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以地養老」遇冷,專家疑惑爲何會這樣?

改革開放後,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也只剩下老弱婦孺留守,有些農民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也將孩子接到身邊照顧,最後只剩下老人獨居留守,但隨著種地收益的減少和生活成本的增加,這部分高齡農民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也不得不外出打工,家裡土地也只能閒置下來。

農村“以地養老”遇冷,專家疑惑為何會這樣?

近些年,隨著城市企業轉型,工作的崗位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多數企業需要一些有技術的人才,這也給一些沒有技術、沒有文化的高齡農民提出新的要求,再加上生活成本增加等因素,讓這部分農民進退兩難?如果選擇繼續打工,辛苦一年,除去各種花銷,最後也存不到幾個錢,以後養老該怎麼辦?回家種地呢?身體大不如從前,再說外出多年,家裡的土地早已荒蕪,雜草縱生。

農村“以地養老”遇冷,專家疑惑為何會這樣?

針對農民朋友這種窘境,一些地區則推行了“以地養老”新模式,也就是說農民朋友自願退出土地,地方會根據土地的面積給予農民一次性的補償。這項政策剛實施的時候,還是有部分農民選擇了退出,但政策推行幾年後,這項曾被農民熱捧的新模式卻遇冷了,有些農民即使將土地閒置,也不願意退出養老。這也讓一些專家感到疑惑,也猜不透農民到底想啥?現在有些農民明明就想進城發展,地也不打算種了,也沒流轉出去,為何地方推行新模式解決農民養老問題,農民還是不願意退?

農村“以地養老”遇冷,專家疑惑為何會這樣?

針對專家的疑惑,老農民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國家推行的這項模式對那些想進城安家的農民是有利的,可對於在城市沒有穩定收入且沒固定居所的農民來說並不是很好”,假如:有一天在城市混不下去,農村土地還在,就能回到老家種地,雖說不能賺大錢,但能解決溫飽問題。其次就是補償的金額太少,如果按照試點補償8萬每畝來說的話,那還不如不退,再說現在土地價值也得到釋放,以後價值也不止8萬元。

農村“以地養老”遇冷,專家疑惑為何會這樣?

一些專家聽了老農的話後也啞口無言,但筆者認為,專家之所以會感到疑惑,現實中的確有些農民面臨養老難的問題,尤其是農村的獨居老人,養老更難。如果選擇退出,那麼獨居老人就可以獲得一筆養老金,這樣就可以跟子女進城或住進養老院享受晚年生活,這種方法還是可以參考,當然,這個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畢竟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對此,你怎麼看?農村“以地養老”遇冷,專家猜不透,老農一句話,專家啞口無言。如果是你,你會選擇退出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