔軍校的名頭,但廣州黃埔軍校的在人們心中始終保持著不可動搖的正統地位。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遠近聞名、戰功卓著的將才,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黃埔軍校最為高產,軍校在創立之初為北伐戰爭統一中國保障了重要的軍力。

那麼畢業於黃埔軍校相當於取得什麼樣的學歷呢?

作為“陸軍軍官學校”的黃埔軍校以為革命事業培養軍官為宗旨,能夠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入學的多為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有志青年,畢業以後也都是授予少尉以上軍銜。

受當時的時代條件和軍校設立目的影響,黃埔軍校的設立是服務革命的,其學制也較為靈活,多為短訓班或學兵隊,從教學科目設置上來看具有極高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在短時間內學員們除了要完成繁重的課業任務,還要經常拉到戰場上進行“實踐”,這種理論聯繫實際的培養方法讓諸多人才迅速成長。

從辦學形式上來看黃埔軍校似乎只是個短期速成培訓機構,但是從畢業分配結果上來看,又與大專以上學歷相匹配。結合目前我國軍校設置情況,大專學歷畢業的學員一般任少尉,本科學歷畢業的學員則任中尉,那麼黃埔軍校的學歷至少應為大專。在看校長配備,黃埔軍校的歷任校長多為中將以上軍銜,而現在我國大多數軍校的校長都是少將以下,所以說就學歷含金量來講,當時的黃埔軍校要遠高於現在我們認知中的軍校本科學歷。

不過在革命烽火瀰漫的年代,並不會有幾個人真正關心一紙文憑,而是更加註重個人能力與具體戰果,戰場對學歷沒有門檻,炮火是對能力的最直接檢驗,一代代黃埔學子用實力讓母校的名號遠揚,“黃埔畢業”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國家人文歷史


黃埔軍校其實是分不同時期的,因為出名的將領主要是前六期,而因為處於大革命時期,前期的辦學恰好是不甚正規的。

直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黃埔軍校才成為一所相對正規的軍校。

這點,從校名的變換也可以看出。如1924年建校時,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後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後期的正規軍校階段姑且不說了,這裡主要說說大家最為關心的黃埔前期情況,正如問題問的,那些學員的黃埔經歷算什麼學歷呢?

簡單說,前期學員基本就是短訓班或學兵隊的概念,離正兒半徑的軍事教學距離還很遠。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當時處於大革命時期,入校就是為了辦軍,辦軍就是為了打仗。

如時任軍校教授部主任的王柏齡就回憶說,軍校籌辦之時,各人都認為訓練期間至少一年,而蔣介石獨稱三個月,並說如果再延遲的話,中國可能在此期間已經亡國云云;

最後,才折中為六個月。於是乎,將通常軍校兩到三年的課程在半年之內授完,其緊張程度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中間還時不時拉出去打仗),早期黃埔學員也僅僅是最基本的軍事入門知識,如單兵隊列訓練,射擊訓練,班排戰術訓練,有些連戰術學都沒有學過。

如早期學員的回憶,上島第一個月,一期生主要操練軍人的基本動作規範,如立正、敬禮、集合、整隊、正步、跑步等。

開訓半個月後,每人發了一支步槍,以瞭解槍支的基本性能並開始射擊訓練。

據學員的回憶,黃埔的軍事課主要講典範論和四大教程,如《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野外勤務》以及《戰術學》、《兵器學》、《築城學》、《地形學》等;

另外,還設有《軍制學》、《交通學》、《實地測圖》等。

總之,軍校訓練從單兵動作到排連營,行軍、宿營、戰鬥中的聯絡與協同,都依次循序實施。

但事實上,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學員是無法深入掌握這些學科知識的。

不過呢,其實也無所謂了,因為將軍都是靠打仗打出來的,而不是靠軍校學出來的,這總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吧!


坑爹史冊


我們看軍事題材的電視劇,經常看見提到某一個將領,就說這個人很厲害,是黃埔三期的,或者黃埔四期的。對於將領們來說,如果能夠出身於黃埔軍校,那是一個很值得榮耀的事情,說明你擁有了在軍政界巨大的人脈資源,而且屬於蔣的嫡系集團,對於你日後的仕途提升會大有裨益。

黃埔軍校最出名的就是黃埔前六期,之所以這前六期出名,是因為教官和學員之後不少都是中國軍界的巨頭,不是上將就是元帥,還有很多大革命時期的風雲人物。大家都知道,建國之後曾經擔任過副總理,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他在黃埔軍校早期就擔任過政治部的中將教官,地位不可謂不煊赫。



黃埔早期學生還出現過一個蔣先雲,是共產黨這邊的人才,當時在學校就是一個超級巨星,老蔣的校長辦公室,誰都不能隨隨便便的進去,即使是學校領導層的何應欽都不可以,卻特別允許蔣先雲可以隨時找他,要知道,他當時只是一個學生。老蔣對蔣先雲愛護如斯,還對蔣先雲說,只要你跟著我,我保證你三年之內當上師長。徐向前也回憶說,我在黃埔只是默默無聞的人,蔣先雲是天生的巨星,光芒四射。宋時輪也說,蔣先雲如果現在還活著,前途不可限量,鐵定可以做元帥。北伐開始之後,老蔣捨不得蔣先雲上火線,想讓他負責後勤,但是蔣先雲不願意,說軍人就應該上一線。於是,老蔣任命他為黃埔軍的營長。要知道,當時能夠做營長的只能是黃埔軍校的教官,作為一個學生直接做營長,蔣先雲是頭一個。可見,老蔣對蔣先雲的器重。可惜的是,蔣先雲後來犧牲了。

黃埔軍校早期不是按部就班的軍校,只培訓了短短几個月,就匆匆忙忙的把學生派上了戰場,畢竟當時軍事人才奇缺。不過,黃埔軍校畢業的人擁有的人脈資源,是普通軍校所不能比擬的,中國軍界一多半的風雲叱吒人物,都出身於此。有一個黃埔軍校的出身招牌,就等於擁有了人脈的金礦。


懷疑探索者


黃埔軍校,國共第一次合作產物,是在孫中山的首倡之下成立的軍事學院。黃埔大門兩邊寫的“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兩句話曾督促無數黃埔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這裡也的確走出了不少的名將,中共的林彪,陳賡,國民黨的胡宗南,杜聿明,胡璉等人,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基本上都是黃埔學生的“內戰”,有人就戲言“一部民國史,上部歸保定,下部歸黃埔”。那麼如此優秀的黃埔軍校,拿到現在來比較算什麼學歷呢?


考察一個學校出來的學生能夠算得上什麼學歷,首先要考察這個學校是什麼層次,黃埔的名氣不用說,拿到現在就是“985”+“211”+“珠峰計劃”這種層面的學校,尤其是改成搬遷到南京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以後,基本上在當時中國的軍事院校就是獨一份了,比清華,北大還稀少。

其次要考察這個學校入學的學生成績如何

,當年黃埔軍校剛剛成立的時候,因為創校急,招生急,基本上就是速成班的形式,所以導致前幾期的黃埔學生其實是良莠不齊的,當然這是當初的特殊歷史環境造成的,那麼最開始的黃埔前幾期我們就不考慮,但這一期除了不少不世出的名將,比如陳賡,林彪,徐向前,杜聿明這些人。等到後來確定下來以後,入學的學生就必須滿足這些要求,1. 中學以上畢業文憑2. 黨部介紹書和國民黨員介紹書3. 國民黨黨員4. 18以上,25以下。在當時的中國環境中,這樣的入學考試者大概也屬於現在的“保送生”,所以入學考生的實力毋庸置疑。

再次還要考察這個學校畢業生的成就如何,就像現在說清華北大這些名校,就要比一下這些學校出了多少國家領導人,出了多少億萬富翁一樣。其實說到人才就說到黃埔的長處,僅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邊十大元帥中有五位,開國大將有三位,開國上將有8位,在國民黨那邊的高級將領,核心人物更是數不勝數了,所以黃埔出來的學生“能力是有的”“市場是歡迎的”

綜合以上這些,黃埔畢業生的學歷大概就是現今本科清華,碩士麻省理工,博士嗎?沒必要了,簡而言之,言爾簡之,黃埔的學歷在當時就是塊“金字招牌”。


一樹梅花一放翁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三所軍校(或者軍校性質的培訓班)是比較有名氣:雲南陸軍講武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

這三所軍校,名氣最大的無疑是黃埔軍校了。說起黃埔軍校的產出的名人,很多人都能說出一大堆。

比如說國民黨方面:胡宗南、王耀武、戴安瀾、杜聿明、廖耀湘、胡璉、張靈甫、李仙洲、關麟徵、邱清泉、謝晉元等人。

我軍方面:十大開國元帥有5位和黃埔軍校有關係,十大開國大將中有三位和黃埔軍校有關係。

不可否認,黃埔軍校確實出來了一大批的人才。但是,真的是黃埔軍校的教學質量太過於優秀,所以才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黃埔軍校的教學質量並不高,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師資力量有限,一方面是培訓時間不長。

1、師資力量

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並沒有太多出色的軍事教官。黃埔軍校是在蘇聯和幫助下建立的,因此黃埔軍校早期的教官很大一部分來自蘇聯。

很明顯,蘇聯教官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語言障礙。僅這一點,就決定了教學質量不會太好!

而對於國內的教官,也許打戰是一把好手,但是要進行系統的教學,恐怕在行的人不多。

2、培訓時間短

黃埔軍校的培訓時間是非常短的,因為當時的大環境決定了培訓時間不可能太長。僅在廣東境內,軍閥陳炯明就已經虎視眈眈了,更不用說其他的大軍閥了。

孫中山所期望的能在最短的時間去培養最多的軍事人才,然後投入戰鬥,不可能讓學生正兒八經的去花幾年時間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

黃埔一期在1924年5月入學,1924年11月畢業,時常6個;

黃埔二期在分三期在1924年8、10、11三個月入學,1925年9月畢業,時間最長的13個月;

黃埔三期在1924年12月入學,1926年1月畢業,時長13個月;

黃埔四起在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畢業,時間最長的14個月,最短的8個月。

由此可見,黃埔軍校的培訓並不成,只能算是速成。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學習系統的軍事理論,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麼為什麼黃埔軍校還能產出如此多的人才?

因為實戰,戰場才是最好的軍校!

黃埔軍校的產出的人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基本集中在前六期。

為什麼只有前六期的成材率這麼高?後面的成材率那麼低?

因為前六期的學生,經歷了東征和北伐這樣的實戰,是真正在戰場上熬出來的。(東征的對象是陳炯明,時間是在1925年開始;北伐的對象是北洋三大軍閥,時間是1926年開始)


這些經歷過東征和北伐的黃埔學生,能夠活下來的,都能混到一定的軍功。東征和北伐的意義是無須多言的,對於特別是對於蔣介石來說更是重要。(這裡黃埔畢業生不包括我軍的成員)

因此,那些陪著蔣介石經歷過東征和北伐的學生,往往能得到蔣介石的特別照顧。等到抗日戰爭時期,他們一般處於團長、師長這個級別,是老資歷了。

而黃埔六期以後的學生,也許他們的教學質量會更高,但是卻沒有了東征和北伐這樣的實戰去磨練他們,在蔣介石心中的分量也比不上前六期了。



如果要類比的話,黃埔軍校其實更像是一個速成的培訓機構,只不過由中央政府開辦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大概就相當於中央直屬的大專院校吧


小鎮月明


學歷這個名詞,屬於我們這個時代。在其他的時代,都是以才能作為衡量標準的。而現代人,則把學歷作為標籤,見了什麼學校都想用此來衡量,都成為了一種病態,還不自知。在戰亂紛飛的年代,沒有多少人會像我們一樣,這樣重視學歷。那時的學歷,只是富人們、上流社會炫耀的資本或擺設。

黃埔軍校,剛開始上流社會並不怎麼承認,只是隨著北伐的推進並取得勝利,才越來越為人們所認可。因為當權者和掌握軍權的人,很多是黃埔畢業,所以學校以學生而著名。

黃埔軍校真正存在時間並不長,但它的存在改變了歷史,創造了歷史,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它的意義深遠,並作為放射著巨大光輝的星辰,永遠存在於歷史浩瀚的星空。以學歷來衡量黃埔,就好像是在用金錢來衡量皇帝一般,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如果真的要給黃埔做個定位,那她就是北大、清華一樣或者更高的地位。因為

從黃埔軍校走出的學生,很多人在當時已經改變和創造了歷史。

可是,畢竟她後來停辦了,直到現在,仍然是隻存在於人們的懷念追憶之中。為什麼國家不以黃埔的名字重新命名或重建一所軍事院校?因為國家從上至下,都是對黃埔存在一種仰視的態度,不會輕易使用她的名字,更不會隨意建一所學校,就稱之為黃埔軍校。如果那樣,無論是從感情上,是從尊重歷史上,是從客觀現實上,都是對名噪一時的黃埔軍校的一種玷汙。

黃埔軍校,現在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一種象徵,一種代表。她短暫的存在,更加突顯了她在歷史上地位的重要性。我們現在拿學歷來衡量當年的黃埔,不啻於是刻舟求劍,是可笑而愚蠢的行為。

你說呢?

科普一下:

黃埔軍校,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校名曾多次變更,但通稱"黃埔軍校"。它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產物。它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軍校機構龐大,組織嚴密,國共兩黨都派出了一批重要幹部參加領導工作。校內建立了黨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 

 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運動,進行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鬥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軍校師生們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的鬥爭中,建立鐵的紀律,形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國愛民,不怕犧牲的作風,被稱為黃埔精神。軍校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

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築物於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燬,1965年復原,1993年文物部門再次重修,恢復了它的歷史原貌。1962年軍校舊址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埔軍校,既是歷史起點,也是歷史的轉折,永遠是人們心中的豐碑,激勵著每一代青年。


跟我學公文


黃埔軍校大名鼎鼎,無人不知,福垊也就不再介紹黃埔軍校了。福垊先糾正個大的錯誤。“黃埔”的“埔”原本不念“pu”而念“fu”,因為留日的老蔣語文是軍事老師教的,所以他不認這個字,看著“”像“黃浦江的“”就想當然念“pu”了。老大是不會錯的,故而他的錯誤能把字典給改了。今天,不知有多少人把杜甫(fu)念成杜甫(pu),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不會把字典給改了呢!現在迴歸正題,黃埔軍校算什麼學歷呢?

★中專?不對!

※先看黃埔軍校入學資格。一、年齡18到25歲之間。二、學歷舊制中學或相當於中學畢業。三、身體健康,無病無殘。四、思想上必須認同三民主義。問題來了,還一下子倆。

※這個舊制中學是什麼意思?舊制中學,即壬子(1912年)癸丑(1913年)學制,規定6歲入學24歲大學畢業;其中初等教育7年(初小4年、高小3年);中等教育4年,可直接考入大學、專門學校、師範學院等;高等教育3到4年,再上是大學院,不限制。最低是蒙養院,也就後來的幼稚園,今天的幼兒園。

※相當於中學學歷是什麼意思?高小畢業的而報名黃埔軍校的,比如馬志超,字承武,陝西華陰人,潼關縣高小肄業。這裡的高小畢業多年後,大概也就相當於中學學歷吧。另外就是新學制,即壬戌(1922.11.1)學制,初等教育6年,初小高小各三;中等教育6年,初中高中各三;高等教育3到6年,大學院不限制。還有其他相當於中學的學歷。

※結論:這裡是舊制、新制、相當於中學的規定,其實質上等同或相當於高中畢業。就是現在而言,一般18歲也就高中畢業了。高中畢業再考的學校只能是大專或者本科,中專肯定是不對的。

★大專?不對!

※如此說來是大專?NO!報名黃埔軍校的有高中生(便於理解直接用高中生,不用什麼舊制新制相當於)也有大專生(有師範、專門學校)以及其他,這個其他下段再說。這個專門學校日本還在沿用,類似我們現在的專科學校,日本專門學校的畢業生叫專門士,不知道民國的時候怎麼稱呼?大專生來黃埔軍校深造,畢業了,肯定不能再是大專學歷了吧。典型的如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神蔣先雲(1902.8.17-1927.5.28)入學考試第一,平常考試第一,畢業考試第一,乃黃埔三傑之首,可惜命不好。那是不是本科呢?

★本科?不對!

※非也。非也。因為也有大學生(本科生)來報名的啊。比如黃埔三傑取得成就最高的陳賡,他就是上海大學的旁聽生,後來又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如果說旁聽生不正規,那麼黃埔軍校裡也有正規的本科生,這裡福垊先舉一位馬氏一期黃埔生,誰叫福垊姓馬呢!馬勵武,北京中國大學肄業。肄業還是有些勉強,再舉一位。羅奇,廣西容縣人。廣州法政大學法科畢業,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本科生啊。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的也稱為法政大學,法政大學就是我們的政法大學。既然有本科生,那一定是大學院(日本也是大學院)研究生了?

★大學院研究生?也不對!

※可問題是對本科生來說勉強能說是研究生,但對高小、中學生來說是研究生,那研究生就太不值錢了。

★那到底是什麼學歷?

※入學考試題就是高中題,有點像高考,但又沒有高考正規。黃埔軍校類似於長期培訓班,她的畢業證也許沒有正規大學正規但比正規大學的畢業證吃香。她培養出的軍事人才,成為了抗戰的中堅。如果實在要對應學歷的話,大概相當於軍事學校的本科。雖然沒有他們正規,但教學質量和培養出的人才,就是今日的軍校碩士、博士研究生難望其項背。


謝謝大家,福垊喜歡文史地,喜歡文史地的朋友請不要錯過了。福垊有更多精彩回答,想看更多敬請關注和評論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