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那么大,人口为什么那么少?

钱用草袋装89时尚


正是因为大,所以显得少!

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内蒙古的面积达到了118多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2500多万。要知道面积只有0.63万平方公里的上海,人口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

所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内蒙古并不过分。

那么,为什么相对而言内蒙古人口这么少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地理原因:总体偏中西部

内蒙古是我国最特殊的省级行政单位之一,主要表现在经度和纬度跨度大。内蒙古东西方向从东经97度到东经126度,南北方向从北纬37度到北纬53度。

巨大的跨度带来的是内蒙古区域内地理环境迥异的情况。

从内蒙古东部到西部,气候逐渐由湿润转向干旱。但总体而言,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都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一般而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畜牧文明的分界线,这就意味着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

而发展畜牧业,需要大片的牧场,而且畜牧业养活的人口数,远远比不上农耕文明。

最关键的是,由于西部的地理环境相对恶劣,并不适合大量人口的生存,所以内蒙古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相对于同面积的中东部地区大大地偏少。

在内蒙古的西部地区,分布着大量毛乌素沙地等大片的沙漠地区,这些地区人口难以生存。

2、历史原因:清朝以来的人口政策

明朝末期,蒙古分裂。今天的内蒙古,分布着漠南蒙古诸部。

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

为了消除游牧民族的威胁,后金在漠南蒙古推行“盟旗制度”,盟旗制度的核心是将牧场分割,将蒙古各部固定在划定好的牧场中。

一直以来,蒙古人都是逐水草而居,因为这样的特点,蒙古可以找到最合适的牧场,可以整合成强大的力量,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

但是盟旗制度的实行,让逐水草而居彻底失去可能。各部落只能固定在自己的牧区,不得随意越界放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旦发生天灾,蒙古各部就只能坐以待毙。

盟旗制度的划分使得各部落的抗天灾能力大大减弱,进而可供养的人口越来越少。

除了盟旗制度,为了加强对蒙古的管理,清朝还在蒙古高原大力推广黄教,在蒙古高原,大量的喇嘛庙修建起来。清朝规定,各蒙古家庭除了留下一个男子守灶,剩下的所有男孩都要出家,久而久之,蒙古高原上的人口越来越少。

清朝后期,中原地区人地矛盾加剧,清朝开始逐步开放长城关口,大量的汉人开始越过长城到内蒙古东部和南部垦殖,内蒙古的汉人数量开始出现增长。

但因为可发展农业的土地仅仅限于内蒙古的东部部分地区,且内蒙古长期人口负增长,人口基数小,所以人口的增长并没有出现剧烈增长,所以直到今天内蒙古的人口数量仍然不多。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内蒙古与沿海地区比,有个特点,地广人稀,这是由于历史造成的。

内蒙古原本是游牧民族的居住地,广阔的草原,连绵的山峦,古来是少数民族放牧的场所,如今,这里的蒙古族仍然有以养殖为主要收入。

清朝的末年,内蒙古地区放垦,就是放开土地,谁开垦是谁的,用来种地。关里的汉人大量涌入,这里的人口渐渐多起来,这里的许多地名都是由于清朝放垦时而产生的,比如三段村,就是当年这块土地属于开垦时的第三段。再比如,五家段,就是当年王家开垦的土地,等等。

现在蒙古族多的旗县区,有个现象,旗县区所在的地的镇子周围的乡镇都是汉族,再外围是蒙古族居住的乡镇,这就是当年放垦时造成的。

现在看看蒙古共和国,更是地广人稀。所以说,要不是清朝放垦,这里的人比现在还要少。


吕洞宾


内蒙古面积确实很大,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12,3%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属于中温带沙漠季风区,降雨水量少而不均,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大5个月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 过渡到半干旱,干旱,晴天多阴天少,藏着丰富的光热,风能资源。大部分地方不能住人沙漠化严重,甚至有很多不毛之地。最富裕的是河套灌区杭后,临河,五原 ,这里土地肥沃,美丽富饶,名甲天下。在内蒙古没有特别大的企业来引领其壮大,发展,是以农产品为主导的省 ,人口比较稀少。在地图上看出腾冲链接黑河东南边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少,内蒙古富裕地方人口也比较稠密。


风华笔墨228174616


气候和农作物以及本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有关,而且还和国家的政策战略都有关系。假如把首都迁到内蒙古,那里用不多久就会繁荣。繁荣需要三打要素:人流 物流 和金钱流。有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北京是首都每年去开会和旅游的以及路过北京的人流很大,所产生的相关服务制造就业岗位就多。上海的金融和制造。鄂尔多斯出物产煤,繁荣的时候盖了很多房子,当煤矿枯竭的时候,就又催生出无人住的鬼城,因为物流没了。黑龙江的鸡西煤矿不产煤。随之而来的是鸡西市区最繁华的地段的住宅楼2000/米都难卖。人口开始流失。内蒙古只能符合上述条件的只存在局部富裕人口多,大部分还是人烟稀少。


用户22067464409


内蒙古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历史上山戎、东胡、匈奴、契丹、女真和蒙古族先后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存。这些游牧人口自身本来就人口稀少,再加上部落之间、异族之间争斗频繁,与内地汉族王朝也攻伐不休,所以人口规模始终不大。在蒙古帝国最鼎盛时期,成吉思汗派出西征的部队也不过12、3万人,要知道这些人可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军的。

内蒙古的汉族人口是清中晚期随着蒙疆封禁政策的解除,在闯关东和走人口的浪潮中涌入的。但蒙彊毕竟是塞外苦寒之地,居大不易,所以地域吸引力并不是特别强。明代朱元璋和朱棣的几次北征让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口进一步减少,清代实行的满蒙一家亲政策对人口有恢复作用,但随着列强入侵,太平天国、义和团等战事,蒙古族人口战损也不容忽视。民国期间外蒙古独立又流失了大量人口,其后的抗战和解放战争都让人口进一步减少。新中国成立后,除了五十年代支边和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两项政策对内蒙古人口增长有贡献外,内蒙古人口还是呈外流态势,主要方式是参年、考学、调动和打工等,以上综合因素造成了内蒙古人口少的现状。


在雪一方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低,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草原生态环境,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部分地区属于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这些地区种不了庄稼,即使能种产量也特别低,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人口,对内蒙熟悉点的多少有些了解,内蒙两千多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农区,呼市包头集宁,内蒙西部河套平原,也包括内蒙古东部靠近辽宁的赤峰,通辽地区,农区人口密度大,其他的牧区人口就少很多,以锡盟为例,总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整个河北省18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面积差不多,人口相差70倍。


流经岁月的歌


清代早期,内蒙古地区有蒙古族人口979448人,清末民初大约120万人,一直到解放初期,1954年,在绥远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之后,以归绥为中心,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这个500万以上是人口总数。

内蒙古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47年,内蒙古总人口为561.7万人,其中蒙古族83.2万人。至2006年底,内蒙古总人口增至2392.35万人,蒙古族人口则增至423.83万人。


潜望镜super灬梦


内蒙古是个只养活肯吃苦的穷人的地方,即使是在内蒙古出生的人,也有许多为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岗位而背井离乡的。能力所限,只好享受越来越相对落后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信息文化娱乐服务的人们,才不得不在内蒙古生活。所以内蒙古那么大,人口却那么少。内蒙古的资源只给喜鹊享受,不为孔雀麻雀等服务,孔雀和麻雀都东南飞 去追求更好了。


评论能防治抑郁症


内蒙古那么大,人口那么少,主要原因就是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内蒙古高原,离海较远,雨量不充沛,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占全自治区面积百分之四十,沙漠化十分严重,有些地方都是无人区。草原占全自治区面积百分之三十,是游牧民族居住地,经济落后,人口少。森林面积占全自治区百分之二十,主要集中在高纬度的东北大兴安岭,冬天十分寒冷,人口也少,在这样的自然环境背景下,面积大,人口少也不觉得奇怪了。




用户2448547995


古时广东水利不好,也很少人,因历代犯人被泛至广东(南蛮之地),所以广东修好水利之后,南迁者甚众。今内蒙之天冷气候,有待交通建设,他的聚人环境总胜于俄邦,只不过是有路走就不留人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