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现在还有洪涝吗?为什么这几年很少听到黄河洪涝的新闻?

Kimi-Dan


确实,在史书的记载中,黄河经常会发生水灾。像老祖宗大禹,他治水,治的就是黄河的水患嘛。还有黄泛区,那基本都是苦哈哈区,有个说法,黄河百害,唯富一省,就是宁夏受了黄河的好处最多,而别的省,受着黄河好处的同时,还受着黄河的坏处。

像夺淮入海,黄河水中的黄沙把一大片耕地都毁了。

但是,我们也发现,现在黄河的水灾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多,一是气侯原因。最近一百年,黄河流域的降雨变少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黄河的各大支流基本处在一个持续的少降雨的周期。支流没水,黄河干流当然也没有水。自然也形不了洪水。

另外,对黄河水的利用现在一是更高效,二是更多了。

现在有很多的黄灌区,建国以前,黄河只需要给一千万亩地提供灌溉。现在开发后,需要提供上亿亩地的用水,大家都在抽母亲河水,母亲河想发点脾气,都没有力气。

第三个,就是水利设施的建设,这些水利设施对水流的调控还是有效的,加上黄河流量不多,所以基本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自然就没有洪水了。

其实,黄河流域最操心的不是洪水,而是没水。黄河经常断流。黄河最近据统计的第一次断流出现在1972年,以后平均每四年断三次流,这个现象在九十年代最突出,后面因为小浪底枢纽工程的调控,断流的现象是没有了。但这是人为干涉,说明,黄河的流量大大减少了。

而另一边,长江流域进入了一个丰水期,所以经常看到相关流域发大水的事情。


脑洞历史观


中国古代有“有河患,无江患”的说法,现在恐怕要反过来说了,应该是“有江患,无河患”,黄河不仅没有水患,还经常面临着断流的危险,长江倒是经常有水患。

中国古代的水利学,其实就是由于治理黄河而产生的,明清时期有一个总督,是专门管理黄河的,叫做河道总督,但没有一个长江总督,说明治河工程比治江工程重要,也说明中国古代的水灾主要是因为黄河的泛滥而导致的。当然,河道总督有时候也兼管京杭大运河、淮河及永定河的堤防、疏浚等工作。总体来讲,治理华北平原的河流要更重要一些。

黄河的水有多大?《庄子》一书中的《秋水》篇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6—9月是中国北方的雨季,黄河洪水泛滥一般是在这个时间段,这个季节的降水多为暴雨的形式,往往在几天之内就把一年以内一半以上的雨全部下完了,顷刻之间,“百川灌河”。现在的8月、9月,一般是中国古代立秋节气的前后,所以庄子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现在的黄河,有时候也有洪峰,但根据河南陕县的观测数据,黄河多年平均洪峰量每秒不超过1546立方米。1546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可能我们没有直观的感觉。对比历史上的洪峰,你就知道这个水量有多小了。

我们先来看看河南花园口的数据,1761年,河南花园口曾出现每秒3.2万立方米的大洪水,1958年花园口的洪峰变成了每秒2.23万立方米,1982年则变成了每秒1.53万立方米。洪水越来越小。

再看河南三门峡的数据,1843年河南三门峡出现每秒3.6万立方米的特大洪水,1933年三门峡的洪水量则是每秒2.2万立方米。

在1949年以前的3000多年时间里,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这个数据不得了,几乎是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水灾。

黄河泛滥主要是自然原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华北平原,战国晚期黄河就有“浊河”的说法,东汉时期,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说法。

战国时期,黄河主要在河北平原中部这个范围内改道,在这个地区来回摆动,但在当时没有关系,因为河北中部一带有一个非常宽阔的无人区,这个地方还处于原生态的状态。

但是到了战国晚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需要开垦土地,于是就开始在黄河下游地区大规模的筑堤,黄河河水逐渐的被控制在堤防以内,因为黄河的泥沙含量大,人工筑堤以后,黄河下游的河床就逐渐抬升,最终变成了“悬河”、“地上河”。

秦汉以来,黄河水灾主要是因为暴雨季节,黄河水量猛增,黄河大堤决口所致。一直到晚清时期,黄河还经常因为洪水而决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黄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河流域基本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然而,从1972年开始,黄河出现了更可怕的现象,那就是断流。1972年至1979年,断流6次,每次断流的平均时间是7天;1980年至1989年,断流7次,平均每次断流7.4天;1990年至1995年,断流8次,平均断流53天;1996年,断流达到136天;1997年,断流达到226天。

(都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断流时的黄河,跳吧!真的洗不清了,因为没水。)

有人说,黄河现在好了,没有洪水了,没有洪水,不是更好吗?

正常的河流,应该有洪水,有洪水是正常的,有洪水并不一定会引起水患。特别是像黄河这样的河流,处于季风气候区,在雨季,如果没有洪水,是不正常的。

黄河出现洪水,有自然原因,但黄河出现断流,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黄河上游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大增,大量的河水被抽走,中上游抽走了大量的河水,那么下游自然而然就没水了,于是就出现了断流。

当然全球气候变暖也是黄河出现断流的原因之一,气候变暖,使得华北平原部分地区的气温升高,海洋与内陆的温差减小了,温差减小以后,季风就减弱了,季风一减弱,华北平原更北、更西的地区,降水量就少了。

(黄土高原景观)

此外,黄河中上游的植被还遭到了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大为降低,地面变得更加干燥,地表干燥以后,地表径流的水量就会被人类抽取,用来灌溉土地,黄河的水量就进一步的减少了。

所幸的是,1998年我国政府就开始重视黄河断流的问题,通过综合整治,成效显著,2000年至今,黄河没有发生断流。

中国历史,对于黄河来讲,有两个分界点,战国中期是第一个分界点,战国中期以前,黄河有洪水,但没有水患,战国中期以后,黄河开始有水患。1972年是第二个分界点,1972年以前,担心黄河有水患,1972年以后,担心黄河会断流。希望,黄河的历史会有第三个分界点,第三个分界点以后,黄河会变成正常的河流,每年有洪水,但不会有水患,更不会出现断流。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各地都有自己本地区的母亲河,但就全国而言,有“母亲河”之称的就两条河流,一个是长江,一个黄河。保护长江和黄河,就是保护中国的母亲河。




花田里的屎壳郎


几乎没有了;自然原因;黄河源区气候变暖,水汽蒸发量变大,来水量呈递减趋势。人为因素;1.、人类生产生活对黄河水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分流量加大,若不控制,将导致下游断流(上世纪后30年,黄河断流24次),现在靠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科学调节水量。2、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黄河堤坝越垒越高,形成天河,黄河水只出不进,没有支流补充。3.、黄河已多处被筑坝截流,用于发电和调控流量,可有效削平洪峰防洪。由于上述原因,黄河很难再发生洪涝灾害。现在对黄河最担心的,我认为不是来水量增加的防洪压力,而是来水量减少,对黄河流域潜在的干旱荒漠化威胁。


谌人


我是中卫人,北靠黄河南靠祁连山余脉。黄河现在没有洪涝和天气不降雨有很大关系。离我家不远有一条山水沟,90年代以前每年有几次大洪水流过,90年代以后很少有洪水。

80年代以前,生产队在祁连山余脉的山坡上开荒种糜子,那时雨水特别多,一下就几天。经常能看到山沟里一泄而过的大洪水。糜子年年丰收,山上的植被很好。现在雨水少了,山上的植被也被人为的破坏了,很少见洪水。

那时只要发洪水,黄河水特别浑浊,黄河鲶鱼就会浮在岸边,拿上棍子一打一个准。

现在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大漠甘露2


因为长年和黄委会打交道,从黄委专家经常的会议和讨论得知,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和古代时区别不大,那为什么近几十年,没有水患呢?主要有二方面:

一,黄河流域城市人口、工农业用水增加,当然就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古时全国人口不过亿,清代才开始增加,到了建国后,人口更是激增。工业的兴建,也是建国以后,农业拓荒改造良田,每年用水量是古时的几十倍。

二,黄河在建国后的治理。在黄河水道以及主要支流,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可以有效调节水量,更合理分配水资源,使下游断水减少。主要是中下游的三门峡、小浪底的调水调沙,对下游治理非常显著。

虽然近年来黄河比较平稳,但万不可大意,毕竟黄河中下游是地上悬河,如下游游量超过6000立方,黄委的人都如临大敌,如超过8000立方,堤坝水滩涂和村庄就会淹没,如超过20000立方,中下游就有决堤的危险。我记得在80-90年代,位于濮阳渠村的泄洪大闸两次差点开启,两三个县市农村的淹没区,都清空了,万幸的是流量没有再增加,下游群众躲过一场水患的大劫。


皓月莲花


黄河没有水患多年,最根本的原因是黄河流域降水量没有保证,为啥?这得从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说起。唐朝,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七十多,建国初期,这个数据是百分之十七,现在,百分之七不到。森林是啥?水库!长江流域的森林发挥巨量水库的作用,将长江流域的水储存起来,在森林的蒸腾作用下,水蒸气上升,并随着东南季风吹到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在那里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说白了,黄河的水是长江的水在森林的搬运下形成的,由于长江流域的滥砍滥伐,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功能减退,长江地表径流加大,造成长江流域经常发大水,而黄河流域没有水。近几年,三峡工程起到了调节长江中上游水量的作用,长江水患减缓,但是并没有提高长江流域的蒸腾水量,水库蒸腾作用与水库的蒸腾作用弱的太多,所以黄河流域还是没有水。下一步,即便是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7%以上,黄河也不会发大水,因为长江上游蓄水导致中下游森林,水库无水可蓄,减弱了中下游森林的蒸腾作用,所以黄河还是缺水!即便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25%,黄河也未必会发大水。顺便说一下塔里木河,塔里木河的水,是黄河流域森林蒸腾运输的,所以,塔里木河,永远不会达到唐朝时的水平了!!!还有人说引藏水入疆,开玩笑,那水量是保证不了的,东南季风,把大量的水只能送到长江中下游,青藏高原,恐怕借的是印度洋的光,隔着喜马拉雅山脉,没有多少水形成地表径流。综合起来看,最佳办法就是提高长江全流域森林覆盖率到20%以上,降低三峡工程蓄水水平,确保长江全流域水量均衡,剩下的,交给大自然力量去处理好了!


一点不差


不想回答黄河洪涝减少的问题。想说有关黄河水的河题。

一,西北黄土高原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让黄河水变清。

二,变清的黄河水,在水流的长年冲刷下,河床下切,改变目前悬河状态。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加大流量,将汉水引到渭水和黄河,增加黄河水流量,以解决北方人们生产生活需要。

四,引黄入淮出海。让渤海不再淤积,到黄海淤积去。


老孙143594597


因为长年和黄委会打交道,从黄委专家经常的会议和讨论得知,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和古代时区别不大,那为什么近几十年,没有水患呢?主要有二方面:

一,黄河流域城市人口、工农业用水增加,当然就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古时全国人口不过亿,清代才开始增加,到了建国后,人口更是激增。工业的兴建,也是建国以后,农业拓荒改造良田,每年用水量是古时的几十倍。

二,黄河在建国后的治理。在黄河水道以及主要支流,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可以有效调节水量,更合理分配水资源,使下游断水减少。主要是中下游的三门峡、小浪底的调水调沙,对下游治理非常显著。

虽然近年来黄河比较平稳,但万不可大意,毕竟黄河中下游是地上悬河,如下游游量超过6000立方,黄委的人都如临大敌,如超过8000立方,堤坝水滩涂和村庄就会淹没,如超过20000立方,中下游就有决堤的危险。我记得在80-90年代,位于濮阳渠村的泄洪大闸两次差点开启,两三个县市农村的淹没区,都清空了,万幸的是流量没有再增加,下游群众躲过一场水患的大劫。

有的人说黄河洪涝灾害几年一次,这个倒不一定,毕竟人算不如天算嘛。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造成的,夏季风较强的年份这个风就会迅速推向我国北方地区,而后就会造成南旱北涝,反之则反。另外,夏季风早到迟退会造成涝灾,反之则反。从历史进程来看,其中也掺杂着一些认为的因素,再此我们就不多说了。

近几年来关于黄河洪涝灾害的新闻越来越少的原因大概是下面这几个原因:

1、黄河出现洪水,自然原因是最主要的,但黄河断流,主要还是人为造成的,在黄河的上游,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工业、农业等等用水量太大,导致下游出现了断流,这样自然就不可能再出现洪涝灾害了,有利有弊,十分矛盾。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黄河出现断流现象。华北平原地区气温飙升,海洋和内陆温差缩小,导致季风减弱,这样降水(雨)量也就随之减少了,降雨量变少之后就不会再出现洪涝灾害了。

3、黄河上游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降低,地表会变得十分干燥,很多地方到处挖坑寻地下水源,大量抽取地下水源作为日常用水,这样黄河水再多也不够用啊,除了空气之外,可能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了。

4、看不到新闻说明什么?或许洪涝灾害依然存在,只是新闻消息被封锁,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是要知道这是在中国,新闻这种东西,这句话必须要改成“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可能这个答案过于主观了,抱歉。

不管怎么样吧,我国从九八年已经开始十分重视黄河断流的问题了,除了这些问题,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我昨天刚刚写了一篇人称“黄河水鬼”的捞尸人,每天以捞尸为生,可想而知,当“捞尸”都能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黄河的问题是有多大?当然这有一大部分是社会问题,对中国而言,长江和黄河是最大的两条“母亲河”,送大家个字好了:“保护母亲,人人有责!”


驿动的心137790772


很少,基本上没有听到这方面轰动全国的新闻。我是湖北宜昌人,虽说这辈子从黄河走了几趟,去的时侯很兴奋,想开开眼看黄河的地形地貌,坐火车几乎都是晚上不見此君真面目,转来时可能精神不爽,疲备或归心似箭朦朦胧胧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去观黄河两岸的风景。通过资料恶补,才知道黄河的地势地貌及沿岸各省历年来讯期发生洪涝灾害的缘由。

黄河流径黄土高原,由于没有植被根系固定沙土,汛期时河水席卷大量泥沙奔腾而流,泥沙垫底,河水放缓,久而久之,河床凸高于两岸的地平面,呈现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大险情的状况。那就更莫提大洪水更大险情的概况了。

黄河治水几十年,最近十几年的治理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黄河泛乱的根源。一,黄河沿岸各省大力推行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治沙培土,从根本上减少改变了讯期泥沙裏挟入河的窘迫,治理改善了两岸生态环境。二,黄河小浪底等一大批水利基本建设,彻底改观驯服了这匹黄龙。黄河小浪底工程,堪称黄河的三峡工程拦水,调水,调沙重新书写了黄河的历史。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发挥了重大作用。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始,黄河小浪底水库己连续实施13次讯前调水调沙,经过10年的‘’冲澡‘’‘’净身‘’黄河累计入海总沙量达7.62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2.03米,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讯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2011年的4100立方米每秒,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曾经的黄河象一匹羁傲不驯的野马,肆意践踏的历史,一去不回返,今不可同日而语。再次汹湧而来的不是洪水,而是治理后黄河沿岸各省发展经济的热潮和各类机器的巨大轰鸣声。

诚然,黄河的治理不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而是在不但改变中探索前进。随时准备着大自然的出题赶考,保障沿河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断山口20863


本来不想回答,结果手还是痒了,个人观点,不喜拍砖!

从这个命题说说,我觉得小编的命题就不对,黄河还洪涝吗?这几年很少听说洪涝了?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从小和黄河水长大,27年里,我基本很少有听说过黄河有洪涝灾害,至少我待得这个地方没有,也可能我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原来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时候。


我的印象中,会造成黄河洪涝灾害的原因有二!

一凌汛!整个黄河段有两处,都是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经所产生的,因为气温的原因,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先结冰,所以导致河道淤塞,河流流水泛滥!集中在宁夏段和山东段。但是在每年冬季,宁夏都有专门的作业人员炸冰确保河流通常,所以凌汛所造成的危害大大降低了。

二地上河!黄河流经的地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导致含有大量泥沙,又流经黄土高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过后,由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加速了泥沙的沉积,造成河床不断提高高出地表几米甚至几十米。试想这样的河流一旦决堤是什么样的感觉?1938年,人为的决堤,给我国先民带来了多少损失,如果不知道的同学自行搜索。小浪底的建立有效的缓解了地上河形成速度,和中下游的水患发生几率。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在沿黄库区加大改造力度,涵养水源,包括防护林的建设都是利国利民的工程,正是因为有国家这个强大的后盾,我们才能更好的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良性循环!

ps_插图中的河流就是黄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