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犀擢象,蕭何月下追韓信

撥犀擢象,蕭何月下追韓信

【原典】

  韓信是江蘇淮陰人。他家裡很窮,經常被別人瞧不起,還常常到別人家寄食,遭人白眼。

  項梁在蘇州起兵後不久,渡過淮河,屯軍於下邳,勢力已發展到六七萬人。韓信在這時仗劍投奔項梁,但項梁很快因驕兵戰敗被殺,韓信又轉到了項梁侄兒項羽手下。

  韓信在項羽軍中沒有受到重視,他多次向項羽獻計,都沒有被採納,於是帶著懷才不遇的心情投奔了項羽的敵手劉邦的軍隊。後來韓信又犯了法,按規矩該斬首,他卻說:“劉邦不是想打天下嗎,為什麼要斬壯士?”

  夏侯嬰聽了這話十分驚奇,仔細看了看韓信的樣子,將他釋放了,並推薦給劉邦。劉邦看不出韓信有什麼特殊本領,只給了他一個治粟都尉這樣的小官。

  當時蕭何擔任後勤總管,在公務當中認識了韓信。韓信經常與蕭何交談,蕭何發現韓信並不平庸,十分器重他。

  後來,劉邦的軍隊到了陝西漢中,軍中將士有很多人想家,不少人開了小差。韓信自忖劉邦不會重用自己,又產生了懷才不遇的念頭,便尋找機會逃走了。

  蕭何得知韓信逃走,知道自己的疏忽造成了人才的走失。他來不及同劉邦商量,親自連夜趁著月色追趕韓信。這時,有人對劉邦說蕭何逃走了。劉邦聽後大驚,如失左右臂膀。

  不久,蕭何追回韓信,劉邦喜怒交加,責備蕭何不該逃跑。蕭何將實情告訴劉邦,劉邦很不以為然,但蕭何極力舉薦韓信說:“如果大王只想長期在漢中稱王,就沒必要用韓信;如果大王要爭得天下,那麼非得有韓信參與謀劃。”

  劉邦接受了蕭何的意見,親自拜韓信為大將,讓他統帥三軍,並向他請教治國方略。韓信比較了劉邦與項羽的長處和短處,分析了泰國形勢,建議舉兵東征,平定三泰。劉邦認為韓信言之有理,後悔相見太遲,於是出兵東征,奪取了三秦。

  在後來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的過程中,韓信鼎力相助,參與謀劃,並親自帶兵出征,為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新說】

  “拔”和“擢”指提拔升遷;“犀”和“象”即犀牛大象,借指特殊人才。“拔犀擢象”是說提拔重用特殊人才。

  人才確有大與小、一般和特殊之分,用人者必須首先明白這一點。只能縫縫補補的人,不能當作時裝設計師來用。只能帶兵衝鋒陷陣的人,不能用來策劃總體戰略。只能沿街推銷叫賣的人,不能委以企業家的重任。任人唯賢,唯才是用,這是總的原則,但在實際使用中,應區別情況而用之: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一般人才一般用,特殊人才特殊用。不能做到這一點,原因只能在用人者身上,而不在人才本身。如果沒有蕭何的竭力推舉,劉邦是不可能發現和使用韓信的,也許,韓信會再次投奔項羽。那樣的話,天下將不是劉邦的了。

  發現和提拔特殊人才,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劉邦這種志在打天下的豪傑,尚且兩次不識韓信真面目,差點失之交臂,更何況一般的用人者,能有幾人具備與眾不同的目光與膽識?有真才實學且德行高尚的人,往往不做毛遂自薦者。如今毛遂自薦者,大都急於出人頭地,卻無特殊的本領,德行高尚者更是少得可憐。

  正如挑選貓一樣,不能光聽它是否會叫,還得認真考察它是否真能捉老鼠。

  【典源】

  拔犀擢象,語出宋代王洋《東牟集·卷九·與丞相論鄭武子狀》:“敕局數人,其間固有拔犀擢象見稱一時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鮮如克。”

  蕭何月下追韓信: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