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险而行 铁血刑警“摆渡”285人


向险而行 铁血刑警“摆渡”285人

4月1日,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江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刑侦中队“青年突击队”展示他们的“摆渡”数字。 张铮 摄

   至暗时刻,他们身披防护服,穿梭在医院、隔离点、居民小区,协助转运新冠肺炎病患,是生命线上的“摆渡人”;黎明来临,他们悄然转身,回到熟悉的岗位,在街头、在社区、在一切有需要的地方,是城市安宁的守护者。

  在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江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刑侦中队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23岁,无惧风险,冲锋在前,主动承担起辖区协助转运病患安全保障任务,用生命坚守防疫一线。

  主动请战:穿上这身警服,就准备好了随时战斗!

  2月初,武汉开展全员排查,对“四类人员”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病人的转运和送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社区力量不足,没有人没有车。紧要关头,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党支部迅速部署,第一时间成立“青年突击队”,8名刑侦民警闻令而动,组建起了24小时待命的突击队伍,全力以赴实现“应收尽收”。副所长张从宇说:“我是当过兵的,面对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必须上!”

  疫情初期,防护资源紧张,基层民警没有护目镜就用泳镜替代;防护口罩稀缺,外面套上一次性口罩还能多送一趟病人;警车用硬纸箱和塑料布改造成简易防护车,建成“生命之舟”……早期这些不太规范的防护措施,却成了突击队员应对协助转运的自救方法。“青年突击队里怎么没有我的名字?”1月才做完肠道手术,还在恢复期的青年民警探长彭涛在微信群里留言请战,“穿上这身警服,就准备好了随时战斗!”

  2月10日,彭涛接到指令,华安里社区有一位高度疑似的老年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立刻入院治疗。赶到小区楼下时,老人已经虚弱不堪,走路都很艰难,彭涛直接用肩膀扛起老人,“根本来不及多想,就是本能吧。”

  有人劝他歇一歇,他说:“现在缺人手,这点小伤小病不算什么。”“95后”小兄弟叶晟是彭涛的搭档,他们自称“最佳拍档”,先后协助转运“四类人员”61名。

  全力以赴: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那天协助转运的是一位情况非常严重的婆婆,她的呼吸不太好,戴着口罩根本喘不过来气,我看她一直想把口罩拉下去。”谈到自己印象深刻的转运经历,周阳回忆说,“可能是看到了我们衣服背后贴的武汉公安,这位婆婆后来一直忍着没摘口罩,只是催我开快点,开快点!”患者的善意之举让周阳难以忘怀,他说:“我们只是普通人,穿着这身警服,做该做的事情。”

  探长王刚从疫情发生至今一直在防疫前线。2月25日深夜,武汉大雨,半夜12点,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辖区一名孕妇突然大出血,需要立刻送医。5分钟后,王刚和同事就赶到了小区并将孕妇送到了医院。疫情之下,“有困难,找警察”依然是最令人安心、暖心的话语。

  王刚的小组是突击队中协助转运人数最多的,总共转运84人。双警家庭的他,和机场分局的爱人主动隔离在外,一位在市内守护百姓,一位在航站楼保障援助人员和物资。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教导员侯明洁说:“所里的这几位年轻人,家里的孩子都比较小。这段时间,他们舍小家,保大家,不仅承接着协助转运的突击任务,还有日常的110出警以及各种警情。”

  突击队时刻备战协助转运,有时反复辗转方舱、隔离点和医院;有时需要在医院外等待好几个小时;有时又要费尽口舌耐心劝导病人;有时还要跋涉几十公里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只要指令下达,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冬去春归:等到了晴空万里,与你不负花期

  随着武汉防疫形势持续好转,2月11日,周阳所在的组第一次接到了送辖区内治愈出院的患者回家的任务。“我们送您去医院,也要平安送您回家!”突击队员鄢道玉笑着说,那是当天最令他振奋的消息。他把这个消息发到了工作群,群里的所有人都为之高兴,这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带着温暖在大家的心头蔓延开来。

  3月8日,是探长夏一的儿子一周岁生日,夏一无法回家,他录制了一段视频,里面满是对儿子的爱和祝福:“柚宝,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祝你永远快乐健康成长,爸爸打完大怪兽就回去啦,你在家也要为爸爸加油哦!”

  武汉的芬芳已经悄然走近,城市的烟火正在复苏,那些向险而行的片段已经逐渐成为过去。但这支无畏的钢铁队伍,依然活跃在城市最需要的地方。截至3月20日,这支“青年突击队”累计协助转运“四类人员”285人,其中王刚组84人,彭涛组61人,夏一组64人,周阳组7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