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爸妈满足了孩子那么多“合理要求”,孩子还是坏脾气?

为什么爸妈满足了孩子那么多“合理要求”,孩子还是坏脾气?

很多爸妈问我们:“我孩子坏脾气,总是无理取闹怎么办?”

我们答:“对孩子的要求,多满足,少拒绝。”

于是又有问:“我们其实特别注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为什么孩子还是坏脾气?”

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满足的只是爸妈“认为合理”的要求,孩子怎么可能不“无理取闹”呢?

所谓“合理要求”,对孩子来说,就是个坑!

说起“满足孩子的需求”,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则就是: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不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如果爸妈有一个适当的、考虑孩子意愿、不仅仅从父母角度出发的尺度,来判断孩子的哪些要求是“合理要求”,哪些要求是“不合理要求”,这个原则没有任何问题。

但恐怕对绝大多数爸爸妈妈来说,判断的标准是:大人认为可以接受、可以满足的要求,就是合理的,认为不能接受、不可以满足的,就是不合理的。

于是矛盾就出来了:爸妈所说的“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对孩子来说,就是个坑,爸爸妈妈想答应时,你的要求就是合理的,不想答应时,你就是无理取闹!

比如,孩子想吃薯条和汉堡,而爸爸妈妈认为,它们都是垃圾食品,吃了不健康,孩子的要求成了不合理要求;

孩子想吃糖果,爸妈认为糖果对牙齿不好,孩子的要求就成了无理要求;

孩子放学想先玩儿会儿再写作业,而爸妈认为应该先写作业再玩儿,孩子的要求就成了无理要求;

孩子想买个正版游戏,而爸妈认为,小孩子就不能玩游戏,于是孩子的要求也成了无理要求……

孩子每提一个要求,都需要由爸爸妈妈先做这样的过滤,而过滤的结果常常是,孩子的很多要求,都被当作“不合理要求”而拒绝了。在爸爸妈妈看来,我这样都是为你好,而在孩子看来却是,我提个什么要求,爸爸妈妈十有八九都会拒绝。如此,孩子怎么可能不“无理取闹”?

为什么爸妈满足了孩子那么多“合理要求”,孩子还是坏脾气?

做“多满足,少拒绝”的爸妈

作为两个男孩的爸妈,我们可能算是没有“合理要求”这个概念的爸妈,我们的原则是:对孩子的要求,多满足,少拒绝。

前几天,大儿子放学跟我说:“今天我们好多同学聚在一起讨论谁开到好的‘卡包’了。”我就跟他讨论了一会儿他和同学们各自都开出什么样的“卡包”。

没错,那是一个游戏卡包,孩子好几个月前就开始关注,一个多月前让爸爸付款300多买了预售,到前几天终于正式发售了。而且,我们大儿今年初三,还有几十天就要中考。

看到这儿,你可能吓到了,这是什么样的爸妈啊,居然给马上中考的孩子买游戏,还兴致勃勃地跟他讨论,换成我,这样的“不合理要求”,马上就给拒了!

不过,在我们看来,孩子的这个要求,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孩子需要学习,也需要玩耍,买个游戏,和买个玩具没什么区别,他又不是每个月都要给游戏充值,也不是每天都无休无止地玩,不过是每年花几百块买一两次卡包,每周末才玩几个小时而已,有什么非拒绝不可之处呢?

再说一件小事。前阵子,两个孩子都投诉自己在用的爸爸淘汰下来的苹果手机太老旧、太卡,快没有办法用了。我们马上答应:“再坚持一两个月,等哥哥中考完、弟弟小升初完成,给你们俩都买新手机,作为升学礼物。”俩孩子都开心地同意了。

孩子们既没有要求买苹果的最新款,也没有要求爸爸妈妈不做任何财务规划,分分钟就买到,而且孩子十几岁了,在父母的负担能力之内,用个好用点的手机也不过分,这样的要求,我们自然也不觉得需要拒绝。

两个孩子小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有什么要求,很少拒绝,基本上都快速满足。你可能会担心,这样会不会把孩子惯坏了?答案是:完全没有!

他们其实很少提买东西的要求,也很少打破和爸爸妈妈做的游戏时间的约定,对玩什么、不玩什么、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有自己的原则,甚至经常拒绝爸爸妈妈要给他们买东西的要求。比如妈妈看到鞋子旧了,主动提出“周末去买双新鞋吧”,孩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不用,等坏了再说。”

我们的经验是,

只要爸爸妈妈稍稍放松点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的警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并没有大人想象得那么多。爸爸妈妈不需要像防贼一样,时刻提防着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然后时刻准备着拒绝。恰恰相反,孩子越满足,他提出你不乐于接受的要求的可能性越小。

为什么爸妈满足了孩子那么多“合理要求”,孩子还是坏脾气?

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尺度到底在哪里?

这么说,是不是孩子所有的要求都可以满足,爸爸妈妈不需要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做出判断呢?

当然不是,孩子的有些要求,确定无疑是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

比如,有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件小事:

一位妈妈语气轻松地说:“孩子要求了好久,今天终于答应他了,满足孩子需求嘛!孩子玩得真开心!”

她答应的是什么呢?——让四五岁的孩子坐在共享自行车的前车筐里,由妈妈带着,在小区里逛了一圈。

这是满足孩子需求吗?这是惯坏孩子!

像坐自行车前车筐这样的事,在真心爸妈看来,是无论孩子怎么撒泼打滚地要求,都绝对要拒绝的,因为你满足的是他的一个要求,给他开的是一个生命危险的口子——那个车筐,根本就不是坐人的地方,无论在小区里,还是大马路上,不能坐就是不能坐!

两个孩子从小到大,我们满足过他们无数要求,但没有一次,满足过此类的要求——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不合理要求。

前面说过,说起“满足孩子的需求”,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则是: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不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这个原则确实很重要,不能没有,但爸爸妈妈需要掌握,所谓合理不合理,尺度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爸妈满足了孩子那么多“合理要求”,孩子还是坏脾气?

我们家是用三个标准来判断:


1、

是否伤害自己。

在我们家,孩子从小就知道,对自己有危险的事,爸爸妈妈是不会允许他们做的,比如小时候坐车时不坐安全座椅、大一点坐车坐副驾驶,他们也从小懂得不提这样的要求。

但“伤害自己”的尺度,我们会放得比较宽,比如时常吃个汉堡炸鸡薯条、随时能吃到巧克力,在我们看来,都算不上伤害自己,所以需要叫外卖时,孩子们可以很轻松地提出“我今天想吃肯德基全家桶”,家里零食没了,孩子们也可以很放松地跟妈妈说:“再买点上次那种巧克力吧,我觉得很好吃。”这些要求,无疑从不会被拒绝。


2、是否伤害别人。

如果孩子们提出的要求会伤害到别人,包括身体损伤、他人利益的损害、大大小小的精神伤害,我们也会拒绝。比如比较小的孩子,在外面见到别的小朋友玩什么,就想自己抢过来玩,不给就大哭大闹。此类的要求,我们一定会制止。


3、

是否破坏需要遵守的规则。

带孩子在公共场所,孩子提出什么破坏规则的要求,我们也会拒绝。比如出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注明只能看不能摸的东西,不可以去动,去超市买东西,没有付款的东西,不能先打开吃,和小朋友一起玩,你再怎么想玩,也要耐心排队,不可以插队、抢先。


这三个标准,其实都是用来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行为规范,而不是用来拒绝孩子的要求的。如此衡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拒绝的所谓“不合理要求”,并不很多。

但不少爸爸妈妈,恰恰是在孩子可能伤害自己、可能伤害别人、可能破坏需要遵守的规则的事情上,把标准放得很宽,比如,只要孩子开心,他可以坐自行车的车筐;却在孩子的要求是否符合大人的意愿上,把尺度卡得很严,比如只要爸爸妈妈不同意,他就不能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孩子在家里,会不停地跟你“无理取闹”,以争取达成一些在他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的要求;然后一到外面,没有了爸爸妈妈的约束,就开始“放飞自我”,成为视自己的安全、他人的利益、必要的规矩为无物的“熊孩子”。

所以,当我们理直气壮地说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满足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就应该拒绝时,真的是需要考虑一下:

我们所掌握的尺度,是不是真的那么“合理”?

是否只考虑了大人的意愿,而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意愿?

是不是把严格要求的尺度,放在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真正重要的地方?

是不是为了维持父母的权威,而把“拒绝”当成“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

被父母拒绝的那些要求,真的就是“不合理要求”吗?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真心爸妈的育儿直播课程已经推出,请至千聊客户端搜索“真心爸妈”。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