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姐很虎!

虎姐很虎!

虎姐很虎!

说个题外话,你见过什么样的老板娘让你念念不忘?

是新龙门客栈泼辣的金镶玉?还是武林外传中贴心的佟掌柜?

她们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经营的店子生意火爆,有个共性就是有一箩筐的故事等你去倾听。

话说,在现实中,我还真遇见一位,也用了一天时间去听她讲故事。

虎姐很虎!

夏天总让人慵懒,午后在办公室吹着冷气,磕着瓜子,几个女人围坐在一起说说闲话,似乎是再舒服不过的事了,动情处还能一起抹把眼泪儿。

虎曼丽是我朋友,她年长我几岁,我平时叫她虎姐。认识许多年,却很少有机会坐下来说话。

印象中她天天都很忙,如果说一天有5个小时睡觉,那么其他19个小时,她都在工作。哦不,算上出差的话,那就是24小时在线了。

我问她:“你不觉得人生很枯燥吗?”

虎姐却小手一挥:“你姐我曾经也是很潇洒的。”

虎姐很虎!

确实,上世纪九十代,虎姐还真疯狂过。

她是那个年代,最早下海的女人,从国企出来后,她去了朋友2000平的火锅店当了总经理,从没涉足过餐饮行业的虎姐硬着头皮就上了,小试牛刀,不但自己的腰包渐鼓,也算帮老板赚的盆满钵满。后来,又负责了老板的中餐厅项目,依然被她玩的游刃有余。

虎姐说:“我头一次知道了,原来做餐饮这么赚钱。”

尝到钱好赚的滋味,她开始自我膨胀,“自己当老板”的声音在心中也越来越强烈。

2008年,她拿出自己所有积蓄与朋友合伙,在黄河路上开了一家有段位的中餐店。

那段日子,可是虎姐最逍遥的时候,白天她安排好酒店的事儿,就开始和朋友搓麻将,当天店里营业结束,等着员工把结算的钱送来,她要做的就是两手那么一拢,把钱塞进包里,连数都不数。

哪天遇上心情好,买张机票飞深圳,再在深圳坐直升机跑去澳门,接着玩。

虎姐很虎!

“那年月,有几个人坐过直升机,你虎姐我坐过。”

但,幸运之神哪能一直罩着一个人?虎姐栽跟头了。

因为当了老板,自我约束力渐渐也没了,餐厅的各种问题相继而出。也不能说赔,当时垫付的资金一直周转不开,如果继续往里投钱,她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净身出户,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虎姐第一次开始正视自己,她说:“我不适合当老板。”

生意场上败下阵来,虎姐灰突突的在家窝了一个月。

2009年的夏天,先前的同事要跳槽,拉了虎姐陪着去面试一家餐饮公司的仓管,与所有歪打正着的狗血剧情一样,同事没面上,倒是虎姐让老板相中了。

咋办?干呗!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更何况生活还得继续,还要赚钱养家养自己呢。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虎姐这次摇身一变成了公司夜市项目的职业经理人。

那时,虎姐所操盘的夜市是集合众多夜市小摊贩而形成的大规模夜市项目,名叫黑老婆啤酒花园,在郑州夜市界也是小有名气。虎姐一下子从管理人到了管理小摊贩,这个跨度还是比较大。

虎姐很虎!

夜市项目运转很顺利,在众多的小摊贩里,虎姐很留意一个人—王强,他是卖炒鸡的,每次卫生检查他都是最干净的那家,做事干净利落,并且手艺很好,在夜市里算的上数一数二的厨师。

王强心细,不多话,不管干活还是办事特别利落,虽然是小摊贩,但是他时常帮着虎姐招呼着夜市的方方面面。

一个女人管理一个近20亩地的夜市项目不是件容易事,客人喝多了闹事打架常有,有时一晚上能打四五场架,出入派出所那是常事,每当这时王强总是站在虎姐最前面的那个人。

而那时,王强和虎姐的关系不过就是小摊主与店长的关系。

2010年,在公司第二个夜市项目落地时,王强正式加入了公司,成了虎姐的金牌搭档。

王强是厨师出身,基本功扎实,这恰好弥补了虎姐不懂后厨的弱项,王强的到来也让虎姐如虎添翼。

公司生意进行顺利,当年,夜市项目增加至四家,虎姐的团队逐渐成型。

虎姐很虎!

夜市做的都是夏天生意,九月份往后夜市的生意就不行了,需要关门过冬,而这一个夏天赚的钱,过了冬天也就花的差不多了。

“这不行,做生意就是要为公司挣钱,夜市不做冬天生意,团队也不能这样闲着啊”

2012年,虎姐提出要做个火锅店以求先自养,公司老板谋划了品牌,放了一家店给虎姐。

因为先前有过经营火锅店的经验,2013年,虎姐带着团队下店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品牌的火锅突然就大红大紫,不到一年,品牌迅速扩张,单河南省就发展到了近百家店,这个品牌成了公司的支柱项目,虎姐迎来了事业上的巅峰期。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到生意场上也是如此。

成也火锅,败也火锅,或许公司和虎姐都没做好业务迅速火爆的准备,又或许团队的成长没能跟上品牌的疯狂裂变。

2015年,虎姐所执掌的这个火锅品牌谢幕,公司的支柱项目轰然倒塌,舆论铺天盖地的袭来,公司四面楚歌。

2015年的夏天,公司提早过冬了。

公司账面惨不忍睹,高管7个月没发工资,核心人员大量流失。

最后一家店被收回,加盟商曾指着公司老板的鼻子说:“不管你卖啥,如果你有本事让这家店起死回生,我就把你当神仙供着。”

有一天,老板叫来了虎姐,顺手指了指墙上“小小河边鱼”的商标,对她说:“这个品牌你拿去,就用万安路那个店做吧。”然后再没说话。

虎姐很虎!

在虎姐印象中,老板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他沉稳,遇事不惊的性格让虎姐既敬畏又崇拜,所以虎姐把老板当师傅,也一直“师傅师傅”的叫着。这么多年来,她似乎从没见过师傅如此低落憔悴过。

从风光无限直接跌入谷底的虎姐,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她啥都没说,心里却明白:去证明自己,成败在此一搏,公司的转折或许会从此处开始。

进店前的那天,虎姐哭着跟王强说:“用结果说话,我会让所有人闭嘴。”

虎姐带着王强正式下店,打进去的那一天开始,虎姐关了手机,她告诉自己:“只要人在店里,手机绝不开。”

因为没钱,虎姐只把原先门头的字抠了下来,做了“小小河边鱼”几个字贴上,做字的5000块都还欠着文印店。店子内部一切照旧,原先的火锅桌,虎姐直接买了几个锅盖盖上。

一个锅盖15块钱,虎姐算来算去,最后只买了8个,她寻思着:“其他的几张桌子等有钱再买吧。”

进店后,虎姐坐在店门口数路人,一个小时店门口只路过了八个人,说实话,虎姐有点绝望。

但她什么都没说,在心里盘算着:店面位置不佳,人流量低,那产品一定要过硬。既然是做鱼,性价比一定要高,所以只能选择价廉物美的草鱼,进来的客人必须吃好吃饱,还要便宜,火锅放到后期,前期先做烤鱼,正好也快到夏天了,说不定还能带动晚上的生意。

2015年,烤鱼市场简直是红海中的红海,想要生存下来都不容易,更别说突然冒出个新品牌,虎姐师傅给她提出新战略:抹缝经营,另创烤盘鱼。

有了战略,那就做呗,正好在2012年,虎姐做夜市时,王强曾研发了这种烤盘鱼,还创下了单天卖出70多条鱼的超高记录。烤盘公司仓库都是现成的,这又让虎姐省了一笔。

虎姐很虎!

有了前期经验,王强也开始反复试菜,调整味道,研发了口味更佳的炒料,产品很快被确定。

2015年5月2日,鱼店开始试营业,那天虎姐的师傅去了,尝过产品,看了环境,临出门给了虎姐一句忠告:做鱼,把店里的腥味解决了,基本也就成了。

虎姐又是一顿折腾,她买来了大泡沫箱装鱼,每天的卫生做到极致,店里的鱼腥味几乎闻不到了。

5月9日,虎姐的鱼店正式开业,而当天的情况简直就像一场喜剧。

为了庆祝开业,虎姐请来拉小琴的乐师助兴,还定下了四首曲子,结果当天的现场是:鞭炮放了,琴拉了,店里只有三桌客人,店外只有演奏的乐师,观众是虎姐和王强……

虎姐说:这状况我觉得可吓人,没人……

之后的日子,就是坚持加努力咯。

每天天不亮,虎姐带着王强亲自采购蔬菜和鱼,回到店里就开始准备,连凉菜都要一一试过才会端出来。

那会儿,虎总俨然就是一个老板娘:拖地、扫地、刷盘子、洗菜、刷小龙虾、刷厕所……什么都干过,而在这之前,她哪这么事无巨细过。

每天,虎姐和王强都亲自在门口揽客,但凡有路人经过,她就上前介绍自家的菜,不管是否饭点,她一直坚持。你能想象到的狗血镜头,她都干过,常常一天下来嗓子冒烟。

后来,据说那些店里的熟客如果不想进店吃饭,都是自觉绕着店门走。

为啥?

怕看见虎姐不好意思呗。

用虎姐自己的话说:那些天,她像疯了一样,什么脸皮不脸皮的,全都不重要了,只要进来客人比啥都强。

为了提高上客率,虎姐什么招都用过,只要客人提出要求,她统统满足,什么捞面、炒饭、米饭、炒菜,只要客人点,那边王强就跑进后厨去做。

只要有一个客人进来,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虎姐在前厅跟客人推荐,王强在后厨一锅锅的做鱼。

虎姐说:给客人做推荐一定要把握度,要推荐最拿手的,还不能让客人觉得挨宰了,又得让客人一下子就记住你。

虎姐始终坚持不发宣传页,不发代金券,店内活动仅限于:拍照上传社交网站送凉菜,会员享受88折,她始终觉得:靠产品说话才是硬道理。

虎姐很虎!

虎姐关了二层的营业区,这样她就可以照顾到一楼的每一桌客人,哪桌客人有事,她能第一时间跑到跟前服务。

每来一桌客人,她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好吃了您一分不用给,好吃您就帮咱宣传下。”她硬是用这种方式,拉来了一桌桌回头客,据说有个女顾客一周来了九次,还都是带着不同的朋友。

渐渐地,虎姐发现,尽管偶尔中午还是会被“剃光头”,但是每次来的客人基本都是回头客,会员率达到85%,虎姐心里挺开心:这说明鱼店的产品暂时是过关了。

虎姐的鱼店从日营业额2780元到日营业额32000元,只用了20天。

虎姐很虎!

生意稳步向前,夏天跟着也就来了,虎姐又走弯路了。

店里的生意眼看着越来越好,尤其是晚上,来的客人嫌热都不愿意坐到屋里,虎姐就和店员把桌子摆到外面,来一桌客人摆张桌子扯根电线,常常一个晚上到最后,店里面都成了电线纵横。

因为有先前经营夜市的经验,虎姐开始潜移默化的把夜市基因代入了鱼店。

为了照顾夜场生意,店里上了小龙虾,烧烤,增加凉菜种类。

整个夏天,生意节节攀高,可是到了十月,鱼店的生意毫无征兆的就停止了,头天营业额还是一万多,第二天瞬间跌至三千多。

虎姐发现,客人突然好像人间蒸发了,一下子全没了。

她带着团队找了半个月的原因才发现:都是植入的夜市基因惹的祸。

而这时师傅的锦囊又来了:围绕抹缝经营,研发并开创全国烤鱼界第一个鲜鱼火锅。努力打造黄辣丁的超级符号。

虎姐的鱼店被重新定义:吃鱼莫如黄辣丁,活鱼现杀以求鲜,用料猛烈以求味。

虎姐很虎!

紧随产品的调整,虎姐的推荐战略也跟着调整:

第一次进店的顾客:她会推荐香辣味的草鱼烤盘,这是为了让客人因为烤盘鱼的性价比而记住你;

第二次进店:她会推荐藤椒味的黄辣丁鲜鱼火锅,这是因为黄辣丁难杀,处理起来费事,恰好鱼类餐饮市场基本以大鱼为主,选择小鱼实行抹缝经营,便于打造超级符号,加深客人记忆点。

虎姐很虎!

带有浓郁川渝色彩的黄辣丁似乎非常受欢迎,虎姐的鱼店再度升温,有时每天单黄辣丁都能卖出120多斤,与此同时,她也把师傅给的十二字方针:好吃第一、深度链接、完美体验。谨记于心。

因为做这个店,虎姐硬是把自己从职业经理人变成了老板娘,她关心和客人的沟通,能记住接待过每一位客人的喜好,时刻赋予团队正能量。

虎姐常说:如果当初自己当老板时,能用一半开鱼店的心去经营,那就是另番结果了。

生意越来越好做,团队成员不断增加,每天的晨会虎姐一次不拉。

这天,晨会照旧,开会前虎姐看到店门口的大树下站了位老人,她下意识的让店员搬了凳子给老人,就开始例会了。

虎姐在会上讲:“无论外面风吹雨打,无论我们周围开了多少家鱼店,这都不是我们需要去关心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顾客请进店里,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就餐体验,我们要坚持死磕产品,时刻关注顾客就餐体验,把店里的细节做到极致。”

晨会结束,老人拉住了虎姐,他说:“妞啊,你刚才晨会上讲的我都录下来了。我的企业在河南也算得上排名前三的企业,但今天你的这段讲话,我明天要拿给我公司高管听听。”

虎姐明显有些不好意思,她没想到这每天她都要讲的话,居然还能被夸。

老人接着说:“有你这样的老板娘,生意不好都不可能。”

后来,老人成了虎姐店里的常客,每次虎姐都亲自招待。然而直到今天,虎姐都不知道老人的企业是做什么的。

虎姐的“小小河边鱼”越做越好,她给公司赚得了重创后的第一桶金,也为公司的再起步增加了士气。

虎姐的团队越来越大,加盟店遍布全国。

虎姐很虎!

因为之前的教训,虎姐把前进的步伐放的稳健有力,她从最低谷爬了出来,并百炼成钢。

虎姐说:我人生所有的开心和不开心都给了小小河边鱼,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虎姐的“小小鱼”越游越远,她却异常低调,不接受采访,不做广告,有时同行跟她取经:“你是怎么做到的?”

虎姐哈哈大笑:“做好一个老板娘该做的。”

End

统筹|岩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