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孫)傳庭死而明亡」,牛人:「我死,大清遂亡」

《明史》:“(孫)傳庭死而明亡”,牛人:“我死,大清遂亡”

109

袁世凱儘管在戊戌變法的時候扮演了一把忠臣,但他不是司馬懿,沒人家那麼能忍,會裝孫子 。所以老袁的野心被某些滿清大員察覺,特別是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為了保證3歲的兒子以後能夠坐穩江山,載灃對袁世凱下手了,強迫他辭職回老家養老。

離開北京的時候,袁世凱的心一定拔涼拔涼的。也許當年戊戌變法的時候他還算是忠臣,但此刻恐怕充滿了怨恨,在心裡寫下誓言:將來有機會,一定把你丫給滅了。僅僅3年後,袁世凱就重出江湖。載灃本來不想用袁世凱,可滿族統帥蔭昌指揮不動北洋軍,只好把袁世凱當曾國藩用。

清廷一廂情願了,袁世凱可沒有想做曾國藩,復出後第一件事,就是掌握所有軍政大權,大小事務自己說了算。這樣一來,載灃被架空,沒什麼事幹,乾脆辭了攝政王,回家當醇親王。

《明史》:“(孫)傳庭死而明亡”,牛人:“我死,大清遂亡”

良弼

袁世凱以為沒什麼障礙了,不料很快發現另一個比載灃更棘手的強硬對手——良弼。當時清廷急需軍事人才,但滿人在這方面沒幾個像樣的,而良弼是少有的“知兵”之才。早年,他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回國後一直在軍事崗位上歷練。載灃組織禁衛軍專門保衛旗人,第一協的協統(相當於旅長)兼訓練總辦就是良弼。表面上,載灃的兄弟載濤是禁衛軍統帥,但此人膽小也不懂軍事,所以這支皇族衛隊的實際領導者其實是良弼。

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建議載濤率禁衛軍前往鎮壓,嚇得載濤寧願辭職也不敢上前線。於是,袁世凱趁機安排把兄弟徐世昌取代載濤,但良弼對這個新上司根本不買賬。袁世凱沒辦法,只好把湖北前線的馮國璋調回來,擔任禁衛軍統制(相當於師長)。此舉恰恰暴露了袁世凱徹底控制軍權的企圖,使良弼更加警覺,於是一面利用自己在禁衛軍的勢力施加影響,一面組織“宗社黨”——專門保衛清室和滿族的團體,並擔任首領。

袁世凱復出後,上班路上被革命黨丟炸彈,險些喪命,正好藉口不去上班,建議清帝退位,不然只好辭職。隆裕太后猶豫不決,良弼站出來說話,建議太后批准袁世凱內閣辭職,重新建立皇族組成的“戰鬥內閣”,率清軍南征,不受袁世凱的北洋軍牽制……

《明史》:“(孫)傳庭死而明亡”,牛人:“我死,大清遂亡”

炸死良弼的“荊軻”——彭家珍

冒出這樣一個對頭,儘管不是像載灃那樣的攝政王,只是一個軍隊高級將領,但特別強硬,讓袁世凱十分頭疼。理論上,袁世凱對付良弼並不難,因為實力強得多。不過,當時還沒到與清廷撕破臉皮的時候,所以袁世凱不便直接對良弼動手,於是找到革命黨的刺客。

這個殺手的名字很多人恐怕已經忘了——彭家珍,筆者的四川老鄉。他是一個荊軻式的刺客,為了確保殺死良弼,在對方回家的路上近距離扔出一顆炸彈,自己當場被炸死,良弼則被炸掉一條腿,搶救無效死亡。臨死,良弼嘆道:“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看來,他當過《明史》中的一句話:“(孫)傳庭死而明亡矣!”

《明史》:“(孫)傳庭死而明亡”,牛人:“我死,大清遂亡”

孫傳庭影視形象

聽到兩個人都被炸死的消息,袁世凱鬆了一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