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本为男身,为何在中国随着佛教传播变为了女相?

靳源春


根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成佛,号正法明如来。由于观见众生多苦难,于是倒驾慈航,居菩萨位,协助阿弥陀佛普渡众生。将来还将在弥陀涅槃后,成为极乐世界的教主,继续救度众生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因缘极为密切,甚至超过一些佛,因此民间有“家家弥陀佛 ,户户观世音”的说法。菩萨本无男女相,成佛时都是显现男相。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相,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以白衣观音最为普遍。中国人认为,女性的柔美最能表现菩萨的慈悲,既然菩萨无男女相,不如塑造城女相,更显得慈悲庄严,更能为大众接受,于是女相菩萨就成为了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最普遍的形象。另外,男生女相在面相上来说,属于非常有福气的一种面相,这也是菩萨变为女性形象的一个原因。


模子里的妖精


“观音菩萨”是“外来的神仙”,后随佛教一起由印度传入中国。按照梵文Avalokitesvara音译的话,叫做“阿婆卢吉低舍婆罗”,意译为“观世音”。唐朝时期,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姓名,略称为“观音”,这个称呼就这样沿用下来了。

原始佛教创立之初,印度等级森严,女性的社会等级尤其低下,追随释迦牟尼佛的信徒自然都是男性,女性根本不许入教。这样的观念背景下产生的这尊大神,自然不可能是女儿身了。但最初嘛,观世音其实也不是男儿身,而是……一匹马驹的形象,人称

马头观音

公元前后,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和完善,大概是为了让观世音的法力更有说服力,他的履历被佛门弟子

一步到位,优化升级了——他成了阿弥陀佛的长子,与二弟大势至菩萨辅助父亲弘法,肋侍在侧,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
三国时期,观世音以这个身份传入了中国;南北朝时期,已经迅速发展成全民信仰的一尊大神了,看架势,风头基本是盖过了佛。

唐朝以前,观音都是以男性形象出现的,并且看起来挺威猛,比如《华严经》里就是这么描写的:“勇猛丈夫观自在。”

唐朝以后,尤其是武则天称帝以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宗教作为社会大众的精神信仰,自然会折射出现实的社会生活——既然人世间能有君临天下的女皇帝,那么佛教中自然也可以有普度众生的女菩萨。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诞生了女性形象的观音,中国佛教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女性形象的观音,受到了广大信众尤其是女性信众的深切爱戴。人们也乐于在家中供奉女身观音像。想想也是,供一尊慈眉善目的女神仙,总比供一个肌肉男要显得和谐一点……

到了宋朝,观音又被进一步民间世俗化了。“妙善公主得道记”的传说广为流传,观音菩萨就这么多了个中国版的转世——北周宗室妙庄王的小女儿。观音菩萨不光具备了女儿身,女性气质还被不断加持,直至最后,彻底被塑造成锦衣绣裙、秋波流慧、纤纤玉指、善良慈悲的温柔女性形象。

《法华经·普门品》载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意思是他可以根据不同的说法需要,幻化出三十三种不同的形象。除此以外,民间还有一尊佛教典籍中根本没有,却很受人们欢迎的送子观音。你看,信仰什么的,那都是根据买方市场,与时俱进的。

说到底,观音的形象,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服务的。那么就应该像《楞严经妙心疏》强调的那样,以为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那都是错的,人家的真像,是寂灭的无相之像,能现一切相啊!


饮水君


观音原本不是女相

一提到观音,人们的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那个手拿玉净瓶、盘坐于莲花台之上的女性形象。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观音大士确为女子之身。然而,在佛教经典的记载中,观音菩萨其实是男子之相。

据南北朝时期的《观世音得大势受(记)经》记载说,如来王国之中没有女儿之身,威德是一国之君,他的左右莲花化为两个儿子,其中来自右边的名为宝尚,就是得大势,而另一边就是观世音。另外,《悲华经》翻译介于南北朝时期,根据此经的记述,观音本是转轮圣王的长子,他的前身是双马神童。这两处记载都是关于观世音的来历,虽然各自相异,但是对于观世音是男子之身这一说法则都有讲到。而且从古代雕塑的《古犍陀罗莲华手观音》中观音的胡须也可以证明:观世音的形象最初为男性。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在中国的形象会呈现为女性呢?其由男身转变为女身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融合过程,而观世音由男相转变为女相也是这个相融相合过程中的一部分。

观世音性别在中国的转变有着原始经典的依据。“

化身之说”是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色。《佛地论》中就有关于化身的说法:“变化身者,为欲利益安乐众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可见,有了化身,佛身就可以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形象,而其变换万端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抚慰民众。据《法华经.普门品》和《楞严经》所记载的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中,有数种化身都是女性,如童女神、居士妇女身等。这样看来,佛教的“化身之说”以及观世音的诸种女性化身确实都为后来观世音在中国转变为女性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较之男性身体展现出的力量之美,女性给人以身体之美、线条之美、肌肤之美等美感的享受。女性相比男性而言,其身体本身有着更高的和更加普通的审美意义。所以说,观音之身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符合了人民的审美追求。

观世音性别在中国的转变是封建礼教的产物。观世音救世的方式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她肩负着在精神上将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救出的重任。在中国封建礼教的压制之下,最需要观音救助的便是女子了,而呈现为女相的观世音菩萨则能够让中国的妇女感到更有亲和力,愿意将内心的苦闷向她诉说。

另外,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总是能够给予孩子比父亲更加显著的关怀,而观世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形象与母爱的比男性关怀倍加相似,也是因为此,观音为女性之身更具有悲天悯人的特质。

观世音在中国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确切的讲,到了明朝时期,她的女性形象才真正得以完成转变。而且由上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观音形象的转变并不是偶然的。这种转变不仅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扎根,而且让观世音的形象深入到了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风采莲曲


很抱歉,真的没有研究,实在是不敢乱说话。佛家讲究不着于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恰恰符合佛家“缘起性空”的思想。至于民间的传播导致的身相转变,恐怕是借助了大慈大悲的出处,掺杂了民间的美好想象。中华民族历来是那个朝代男人不行了,文艺作品就会出来个女英雄救国救民,比如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等,哈,有点玩笑了。随便一说,见笑,的确不知道真实出处。


那一剑的风情123


在南北朝以前,观世音菩萨以男身度众生,

自古以来中国是个封建礼仪国家,中国的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妇女有关结婚,生育,妇科疾病等有关女性问题,在男性菩萨面前难以启齿诉说,所以南比朝以后,观世音菩萨甴男身渐渐演变为女身,以利供养,护持。


了悟一一一佛门俗家弟子


不见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么?又怎么有本为男身之说,现什么相,全因缘起,即相非相,本即无相,但以酬愿应物,现亿万相,虽现万相,实则无相,,,唉呀,绕来绕去,我也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