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4年第9期封面: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地展开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社论。这场讨论很快遍及全国城乡,持续时间将近3个月,一时间它成了全国老百姓的热门话题,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全国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就是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草案。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草案,老百姓感到又新鲜又兴奋,讨论十分热烈。亿万群众在参与讨论中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民主意识和政治热情大为提高。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4年第10期:新中国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4年第8期:合作社的打谷场

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个体经济已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采取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方法把农民引向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到1954年8月,全国已有10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加上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全国总户数的60%。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使用新式畜力农具,改变耕作方法,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旧社会农村经济凋零、农民饥饿破产的景象得到彻底改观。这幅1954年第8期《人民画报》的封面照是河北省张玉璞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生产队的打谷场,土改和农业合作化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丰收后,这里一派忙碌景象。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4年第12期:金兆陛正在和队员们研究怎样节约木材。(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1期:天津第一橡胶厂的职员李淑华和她一胎所生的三个孩子。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2期:一个冰上运动爱好者家庭

气候寒冷,冰天雪地,一年中冰期长达四五个月,优越的冰雪自然环境为哈尔滨的冰雪运动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十分喜爱冰上运动。这张1955年第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是记者张吉年到哈尔滨采访时拍摄的一个冰上运动爱好者家庭。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冬季,不怕冷的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冰上玩耍,与大自然亲近。于是,一个个冰上运动健将从这里诞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3期:在和平、幸福的大道上前进。(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4期:春耕开始了,新媳妇在娘家过完春节,回家参加生产。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5期:矿工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6期:祖国的花朵(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7期:“我们歌唱友谊”

中国青年给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献礼之一。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8期:南京农学院农机系学生陈丽聪在国营安徽方邱湖农场做驾驶联合收割机的实习。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9期:采标本(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10期封面:建国6周年大阅兵

1955年10月1日,是建国6周年的大喜日子。在新中国建国最初的6年里,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勤恳恳地建设着自己的国家,并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努力奋斗着。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工程兵学校、坦克学校、航空学校和海军学校的队伍,还有空军、水兵、公安、步兵、摩托步兵、伞兵、炮兵和坦克部队。浩浩荡荡的检阅队伍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不仅鼓舞了全国建设者的斗志,更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1955年第10期《人民画报》封面就是这次阅兵式的一张全景照。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11期:苏联织绸女工库德里亚谢娃、石油工人齐尔科夫和中国棉纺织厂挡车女工黄宝妹、石油工人郭云生在观看苏联青年赠给中国青年的炼油厂模型。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5年第12期:丰收的喜悦——在1955年,全国农村合作社运动达到高峰,不过高速发展也导致了许多问题,不少地方出现了新建社散伙和社员退社现象发生,中央也多次发文进行调整。当这幅名为《合作社员的喜悦》刊登在了55年12月份的封面上时,它既是一种对整年工作的总结:虽有波折,但值得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政策的表态:3年后,比合作社更进一步的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1期:京剧《穆柯寨》,

五十年前,《人民画报》的老前辈、摄影家吴寅伯先生曾拍摄过一系列关于中国戏剧的珍贵影像。其中,由张春孝和谢锐青主演的中国戏曲学校的经典剧目之一《穆柯寨》,成为《人民画报》1956年1月号的封面。斗转星移,当年封面上的两个年轻人,如今都已年逾古稀,他们都是中国戏曲学校首批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也是今天中国非常重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2期:歌唱伟大的祖国

这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各民族歌唱演员正在演唱《歌唱伟大的祖国》,这张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1956年第2期封面上。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2年9月,是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团体。五十多年来,中央民族歌舞团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村村寨寨,把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艺术奉献给各族人民,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实力雄厚的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和词曲作家及编导。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3期:华北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4期:找矿苗。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5期:“五一节”青年们在欢乐的日期里。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6期封面:合作社里的少数民族姑娘

“在祖国西南边疆的盘龙江畔,黄昏时常常可以看到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穿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在草地上散步,或者听到他们用芦笙和弦子吹奏优美的歌曲。他们一向喜欢音乐,但在他们的曲调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地充满希望和欢乐。”这是人民画报社记者蔡尚雄、吴寅伯采写的报道《西南边疆上的农业社》中的一段文字。这是对50年代中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形象描绘。当时记者采访的云南省文山县已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社里,各民族社员和谐相处,互相交流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画报》1956年第6期封面就是记者吴寅伯这次采访时拍摄的合作社社员拉祜族姑娘萧淑和佧佤族姑娘高朝珍。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7期封面:革命圣地延安

1956年第7期《人民画报》封面是画报社记者敖恩洪拍摄的一幅延安的照片,这是50年代中期延安宝塔山的面貌。50年代中期,随着全社会对革命历史的宣传与歌颂,与共产党革命历史相关的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等一些历史上并不著名的地方,则因其与革命事业的密切关系,或有功于革命事业,其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它们不仅成了文艺作品表现的对象,同时也成了群众仰慕向往的地方。在这样一种对于革命圣地的热情崇拜中,以革命圣地命名的单位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中国大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也自愿到革命圣地落户,参与开发和建设。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8期:泛舟。(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9期:赫哲族老猎手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盛产各种鱼类的三江平原,以捕鱼、狩猎为业,历史上曾因穿鱼皮衣服而被称为"鱼皮部落"。解放前,赫哲人饱经沧桑和磨难,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解放后,赫哲人当家做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地区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画报》1956年第9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乌苏里江边上》的文章,介绍了这个当年还鲜为人知的民族。当时赫哲人在政府的帮助下走出深山开始定居,有了温暖的家;村里也建起了小学校,许多成年人也走进夜校识字读报;除了渔猎,他们还学会了耕作,吃上了自己种的白米饭。于是,赫哲族老猎手毕代奎便成为这一期封面的主角。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10期:节日欢呼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代表

1956年第11期:白石山人

1956年11月,国画大师齐白石登上了人民画报封面。而这一年也是齐白石声誉的巅峰——53年,他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又获得了国际和平奖。据说那一年著名画家张大千拜访毕加索时,未见其原作,只见到一捆捆他临摹齐白石的画作。翌年9月,齐白石离世,享年9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