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成都城区的府河、南河在合江亭汇合后,一路向南,流经华阳……旧时靠此水道为生的人不在少数:担水卖钱的、撒网打鱼的、捞红线虫卖到城里养金鱼喂鸭子的,沿河放鸭子捡蛋卖钱、喂肥的鸭子赶上市销售的,掏挖沙石出售贴补家庭日常开支的,更不消说从彭山过来的长货船在府河里穿梭交织上成都赚银子了……繁华过后,皆归寂静。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府河老码头

航运业的发达离不开造船业,从前,除了造船社,还有私人造船、修船的。过去枯水季节,从成都九眼桥、川大石牛堰、三瓦窑的高攀桥到华阳属地中和场的五叉子、姐儿堰、观音湾、伏龙寺的筲箕湾的某些地方,河岸浅滩空地上都有习称“水木匠”的人在造船、修船。他们穿着“二马居”的短裤,光胴胴地亮着上半身,穿着围腰的两人在码杈横放的木头上扯锯还锯解料,大家称为“解匠”,离河岸很远都能听到解锯的声音。旧社会,有钱有势的船老板雇佣长工造船、修船,为了解决船老板和长工们的一日三餐,还请有专职的煮饭工。远在清末民国初年时期,每逢造船的开工之日,讲究供香烛、燃纸钱,掌脉师与船老板向马架上的木头大料作揖拜礼,祈求鲁班祖师保佑平安顺利,待礼拜仪式完毕,才在木头大料上弹下第一根墨线。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姐儿堰的两分渡船票

如果河边传来的呯呯声不绝于耳,一定是造船的水木匠抡起钉锤、斧头、锛锄等工具正在作业。对于船体上木板之间的拼缝,会用蔴纱合为股绳,用铁占子硬性打进去,再糊上桐油石灰,之后整个木船都要涂刷桐油。船底的木板缝隙另外使用俗名“蚂蝗绊”的铁钉扣紧,有点像以前补碗匠使用的抓钉。那时流行烂船三千钉的说法,真的是一点也不夸张:锦江华阳河段涨洪水时遇有船只被打烂,会有人去捡船钉当废铁卖,因此就曾发生过被船钉划破肚皮的事。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1980年的古正兴父子

如今,年逾七十的古正兴生活在华阳街道伏龙社区,他是华阳土生土长的老船工。古正兴跑尿水船(亦称粪船)的时候还年轻。那会儿,九眼桥上游安顺桥南河口一带排队等待出粪的船只多得很,先要去肥料公司缴钱开票,有了票,粪桶子那里才有人给你放粪尿沿着木槽流到船舱里。装尿粪的船舱上面铺满木板,再在木板上放上炉子烧饭做菜。当时,河水清花亮色没有什么污染,可以一边行船一边用河水淘米洗菜、生火做饭,船上三五个人就全靠一个柴炉、一个锑锅。那阵儿的粪船大多是乌篷船,又叫半头船,晚上过夜就在乌篷里铺上铺盖。

粪船驶离出粪口后顺水行舟。若是丰水期,行程快当;而当水小时,从九眼桥到华阳伏龙寺筲箕湾渡口要花近一天的时间。船过浅水区发生磨滩时,船上所有人都要下来抬船,抬船共同使劲时众人齐呼“嘿呀嚯,三瓦窑黑啰”等号子。粪船到渡口后,才一挑又一挑地担到大粪坑里去。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古正兴在撑渡船

因为有跑过粪船的经历,1980年,古正兴由生产队上安排,当了一年的摆渡工,地点就在伏龙寺筲箕湾渡口。他还记得伏龙寺的白果树长得好高哦,树干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围拢,可惜这颗枝繁叶茂的珍贵古树被人砍去造船了。而他所在生产队请水木匠造船是桉树用料,木料不够时要到华阳去购买,造好的木船就是生产队的交通工具。队上修建养猪养牛的猪圈、牛圈用的是在下游正兴镇苏码头逆水拉纤运回的石板,种的萝卜卖不脱就用船运到上游的硫璃奶牛场去喂牛,而上缴国家的公粮全都得靠木船运输。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九眼桥码头

那时,筲箕湾渡口由伏龙村的八、九、十队轮换撑渡,每个队撑一年。第十队现在仍健在的林万亨也是当年的摆渡工,已有九十多岁高龄,现在安居华阳,他比古正兴年岁大,喜欢喝酒饮茶。轮换撑渡的三个生产队队员去过渡都不收钱,只收外队社员的钱,过人收一分,抬竹子、扛桌子、赶猪的收两分,吆自行车的收三分,收钱当然也准备了渡船票,一版有几十张,有人要票就扯一张给过渡人。撑渡收到的钱全部交回生产队记工分,有一年,古正兴挣了六千多个工分,年终结算扣去口粮款外,还用剩余的钱修了一幢新房。筲箕湾的渡船方便了两岸百姓的交通往来,是附近勤俭大队、民乐大队,包括中和场建设大队村民去华阳的必经之路。逢场卖猪、卖竹子走这儿过渡的人很多,如果要走当地老大桥起码绕道五六公里。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1970年,成都一所中学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军后与军人在府河的船上合影

当年,摆渡工古正兴一年365天吃住都在船上,他也因此对家人照顾不够。船上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自家种的,不够时赶场去买,船上用的蜂窝煤都由家人送到渡口。对于摆渡工来说,刚端起饭碗刨了几口或者刚拿起茶蛊还没喝上就遇到有人来喊渡船过河是常有的事,最恼火的是风雨交加之夜睡得正香时,听到有人喊过河也要爬起来点亮蜡烛、打着电筒摆渡。对摆渡工来说,即使饭吃不安逸、觉睡不安稳,也要随喊随到,为一方乡民撑船摆渡。

刮风下雨时,渡船漂移很容易引发危险。撑船的竹竿为硬头黄的竹子,结实耐用,竹竿戳水的那头安有一个很尖的铁器,称为“镐转”,不撑船时就停靠梢公站,把竹竿插进船上的小洞里直到河底固定船只,类似轮船抛锚的作用。一天夜里,水涨船高,渡船下行了一百多米,把别人家放在河中的捕鱼用具撞坏了。因此,每年雨量丰沛、洪水多发季节,负责管理河道的华阳镇水上民警张华康都会提前通知所有撑船摆渡人员,到双流县城的水务局去开会,学习有关水上安全知识。

华阳老船工的摆渡岁月

2001年4月,二江寺桥下打渔船

现在,古正兴年事已高,如果不出去旅游的话,就在小区里喝喝茶、打点小牌,晚年生活巴适幸福。流年似水,说起当年的纤道、用白夹竹制作的纤绳、府河上舟来船往的风光、夜晚孤灯伴渡船的那番光景,古稀之年的古正兴百般感慨。时光飞逝,知道过去那段摆渡历史的华阳老船工越来越少,埋藏在他们心里的故事、没有载入正史的船工遗俗仍有值得深挖、整理、记录的价值。

(转自华西社区报——华阳之窗,王大明文/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