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农村老教师退休了还没有晋升高级教师?

庸人聊职场


农村老教师退休了还没晋升为高级教师,对此,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

在现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到退休年龄了,但其职称最终也没有成为高级教师,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中的教师群体中更为普遍。


农村教师到了退休也没能成为高级教师,原因是多方面的,给予农村的高级职称数量非常之低,如果有高级职称,一般也是校长的,还能有一线教师的事儿?此外高级教师评聘的程序及资格要求比较严,很多农村教师就连基本的资格都不够,就算有职称也聘不上。


以笔者看来,最好能够将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以此来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魅力,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学习到农村去耕耘。同时,若能够改变职称的评聘程序,参照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并行制度,让农村教师即使达不到条件,但工作年限到了也可以享受相应待遇,这肯定也能让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体制内问题答疑。

东爱雨公考


我是一名老师,退休还没有晋升高级教师,不仅在农村,在城里学校一样存在,当然农村这种情况肯定比城里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一概而论。

一、机会少。晋级职称需要很多“硬件”,毫无疑问,农村获得这种“硬件”的机会很少,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层次一个样,你是省直学校、市直学校、区直学校获得的机会是不一样的,这可以说是城里学校的隐性福利,也是很难改变的。

二、名额少。高级名额在城里和农村都很少,很多学校都是十几年没有晋级名额了,任凭你再有本身,也没有机会,这种现象长期大量存在。

三、政策原因。很多政策变化很快,比如对班主任经历的要求,原来你没有班主任经历,现在补都没法补,只能在政策面前等待。

三、自身原因。退休还没有晋高级,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有多少,是你们学校多数的情况还是少数情况?我觉着,不管如何,个人因素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似乎解释不过去,因为你的教龄在哪里,如果真能积极努力工作,不会没有成绩,如果有了成绩,在机会面前也就能够把握住了。职称的初衷就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不是让老师混日子,等着晋职称。

机会还是偏爱有准备的人的,虽然晋级不易,老师还得积极准备,不能被动等待。同时,如何保障退休教师的待遇,也是需要解决的,比如能不能给获得30年教师荣誉证书的教师和高级教师同等待遇?


赢在高三


对这个问题,我想以我们乡镇的实情加以说明。

"三味"所在乡镇,中小学教师人数基本维持在300左右。每年退休的老师数量,一般在10名左右,近几年,随着老龄化严重,退休教师数逐渐增加。

近30年里,退休的教师总人数基本与现有教师数相当(近300人),而带着"高级"职称退去的,仅仅为1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情况呢?

一、2000年以前,中小学基本不存在晋升"高级教师"的情况,中学"一级"封顶,小学"小高"封顶。

二、本世纪初,"高级"职称逐步在中小学教师中放开,但由于评审条件苛刻,如: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发表论文、科研课题等,基本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拒于门外,可望而不可即。实际上,农村中小学教师极少有人考虑过"高级"职称的申报。

据初步统计,在今天我们乡镇近300名中小学教师中,已获得"高级教师"职称的,也不过5、6后而已。而且他们全是近3年来才取得的。



三、放开"高级"评审的初期,指标有限,且评审过程欠透明,一般只有领导才能评上。就拿我们乡镇那位已退休6年的唯一的一名"高级教师"来讲,退休前,他是我乡镇最高教育行政领导(原学区辅导员)。

四、10年前,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信息化设备十分落后。一所农村学校基本没有电脑、打印制、互联网等设施,老师能看上有"闭路"的电视,就相当不错了。

可想而知,老师要想具备晋升"高级"的条件有多困难。



五、如今教师各项条件好了,甚至符合条件了,可是岗位设置改革后,职称指标十分有限,还没等轮到自己,可退休年龄已到。

以上就是"三味"对农村教师退休了也没有晋升高级职称问题的分析。欢迎点评。

(图片来自网络)


三味聊心屋


怎样看待农村老教师退休了还没有晋升高级教师?


其实问题的症结不在是否晋级,而在于职称和工资紧紧挂钩且差距过大的现实。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教龄,一切都同样,因为工作的学校不同,名额不同,指标不同,或机遇不同,相差一个“高级”,待遇每月相差1000元左右,教师本来待遇不高,相差的更是一个大数,大数,大数,直接关系退休后的余生质量,困顿,多病,压力,教师平均寿命59.3!



职称指标设置问题,太少,太少,太少,决定了必须有绝大多数教师无缘高级,这多大多数并不是成绩不行,往往是成绩更好,只是人老实些,不会钻营。这绝大多数的老师无缘高级,其实有些人并不是在乎是否高级,而是在乎“同工不同酬”的现实,而是在乎看到投机倒把之辈却在享受高于自己每月1000元的现实,这种现实直到一个人到死,离开这个世界,时间跨度大,一旦高级,永远收益,好处通吃,退了也享受“高级”,不患寡,患不公,害怕的、担心的、在乎的是这种不公平!



并且这种职称,不仅挂钩工资,而且和有关待遇的几乎每一件事都挂钩。工资相差1000元,津贴也差,提资的幅度也差,每次提资都是多提,每次加津贴都是多加。甚至就是取暖费都差,高级、中级、初级的补贴程度都不一样,老师们笑说:“初级的老师不怕冷。”很多事,我们距离平等的路越走越远。一旦高级,好处通吃。更加剧了这种怨言程度。


最后,农村教师退休了还没晋级高级,这件事并不是说这个老师成绩不行,而是反思当下的教师待遇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尤其是农村退休教师的待遇问题,而是应当反思我们的职称设置问题:一是指标问题;二是和工资挂钩问题。

建议:一是或者职称工资脱钩,工资公平普涨,而不是为少数职称得益者大幅度提升。二是或者将职称工资差变小。三是或者职称去指标设置,够条件就晋,不用评,自然晋升方式,去人为的腐败。去掉人为,自然清明,怨言顿消。


走过万水千山2018


原因有三。

1原来没高级职称,出现晚。小学到小高就没有了,同中学里的中一是一样的。近两三年才有了高级职称。

2高级职称名额有限,少有的名额也优先安排给个别领导。一些普通老教师没机会参评了。

3有些老教师参加活动少,评优课、素质赛、论文、证书少,没有参评资格。


我是梦醉溪楼1,感谢您的关注与点赞,欢迎留下宝贵意见!


梦醉溪楼1


因为高级职称是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评上高级职称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教师直到退休也只是中级或初级职称。不管是城市教师还是乡村教师,高级职称的名额分配是按高级占教师数的比例来平衡分配的,因城市教师多(学生多),所以名额也多,乡村教师少(学生少),当然名额也少,但比例是一样的,城乡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的机会和难度也就一样,因此,强调农村教师退休没评上高级有拉仇恨之嫌,并没有实际意义。

当然,报审后有差额,城市教师在报审材料上有优势,积累的各类证书正常情况下比农村教师丰富些,晋级的机会就大些。

现在很多人对教师职称的腹诽关键点还是工资中职称工资拉大了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造成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落差。

我认为,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把职称工资和教龄工资结合起来,高级职称在岗时和中级职称工资有一定的差距(可定一个职级差),但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接近退休年龄这一差距让它越来越小,退休时同教龄同学历的教师不管职称高低工资基本持平。这样操作,职称就是你在岗时对你工作的一个认定,离岗或退休后这一块职称工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样对全体教师来说可能更公平些。一些规定和做法经过了几十年的运行和实践,已经不能达到初期制定时的效果和作用时,改变是最正确的做法。

在教师职称方面,希望你有更好的建议,可关注交流。


青花瓷197101944


很多老教师已经退休了结果还没晋升高级教师,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这种情况。其实原因有多个方面,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首先,在农村,要获得高级职称的这种机会少。因为晋级职称需要很多的硬件指标,如学历,英文、论文等,而且不同的学校获得的机会是不一样的。这种机会在城市中的学校多些。

其次,高级职称很少,不管城市还是农村,而且很多学校都是十几年都没有晋级名额,也就是说你能力再强,但是没有名额也是白搭。

其次,政策方面的原因,现在很多政策变化快,比如必须有带班经历。若之前没有带班经历,可能在政策面前都没法补,只能等待,所以时间也就耗了。

当然还跟自身情况有关,职称评定本来就是为了调用老师积极性的,并不是说只要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就可以了,你必须在岗位上做出相应的成绩,而且评定必须符合相关指标,才有机会。

不然即使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

所以,职称评定是青睐于有准备之人,老师得积极准备,不能被动消极等待,虽然晋级不易,虽然名额有限,但是机会还是会偏向有准备的人的。

当然,国家政策也最好与时俱进,比如:如何保障退休教师的待遇?能不能给那些在教育岗位上做了几十年的,并获得教师荣誉证书的取得和高级教师同等的待遇?

因此,农村老教师确实辛苦了,也很不容易,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的,退休还没评上高级和多个方面有关系。


教育新时论


实践证明这一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教师团结,不利于教师流动,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

每年一开展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凡涉及的教师就会像疯狗一样相互撕咬,誓有不咬死对方不罢休之态势,极不利于教师团结,且后续矛盾还在蔓延发展和持续发酵,干干关系、干群关系、群群关系极度紧张,严重影响广大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质量。给职称评聘单位制造了人为的矛盾,教师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什么会变得像疯狗一样?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理应是座神圣的殿堂,为什么会成为“疯狗的战场”?都是职称评聘惹的祸。

教师职称从一级教师开始按比例设置名额,如果名额满了,其他教师便无法晋升上一级职称,就算你的业绩再突出,发表的论文堆积成山,获得的荣誉摞起来比楼高也一点用没有,因为名额已经满了。留给教师的唯一选择就是“候缺”,如没有“缺”敬请一直“候”,幸运的是“缺”还没来这位教师退休年龄先到了,老教师光荣地退休了,省却了苦苦地“候缺”。按比例设置名额极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公平的、不公正的。

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应该也必须是流动交流的,但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就是僵化的一潭死水。如现一高级教师调动到新单位,但那里的高级职称名额已经满了,他便无法正常办理人事、编制、工资等关系,除非他自愿降到一级且放弃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如果一级名额也满了,就只能降到二级了,因为只有二级没有名额限制。建议取消教师职称名额限制,缩小级差,给教师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平静的工作心态使广大教师能够安心地、静心地、全身心地工作而不是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尔虞我诈、挖空心思弄虚作假的职称评聘上。

教师的职称不能够客观地、公正地反映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教学业绩成果。职称评聘逼迫广大教师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教师的QQ群、微信群都有招揽在各级教育刊物发表论文的广告。几乎所有的论文都是花钱发表的(不排除凭实力发表论文的可能性),几百元到几千元,县市省国家级刊物都在弄虚作假!我们身边几乎没有一人次收到过稿费,没有一人次能拿出稿费发票。花钱发表论文已经正大光明地形成了一条完整利益链,一部分人因此富了起来。我们身边的科研课题从立项到结题都是在造假,所有的材料都是编造的,结题只是个形式。这“纸上谈兵”的教科研成果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现行的


乡绅王员外


从来不评职称的台湾教师 我先在屏东师专音乐组学习,再到台南师院特教系,再到嘉义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从音乐到特教再到数学,不仅跨学科而且跨专业。这样的学习经历,对于专业修炼,对于教育教学,我相信都有很大的帮助。 台湾从来没有评职称这回事,大家都是教师,没有不同的职称,若有也只是职务上的不同罢了。 只要没犯什么大错,每年薪资都会升一级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资愈高,这个与你有没有发表论文,有没有上公开课都无关。 除了教龄,台湾教师的薪金水平,还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若是去研究所进修,取得硕士学位,就会一次跳3~4级;若取得博士学位,又会再跳几级。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从此就在那个顶级了。 以刚毕业的教师为例,每月薪资约四万新台币(约八千多元人民币);顶级教师吧,每月薪资约七八万新台币(约一万七千多元人民币),不过这还要看他的学位。 大陆的学校,每学年末都有一个年度考评(考核),有不合格、合格与优秀之分;还会评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 台湾没有,从来没有什么优秀与不优秀的评比,大家都是一样的。教育是一种良心志业,大家都一样优秀。 学校如何评价教师? 是由学校教评会来考核教师的,每学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没出什么乱子,都会通过四条一款(即甲等考核过关),薪资会晋一级,年终奖金相当于一个月的薪资; 若是被评为四条二款(即乙等),则薪资也可以晋一级,但年终奖金只有半个月; 若是被评为四条三款(即丙等),则薪资不晋级,也没有年终奖金可领。 校长多数会尊重教评会的裁决,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才会提出异议。 学校从来不统一出卷考试,而通常是由教师轮流出卷,虽然也交换监考及批改,但并不会出现那种恶性竞争和成绩上的比较。不过有时,班级间也会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其他班级是否有太大落差。 校长多数不会太干涉这些事的,只是鼓励老师们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时的教学研修活动,通常围绕哪些主题? 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师除了要参与学科方面的教研外,还有一些专门课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别平等教育、环境教育、信息教育、家政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议题。 另提的一点是,现在教育必须“零拒绝”,所以还需要考虑到各种特殊的学生,如视障生、情障生、学障生、智障生、过动症学生、妥瑞氏症学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 因此,教师每年都要参与有关特教的研习,学习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和大陆相比较,台湾很少通过公开课进行听课研习。 新近兴起“学习共同体”或“教师专业评鉴”,有人开始主张推行公开课活动,但关注的焦点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成效上,而非批注教师的教法。 且这样的公开课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观摩的形态,而多属小课室的观摩。 这么多的研修内容,老师们几乎每项都要参与,教研活动非常频繁,所以会感到负担很重。 不过,有些教研活动老师们是非常喜欢的,以我们数学辅导团办的数学研习活动来说,老师们偏好创意教学、数学工作坊、信息融入教学这样的话题。 尤其是我们在寒暑假做的数学工作坊(实物操作性的研习),几乎是秒杀的,就是你刚刚发布公告,名额就报满了,有时挡也挡不住,说名额已经满了,老师们还是来,甚至携家带眷一起来。 我属于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较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我喜欢教学,所以常常在学习,或开发新的教学材料及学具。 还有,我平时的很多教学点子,主要来自数学书籍,所以也有购书的癖好,主要是偏实务性的那种,就是可以应用在我的教学中的,也就是很好“下咽”的书籍。然后,我还喜欢打羽毛球、上网、看影片,这些。 我们让孩子自由发展,不会特别给他什么附加的学习任务。 我们不会给他买什么额外的参考书、练习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固定的读书和做家务的时间,其余的时间由他们自己支配。 当然还会给他们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玩计算机的时间,不排斥他们玩电玩,也不排斥他们看卡通,有时我们会在晚餐时间一起看卡通,有时,我比他们还着迷。 对孩子的学习,如数学的部分,我们是在生活中与他们聊数学,而不会刻意教数学,从小就是如此。对孩子没有什么太高的期待,开心就好。 不担心他们玩计算机玩上瘾吗? 不会的,我们从小教育孩子要懂得节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学习的。 比如我儿子,小时候超喜欢打“三国志”的电玩,所以他对“三国志”了如指掌,这没有什么不好。 台湾的孩子,几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学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学还是私立大学,看学校优与不优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竞争了,不过这也是我们忧心的。 有两次统一的考试。 第一次叫学测考试,时间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节前。 那时,学生只学到高三上学期的课,下学期的课程都还没有学习呢。考完评估分数,选择自己可能被录取的学校,申报参加甄选,就行了。若觉得考得不理想,或是想要考更好的学校,则可以再参加纸考拼拼看。 纸考是在每年的7月1—3日,那时,他们已经修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课程,有点类似大陆的高考。 例如,一个学生学测后,觉得自己的成绩可以进入高雄医学系,那么,他可以选择不参加纸测了,直接选择填读高雄医学系。 当然还得参加甄选面试,每个人可以填选六个志愿,通常不想再参加纸考的人,选填的最后一个志愿一定是要有十足把握的学校才行。 如果 他希望进入台湾大学医学系,觉得学测成绩不足以达成他的愿望,抑或觉得自己面试成功的机会比较渺茫,他会选择用纸考的成绩来证明自己。 (作者:何凤珠,教师月报)。


77878rmhh


原因在于:1、农村中小学以前最高职称小学到顶是小高,中学到顶是中高,小高=中一,全受名额限制;初评职称时不与工资挂钩,按教龄上报;后来全与工资挂钩了,全靠关系靠手段和行贿评职称。2、现今职称改革,换汤不换药,把原来的小高换成中一,把中小职称并成初级、中级、高级。过去的小高成了现今的中一,要晋升高职,必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必备的评优选模及培训等证明。大多老教师都是八十年代初期前后的工作者,基本上都是在教育的第二个春天来时从社会进入中师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是60岁左右的人,年0偏大,选派培训轮不到,网上学习缺乏电脑技能,自学记不到程序,从各方面又无法与中年以下人去竞争;而大多老教师既不属领导班子成员又无高学历,天上又不会掉馅饼,只有放弃。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无大专以上学历的、以前达到了中一职称的、教龄满了三十年以上的既排除在自然晋升一级外,又无晋升高级职称的资格。3.管理职能部门的限制所在,他们是不会让大多数人逾越的。特别是农村小学无大专以上学历的老教师也就不要痴心妄想了,等退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