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令斬16歲少年,臨刑前他狂笑不止,不料竟撿回一條命

歷史上的開國之君都非常小心,因為打江山時重用了許多能人,而且打下江上之後他們手裡還有重兵,為了防止他們造反,開國皇帝都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從而穩定自己的江上。

比較狠的比如劉邦,直接來個兔死狗烹,比較溫柔的比如趙匡胤,來個杯酒釋兵權,但最狠的要數朱元璋,他幾乎把手下所有功臣趕盡殺絕,甚至連許多文臣都不放過。

朱元璋下令斬16歲少年,臨刑前他狂笑不止,不料竟撿回一條命

為了掌控自己的權威地位,朱元璋頒佈了《大明律》,其中嚴格規定了法律,一旦觸犯任何人都要被處死,據說當年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犯了法,他也毫不留情的殺掉侄子,朱元璋的執法嚴格,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明朝開國之處,朱元璋本來想斬首一個16歲小孩,但最終卻因為小孩在刑場時顯得非常高興,結果特赦把他放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的。

這件事記載於《明史》當中,這個小孩名字周琬,江寧人,他的父親因為犯了法,被朝廷緝拿準備處死,但周琬堅信父親是被冤枉的,於是他一路上京告御狀,希望為父親平反昭雪。

朱元璋下令斬16歲少年,臨刑前他狂笑不止,不料竟撿回一條命

朱元璋雖然執法嚴格,但對百姓卻很好,當時朱元璋在京城設立了“鳴冤鼓”,任何一個百姓只要覺得有冤屈,就可以敲鼓鳴冤,周琬就通過這個渠道,最終見到了朱元璋,並向皇帝申述父親的冤屈。

其實周琬的父親是犯了法的,朱元璋聽完之後十分沒耐心,當時周琬只有16歲,朱元璋便不跟他計較,讓他自己回去,可是這位少年十分倔強,偏偏賴在京城不走,還天天去敲“鳴冤鼓”,這下把朱元璋惹毛了。

結果朱元璋就以“擾亂社會秩序”罪把周琬逮捕,按照法律應該問斬,朱元璋便依法辦事,把周琬推出去斬首,不料他被押到刑場後,不僅絲毫不害怕,反而顯得非常興奮,一直狂笑不止。

朱元璋下令斬16歲少年,臨刑前他狂笑不止,不料竟撿回一條命

劊子手殺過那麼多人,從沒見過一個16歲的少年,面對斬首還那麼高興,一下子就懵了,監斬官問周琬為何發笑,他回答說:“如果我死了,皇上赦免了父親,那我死得值了,如果皇帝不赦免父親,那我跟他共赴黃泉也值了。”

周琬的一番話很快傳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聽後立馬震驚了,因為這樣的少年是個人才啊,於是朱元璋為周琬破例,赦免了他跟父親的罪,還把他封為六科給事中,專門負責監察檢具官員的過失。

朱元璋下令斬16歲少年,臨刑前他狂笑不止,不料竟撿回一條命

從這個事件來看,朱元璋也並非一個鐵血無情的人,他也有真性情的一面,關於周琬救父的事蹟,史料中這樣記載:

周琬,江寧人。洪武時,父為滁州牧,坐罪論死。琬年十六,叩閽請代。帝疑受人教,命斬之,琬顏色不變。帝異之,命宥父死,謫戍邊。

朱元璋下令斬16歲少年,臨刑前他狂笑不止,不料竟撿回一條命

琬復請曰:“戍與斬,均死爾。父死,子安用生為,顧就死以贖父戍。”帝復怒,命縛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誠,即赦之,親題御屏曰“孝子周琬。”尋授兵科給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