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人生就是一段長長的旅行,我們不願錯過沿途的風景,結果越走越遠。

回首時才明白:走得太遠容易讓人忘記當初為了什麼而出發。

放慢腳步,回頭望望,重拾最簡單的自己,再出發。

今年這個五月來得好快,轉眼間端午又快要到了。

古時,五月被視為“毒月”、 端午節都要吃鴨蛋,祛寒、祛毒,俗說“要吃鴨蛋粽,才把寒意送”,讓身體健健康康,開始下半年的歷程。

跋山涉水,只為尋找最真的味道!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經過多次實地走訪,我們最終定格在松桃·苗王湖

貴州松桃,苗民世居於此,人文歷史厚重。這裡森林茂密,空氣清新,水質純淨,自漢朝苗王瓦德以來,因酷愛野鴨,採摘苗家草藥,辨識配料,歷時數月,精研出色香味俱全、吃後令人神氣大振的八寶野鴨煲,後遂成貢品。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它不是普通的鴨子

它不是普通的鴨子,而是純正的綠頭野鴨,放養於自然山水之中,所產的鴨蛋沒有腥味。

01.舌尖推薦,好吃好營養的野鴨蛋

松桃苗王湖·綠頭野鴨蛋是一道美食,主要營養價值是可以降低血脂,清潔血管內壁,預防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等。綠頭野鴨蛋,綠色無公害產品。

2017年9月28日獲得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

2017年底獲得貴州省十佳美食之一。

2018年2月8日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定證書。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苗王湖的野鴨蛋 PK 其他鴨蛋/雞蛋:

特點:綠頭、野鴨、會飛···

慢養:苗王湖被譽為“生態明珠”、“綠色氧都”,當地的野鴨以高山、活水慢養而成。

天然:以青草野蝦為食,輔以雜糧,故而肉質細嫩、口感鮮美,野香味濃。

養生:綠頭野鴨是多用型的珍禽品種,集肉佳、味美、觀賞、藥用於一體,含有人體多種必需的氨基酸及鈣、鉀、鈉等多種微量元素,其蛋白質含量達23.8% 。

養殖的特色綠頭野鴨全放養在無公害養殖基地,是世界上優質食用型肉鴨之一。其肉質和蛋品均贊鮮嫩,味道獨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十幾種氨基酸,利於人體生長髮育,降低脂肪,清潔血管內壁,預防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是人類佐餐的特優佳品。

營養價值:一個野鴨蛋的微量元素是普通1個雞蛋的5倍。

02.好產地、好品種、匠人打造的野鴨蛋

瞭解我們的夥伴都知道,我們選擇農產品,一定要遵循“三好原則”,即最好的產地、最優的品種和農人的態度。

是否在用匠人之心做農業。人的磁場不對,再好的產品我們也不做。人對了,所有的事情就對了。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貴州松桃苗王湖·野鴨

目前,松桃以苗王湖為龍頭,野鴨養殖輻射全縣28個鄉鎮,以苗王湖牽頭,已帶動周邊1300多戶農民實現脫貧,“我為苗王高科每年代養1萬羽綠頭野鴨已有10年之久,年均收入20多萬元,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走上了富裕之路。”近日,松桃苗族自治縣迓駕鎮牛角村養殖戶楊秀權說。(來源:銅仁新聞網)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對,Ta 還是會飛的野鴨子

對,Ta 還是會飛的野鴨子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苗王湖牽頭人唐朝陽

野鴨“召喚”技術,全國不可多得野鴨生態馴養技能

“苗王湖”野鴨養殖牽頭人唐朝陽,在十年前就開始養殖綠頭野鴨,起初由於欠缺養殖經驗,近萬隻野鴨多次飛出去後就不回來了,因此損失不少。後不斷外出學習和向專業人士取經,終於研究出一套野鴨放養召喚技術,全國各地不斷有人來取經呢。不忘初心,唐朝陽給自己取了個“唐鴨子”的品牌,並把技術傳給當地養鴨的貧困戶,實實在在地帶著當地人一起尋找脫貧致富的夢想。

當故鄉的味道遇到有情懷的生意,每個產品都記載著一個故事

03.再看看苗王湖的野鴨蛋和雞蛋有什麼樣的區別?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厲害了我的國!貴州松桃苗鄉野鴨有何神奇?CCTV都來專訪!

苗王湖的野鴨蛋還可以當乒乓球玩(當然是煮熟的野鴨蛋),相信嗎?

資源的不匹配,平臺的不完善,足以讓很多農村農業從業者望而卻步,好玩邦和星農公社的心願,如何通過好產品的推廣,而不是情感綁架,讓每一個農村家庭活得更有尊嚴,還有做夢的權利,被理解,被陪伴,Serve for china····

這一次,我們在松桃找到好吃的食物,苗王湖野鴨蛋,值得推薦!已經幫大家檢查過了,他的口感不錯,品質非常好。

04.野鴨蛋要發展?旅遊來助力

總有一些人,會為美食找尋出路。

放飛的,不僅僅是苗王湖的野鴨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