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为什么不分身叫小猴子去把山上的封条摘了,非要等唐僧来?

碎语小巫


不要被影视作品误导,原著中孙悟空确实手可以伸出来动弹一下,但双手被石山隔着身躯根本没法拔毛送嘴里嚼碎再往巽地吹气变化出小猴儿来。

在唐僧解救他之前,镇山太保刘伯钦还给他拔去了“鬓边草”和“颔下莎”,孙悟空出来之后对唐僧拜了四拜,便急起身向刘伯钦唱个大喏道谢:“有勞大哥送我師父,又承大哥替我臉上薅草。” 可见孙悟空当时练伸手除去脸上的杂草都不能,何况施展变化。


好了,我们把焦点转到封条上,即五行山上的一块四方石上贴着的一道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这是汉语音译,梵文:Om mani padme hum

梵文其实是四个单词,但一共有六个音节。

Om:圣

mani:珠宝

padme:莲花

hum:觉悟

六字真言在梵文中的本义是:觉悟吧圣莲珠!

英语好的朋友不妨查阅维基百科相关词条。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m_mani_padme_hum


百度上有六色解读,即六字真言每个字音各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不同的涵义。

其实这是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解读。


六字真言本来只是一句感叹:

觉悟吧,神圣的莲珠!


1. 为什么要用和莲子有关的这句六字真言?

莲子的一个特点是能保存很多年,中国境内近年发现一千多年前的莲子,这本身没什么好奇怪,中国老古董多了去了,关键是这颗一千多年前的莲子出土后居然可以发芽重生。涅槃重生是佛教修炼的一种境界,佛教中的佛像往往都坐在莲台上,莲在佛教中非常重要,真是因为莲子的这种特性。


原著:

a.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

b.“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

两处用到"殄"字,康熙字典中收集了《集韻》的解释:殄,或作填。


孙悟空就像一颗莲子,被埋在地下。

直到唐僧揭开六字真言,口念:觉悟吧圣莲珠!孙悟空才得以破土而出。


2. 四方石是什么为什么贴在四方石上?

四方石其实就是玉玺。孙悟空本身儒家门徒,学而优则仕,儒家门徒在家事亲,出家事君;拜入佛门就是拜托四方石的约束。孙悟空虽然跟随唐僧拜入佛门,但一直被儒家重名的礼教约束,孙悟空戴花帽上当被套紧固圈,就是冠礼的隐喻,直到西天雷音寺修得佛身才最终得以解脱。

孙悟空一身傲气,很少对别人客客气气的,刘伯钦只是帮他除了一下脸上的杂草,他竟然恭恭敬敬的给刘伯钦行了一个大礼,这个礼虽然比不上对唐僧的四拜,但相比见玉帝时的敷衍了事更为真心诚意。因为,刘伯钦和他一样,都是儒家门徒。

西游记中,但凡出场介绍文字中有四件套的人物都是儒家门徒,刘伯钦是地兽之王,王是儒家的最高统领。

刘伯钦不愿离家求仕,因为他有老母亲要照顾,如同西游记中很多樵夫,都放弃仕途。


3. 仁

如果用一个字来比喻这颗莲子,就是个仁字。

性有仁义礼智四端,如四时有春夏秋冬,仁为性之首。


儒家经典《孝经》中提到

仁有两端,孝和敬,仁在内,事亲

义有两端,忠和顺,义在外,事君


儒家批判佛教劝人出家当和尚,抛弃父母妻子,为不仁,与禽兽无异。

儒家批评佛家虚伪,一边劝人放弃身家仕途,一边称师父弟子。

然而,儒家将身家交给君王,何尝不是出家。

儒家佛家其实都一样,都是离开私家到公家工作,都是取舍。

佛家认为出家当和尚,是牺牲小私,成全大公。


对私家好一些,就是仁;对公家好一些,就是义。

仁义是取舍,忠孝两难全。


迷途中的玖伍贰柒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是在《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猿心。众神都敌不过孙悟空,眼看天宫要被掀翻。无奈玉皇大帝派人去西天请来了如来。如来巧用托手计把孙悟空给骗了。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为什么说如来骗了孙悟空呢?因为并不是如来手大如天,孙悟空来到天边尿骚的部位也并不是如来的手掌,而是如来虚幻的意境。孙悟空从一开始与如来接触就已经被如来控制了意念,所以不是孙悟空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而是逃不出如来给他设置的虚幻世界。后来孙悟空意识到如来手上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是虚化的幻象后要去实地求证,结果被如来强行施法反掌压到了五行山下。



如来本来是想以理服人,无奈孙悟空六根不净。如来不想与他太过纠缠,就下了狠招,直接把他压在五行山下。而且所受刑法很苦。有多苦呢?书中有记载。《西游记》第七回最后这样讲: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融化的铜汁喝。可以这样说,孙悟空能在这样的虐待下生存五百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如来降服孙悟空不是白降服的,他收到了来自天庭几乎所有众神送给他的礼物。名为答谢,其实是一种权钱交易。因为众神亲眼见曾经困住孙悟空后雷劈不死,火烧不死,水淹不死,风吹不死。只要孙悟空活着他们是没有一天能心安的,所以如来降服孙悟空后众仙纷纷送礼,为的就是让如来好人做到底,最好把孙悟空打死。如来都收了什么礼物呢?书中有记载,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五斗星君、三官四圣、哪吒、托塔天王等一帮人献了明珠异宝、寿果奇花。王母娘娘亲摘大株蟠桃送上。南极仙翁送了紫芝瑶草,赤脚大仙送了梨两颗、火枣数枚(有点抠门)。看看这样丰厚的礼物,如来当然不能不有所表示。正好巡视的灵官报告说: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于是如来就取出帖子,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嵒口牜。这六个字是梵文的音译,通常翻译是这六个字: 嗡 嘛呢叭 咪吽。是什么意思呢?关键就在这六个字上。



这六个字,是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六个字分别能起到除傲心、嫉妒心、贪欲心、愚痴心、吝啬心、瞋恚心的作用。这六心俗称六根。如来贴这六个字其实已经是把劝孙悟空皈依佛门的重任交给了观音大士。所以才有了后来观音劝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那么这个封条能不能如题中所说被小猴子摘去,或者被一个普通的凡人摘去呢?答案是:不能。为什么呢?书中其实有交代的。如来派尊者将帖子贴上后,五行山即生根合缝了。后来,如来又念动咒语,将五行山安排了一名土地,会同五方揭谛居住在五行山看押。所以封条是起了镇压孙悟空,防止他运用法力逃出上来,而土地和五方揭谛则是防止有人揭帖子特意留下的。因此孙悟空法力并没有失去,只是在五行山下被压着不能施展,而分身术即使使用,小猴子也不能靠近封条,因为有人看守。所以孙悟空只有等唐僧来亲自拯救他。



《西游记》这本书虽然有些情节看起来荒诞不羁,但细细推敲还是能经得起琢磨的。我们在感叹书中丰富的想象力之余,也能看到许多佛教和道教在历史中留下的身影。


每日趣评


问这个问题的,你过来,我保证不一棒子打飞你,哈哈。咋会问这个问题啊,你让悟空怎么想?你让唐三藏怎么想?要是如来佛祖听到,又会怎么想?


悟空被压之后,不是没想到这逃脱,而且差一点就成功了,就在满天神佛都在庆祝这个烧不死淹不死杀不死的悟空被压之时,巡视灵官来报: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 妨。”袖中只抽出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𠺗(mēi)吽( hōng)”。 递与阿傩,叫贴在那山顶上。这尊者即领帖子,拿出天门,到那五行山顶上,紧紧 的贴在一块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缝,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阿傩回报道:“已将帖子贴了。”

就是这六字真言,将悟空的越狱行为又重新压制,悟空从此再无可能逃脱,除非等到有缘人唐三藏的出现。


问题中,问道,为什么悟空不能分身(或是元神出窍)揭掉六字真言,怎么说呢,咱不说如来佛祖亲自书写的六字真言有多牛叉,单就五行山就已经将悟空大部分的能力隔绝了起来,金木水火土,生生不息,严丝合缝,使得悟空无法施展出自己本领,而即便有再大的能耐,也都是依托于五行之力,如今五行山隔绝了这种力量,于是悟空一身本领也就被隔绝了。但即便如此,悟空凭借一己之力,还是差一点逃脱,于是,佛祖又加了一道自己手书的六字真言。

再就是六字真言,就像是一把防盗锁,将五行山锁在了那里,同时还派驻了护卫队(如来安排了一名土地,会同五方揭谛居住在五行山看押),先不说普通的妖魔鬼怪是不是能揭开封印,但就过这护卫队这一关,也够喝一壶的。而唐三藏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也就是说,其实只有佛祖本人或是钥匙(唐三藏)才能揭开六字真言封印,其他人也是枉然。


老麦说说


  

  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是在服刑。刑期未满,孙悟空不可能被释放。

  孙悟空大闹天宫,觊觎玉皇大帝宝座乃是反天大罪。玉帝本来下令处死孙悟空,实在是因为孙悟空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很难杀死。加上大闹天宫时,许多神仙给孙悟空放水,让玉帝对孙悟空背后的高人也颇感忌惮。

  如来佛将孙悟空镇压在五行山下,实际上就是代替玉帝在惩罚孙悟空。

  在玉帝为如来佛举办安天大会后,如来佛祖就开始盘算利用降伏孙悟空之功勋,展开取经行动。当时,他就提到:“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这个救孙悟空的人,绝不能是外人,只能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

  唯有让金蝉子去救孙悟空,才能让孙悟空对佛派心生感激,并且拜在唐僧门下,就等于孙悟空成了如来佛祖的徒孙!

孙悟空与唐僧双双成佛,实际上也让如来佛祖在佛派的势力更加强大。

  其二、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时,旁边有许多神仙守护,普通猴妖根本无法靠近。

  提问中所说的“分身”与“叫小猴揭贴”两件事情,都无法做到。

  如来佛祖的六字真言,有禁止法力运转的神奇功效。在如来佛祖参加安天大会时孙悟空不停挣扎,差点逃出。是如来佛祖加了一张六字真言法帖,才将孙悟空再次镇压。

  孙悟空从此就不能动弹。自然,他也无法施展身外化身术。

  原文提到如来佛:“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

  五行山附近其实有不少神仙守护,就算是孙悟空的猴子猴孙到了附近,也无法登上五行山,更无法揭下法帖。

  后来,唐僧揭下法帖后,就出现一尊神,他抢过法帖说,自己就是守山大神,如今要回灵山缴法旨。那位大神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把唐僧被吓了个半死。


叶之秋


在原著中,如来佛祖五行山压制孙悟空之后,孙悟空(当然那时候不叫孙悟空)正想伸出头来,逃出五行山,天宫中众神仙正在与如来佛祖举行安天大会,玩得正嗨。如来佛祖把一符咒压在五行山上。后来如来佛祖回去西天,和众佛陀商议此事时,发现四大洲不太平,便派观世音菩萨寻唐僧,让他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在去的路上,便已经收腹沙僧,小白龙,猪八戒,孙悟空,并取了法号。让众人等待一大唐高僧,保护唐僧西去。不是任何人都能揭走六言金贴的,我复制一点原著中的,你就懂了。不只有土神监押,更有如来灵气镇压。

皮皮阅读

·

西游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道:“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甚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三藏只得依从,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刘太保诚然胆大,走上前来,与他拔去了鬓边草,颔下莎,问道:“你有甚么说话?”那猴道:“我没话说,教那个师父上来,我问他一问。”三藏道:“你问我甚么?”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道:“我正是,你问怎么?”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来?”那猴道:“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三藏依言,回头央浼刘伯钦道:“太保啊,我与你上山走一遭。”伯钦道:“不知真假何如!”那猴高叫道:“是真!决不敢虚谬!”

伯钦只得呼唤家僮,牵了马匹。他却扶着三藏,复上高山。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极巅之处,果然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嘛呢叭”六个金字。三藏近前跪下,朝石头,看着金字,拜了几拜,望西祷祝道:“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祝罢又拜。拜毕,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只闻得一阵香风,劈手把“压帖儿”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监押大圣者。今日他的难满,吾等回见如来,缴此封皮去也。”吓得个三藏与伯钦一行人,望空礼拜。径下高山,又至石匣边,对那猴道:“揭了压帖矣,你出来么。”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

伯钦听说,领着三藏,一行人回东即走。走了五七里远近,又听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三藏又行了许远,下了山,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地裂山崩。


桃枝尧尧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就相关的几个问题讨论一下。这个样子的话,这个话题会更有意思。首先说为什么会是如来来镇压孙悟空而不是其他神仙?这是因为,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天庭众神仙大面积放水 ,以至于悟空看起来好像天下无敌,最后汇报到玉帝哪里,玉帝也是很无奈的摇了摇头,派使者宣如来前来降妖。这个时候,玉帝对天庭的神仙已经失去信心。他也明白幕后黑手就是太上老君了!天庭等于是已经无他可用之人了!从内心来说,悟空实际上还不怎么入玉帝的法眼,闹成这个样子,玉帝如果再不有所行动,可能宝座不稳。因此,宣如来这个地方大员,一来是他与天上的神仙没什么交集,易于控制。二来也看看他的才具,可否大用。三来看看如来能不能让佛派崛起以帮助他来对抗老君。这也是玉帝对天庭人事重新安排的第一步。那么如来如何应对的呢?简直可以用雄才大略,老谋深算来形容。如来接到圣旨,可以说如果没有其他人在场的话,我想他一定会喝上一杯酒,跳上一段舞来庆祝一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搁普通人听见圣旨,无非是去收服一个妖猴,反正老大发话了,去镇压一下就行了。但是,如来却发现这是一个天大的缘分,一个绝佳的机会!随即制定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计划。在如来看来,玉帝宣他除妖,就是一个绝佳的佛教东扩,增强实力的机会。再看如来接下来的行动就明白了。如来到了天庭,三下五除二,嘁哩喀喳就把悟空给镇压了,但是却并没要他的命!虽然都说我佛慈悲,但不合常理。因为悟空的罪是不可饶恕的!想一想,西牛贺洲的狮驼国,满城百姓被吃了个一干二净,身为西牛贺洲洲主竟然不管不问,哪里有什么慈悲可言?百姓招谁惹谁了!所以如来不杀悟空,其实是出于其他原因。那么,什么原因呢?老君在天庭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悟空悟空反天失败以后,实际上已经成为老君的弃子。给悟空留一条命,在给他一个翻身的机会,实际上也是做给在天庭不如意的神仙们看,假如天庭给你们关上了门,我老和尚这里还给你们留了一扇窗。还有就是,佛教如果东扩,道派不松口,这个经是无论如何也传不下去的!再加上孙悟空的实力,也算是一个可用之才。一路上妖魔鬼怪建立的地方武装,还得靠悟空去打去拼。因此,留悟空一条性命,将来利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天蓬后来能进入取经队伍也是因为他是老君的人,虽然被贬下界,但是工作还是要安排的嘛!如来在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以后说的一段话,可以证明,如来把以后五百年的事情都是安排好了的!回去以后,马上找一个理由下放金蝉子开始到人间历劫!为什么是五百年?大概是这样子,五十年为一世,经历十世,刚好五百年,这样子在选取经人的时候,好说话,那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其他人也没啥说。另外对悟空来说,磨磨他的性子,让他多多少少反思一下,恐怕也是一个方面。如果是谁都可以取经的话,沙僧也不可能在流沙河吃了九个取经人。虽然唐僧是内定的,但是程序上面还是要通过。另外再说一下如来要通过这个传经计划达到一个什么目的。第一,就是要在灵山拥有绝对的权威。虽然在灵山,如来是名义上的老大,但是最少有这几个派系是不怎么听话的。燃灯,弥勒,观音。第二,消除西牛贺洲遍地的妖魔,清除地方武装。几乎所有的妖怪都在西牛贺洲。在如来的治理下,乱成这个样子,怎么也说不过去吧?第三,在天庭也好,在人间也好,与道派嘴里面分一点东西吃!道派不管在人间还是天庭,都拥有绝对的优势。那么扩大佛派的地盘和影响力便是重中之重了!第四,配合玉帝的人事调整,牵制老君,防止老君篡权夺位。因此这个取经行动对如来意义重大。接下来再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这山到底能不能压的住悟空?实际上是压不住的。悟空被压五行山下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快挣脱出来了,如来放了一个揭贴在上面,才算把悟空真真正正的困住。这个揭贴实际上是起到了一个封锁悟空法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揭贴,什么山对悟空恐怕都没啥实际作用。平顶山一仗,悟空不是还担着两架山在跑!因此,五行山下,悟空是不能分身的。再一个,这个帖子恐怕是有密码的,并且只有如来知道。如果法力没有如来高的神仙恐怕也取不下来。唐僧到来,也不过是向佛祖祷告,实际上还是如来在接到了报告以后,自己取走了揭贴。为什么非得是唐僧呢?不会让观音放猴子出来,在路边等着,或者直接带到唐僧身边,让悟空拜他为师保护他西去不就完了?这个就更显出了如来的雄才大略和对人情世故的了解。悟空与唐僧以前并未交集,更不可能有什么感情可言。两个陌生人放到一起,虽然有师徒的名分,但是实际上还是没有任何凝聚力。但是如果让唐僧放他出来,无疑于再造之恩。有了这个恩情,悟空对唐僧便有了羁绊。而事实也证明,悟空一直对这个事情念念不忘。所以说,让唐僧来放悟空,是再合适不过了!


掠过你世界的边缘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孙悟空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为什么还被压在五指山下,无法反抗,非要等唐僧来救呢?

一、悟空被镇压,根本无法自救。五指山,其实就是如来五指所化,金、木、水、火、土,又称五行山。悟空修仙得道,平常的五行山已不能完全将他镇压住。所以,如来还留有后手,那就六字真言咒,也就贴在五行山顶方石上的金色揭帖。有了六字真言咒,悟空就失去了逃命的机会。因为他无法变化,也不能使用法术,更不用说使用分身术,化成小猴子进行自救了。



二、悟空被镇压,必须是“刑满释放”。悟空被如来降伏,但如来并没有兑现承诺,就算悟空输了,还可以下界为妖。而是直接判了悟空五百年有期徒刑。五百年来,没有人来看望过悟空,更没有人将他救出生天。观音领了如来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过五行山时,给悟空指了一条生路,那就是等待刑满释放,改邪归正,去恶从善,还顺便给他找了个师父。

三、悟空被镇压,必须由唐僧亲手救出。观音让悟空皈依佛门,留待有缘人。这个人正是唐僧,他赴西天取经,正好需要打手。途经五行山时,唐僧揭下金帖,救出孙悟空,收为大徒弟。如来佛法无边,他的六字真言帖不是一般人能揭下的。唐僧是如来的二弟子,又是他钦定的取经人,再加上唐僧诚心礼佛,缘分一到,自然就能揭下金帖,与悟空结下师徒情缘。


所以,悟空大闹天宫,换来的却是五百年的镇压。他无法自救,命中注定,只有唐僧才能将他救出。唐僧对他有救命之恩,悟空有情有义,才会铁心保护唐僧,赶赴西天取经。

读西游故事,品百味人生。


晓闻看西游


这个问题我来谈一谈。

孙悟空的毫毛可以变化成小猴子,最早见于《西游记》第3回。猴王学艺归来,“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虽然这兵器用着不够顺手,但好歹也算是手里有个能比划两下的家伙什。但是花果山的其他小猴子就惨了点儿,他们“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根本没有兵器可用。此时,花果山那四个老猴给孙悟空提了个建议:傲来国有兵器库房,咱们可以抢。于是孙悟空就——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烂,喷将出去,念动咒语,叫声:“变!”变做千百个小猴,都乱搬乱抢,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尽数搬个罄净。

但是,在孙悟空被如来佛祖使计策镇压之后,他却没能用这个技能逃出五行山的枷锁。是孙悟空不想逃吗?当然不是。作为好大喜功的积极分子,孙悟空又怎么可能甘于被如来佛祖摁在五行山下呢?他肯定是想尽一切办法越狱的。于是在玉帝给如来摆的安天大会庆功宴上,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就有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
此时,如来佛祖是怎么表现的呢?那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取出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递与阿傩,叫贴在那山顶上。这尊者即领帖子,拿出天门,到那五行山顶上,紧紧的贴在一块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缝。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
这个六字金言的封条,就好像一个带着诅咒的密码锁,自带人脸和指纹的识别程序。也就是说,这个封条从设立之初,就只有如来佛祖和前身是金蝉子的唐僧可以解开。即使是路过五行山点化大圣的观音菩萨,在猴子求她“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的时候,她也推托“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观音菩萨当真不愿意救孙悟空吗?不一定哦。孙悟空都愿意归顺了,救他出来他肯定是会感激涕零的。但是观音菩萨为什么不救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观音菩萨没有这个密码锁的钥匙。试想,如果观音菩萨伸手撕不下来那个六字金言的封条,孙悟空是得有多失望,观音菩萨是得有多栽面儿?所以,好饭不怕晚,你还是等着取经僧过来给你解锁吧!
就连观音菩萨都搞不定的封条,孙悟空自己当然也是没办法破解的咯!所以,他当然不能用毫毛变出来小猴子揭封了,因为他没有那个密码锁的钥匙嘛!


白马晋一


那日孙悟空在佛祖面前浪,没想到被轻松碾压,意识到情况不对的孙悟空准备转头逃跑,但是一切都晚了,五指山劈头盖脸的压下来。这五指山可不是普通的山,这是佛祖有力的右手,牢牢抓住了孙悟空。



五指山的封条具有很强的法力,可以对孙悟空造成五万多魔法伤害,让孙悟空的法力无法施展。这个封条有一个被动技能,那就是“禁锢”,作为佛祖手写的法器,简单粗暴,防晒防雨防风,真正做到了超长待机,五百年都能用。


孙悟空不仅不能分身出去,退一步说,即便他能出去,也是不敢靠近封条的,因为封条对他免疫伤害,那个封条对于他来讲,就相当于敌方泉水,一旦靠近,就会化为灰烬,因为封条已经被佛祖设置成了一个bug一样的存在,他变化的小猴子自然是没有他的本事,自然也不能帮他完成。更何况,孙悟空的法力也一并被封印了,唐三藏揭掉的不是封条,是对孙悟空的救赎,是对他被封禁的法力的释放。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胳膊拗不过大腿。这个封条已经被设置成无敌状态且只对唐三藏开放。其实故事的主线就是唐三藏取西经,收孙悟空只不过是唐三藏完成出发任务的一个奖励,接下来的猪八戒和沙和尚等,都是他获得的任务奖励。所以必须由唐三藏揭开封条,系统会提示,任务完成,获得齐天大圣孙悟空。唐三藏点击接受,然后因为有了一个超级保镖,唐三藏便瞬间变身秒杀人民币玩家的大神,安全有了保障,否则,凭个人操作唐三藏流沙河都过不了。


历史密探


首先,孙悟空即使分身叫小猴去山上,封条未必能摘下来,这封条也不是普通的封条必如如来法力,没法力五行山能压住孙悟空,运运法力山崩地裂早出来了。别小看封条,它蕴藏孙悟空破不了的密码。说不定这五百年孙悟空半夜三更啥方法都试了,没出来。变成蚊子压出血尸,变出魂跑出魂都兴许死活强入壳,差点魂身两分。种种方法出不去。

还要一种可能,自从出世以来,先玩乐又求长生不老术。跨洋学会了七十二变,上过天入过地,还想当玉帝。被用天上做官为招安也听从了,说明此时孙悟空已不是彼前孙悟空。猴思想有变,猴命又生出新思路,新活法,想法又多了,不是单纯猴哥了。绝不是只求长生不老初衷不改的简单。它有对猴命猴运猴生的认识。被压就有被放,不可能一直压下去。孙悟空对它自身在压期间也反思,从哪来,为什么来,来有何用,认真进行了思考。

花开花落,多少四季轮回,对自身许多问题,对经历也一一回想,想当初,想起师傅,想今后,想命运之无常。想起水帘洞,想起学艺,想起齐天大圣,想起天罗地网,想起天马天河,想起蟠桃园,想起八封炉,想起这一番刀枪火海,你争我夺,末了压在五行山。一切名利都浩如烟海,只有自由身才快乐。于是不再挣扎,总想晃动山摇欲裂而出之念而消。自由是心念。一念不安不自由。一念安倒身不自由心自由。如来观下界,起初曾晃动的山平稳下来,猴性倒安稳。这个猴本领强的也是可造之材。观音遵旨寻金蝉,过五行山而指出其路。悟空大喜,只要自由,一切佛祖菩萨旨意都遵行。西天取经也比压在这寸步难移的地方强。身心自由才自由。而且唐僧来了,还担心师傅揭封条安危,万一山崩把师傅崩伤了,危了,渴望自由又成了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