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歷史人物:茅台酒創始人之一王澤履

榮太和燒房

王澤履(1858—1931),號立夫。自祖父王振發經營鹽業發跡始,王家成為仁懷鉅富。到其父親王用賓時,王天和鹽號遍及仁懷各地,王氏家族進入鼎盛時期。王澤履是獨子,王用賓去世後,自然由他繼承家業。

白酒歷史人物:茅臺酒創始人之一王澤履

白酒歷史人物

王澤履年輕時就開始學做生意,繼承家業後,由於其祖父王振發與四川商人有生意往來,並靠此發家致富,他也自然延續著祖輩的商路。他看準了釀酒的商機,清光緒五年(1879),年僅21歲的王澤履與孫全太、石榮霄創辦了榮太和燒房。

石榮霄繼承了石家的產業後,他苦心經營多年,家產進一步增多。清光緒五年(1879),他與孫全太各出200兩銀子,王澤履以自家的燒房作價入股,兩個出資人的名字和王澤履的鹽號招牌中各取一字,定名“榮太和”燒房。因澤履以燒房入股,且家傳釀酒手藝,便由王澤履管生產、銷售,石榮霄管賬。

1915年,美國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開通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並向世界各國發出邀請,中國政府應邀參展。選擇了各地的名優土特產,其中貴州省推薦了當地有名的“榮和”、“成義”兩家燒房的酒送展,因“燒房”二字不符合國際慣例,便臨時起意將兩家酒坊以地名命名統稱“茅臺造酒公司”,送展的酒統稱“茅臺酒”。“茅臺酒”一名始於此。

展會上,被裝在土陶罐的茅臺酒並不顯眼,中國赴賽監督的人員擔心有如此競爭力的酒會被埋沒,於是靈機一動,將酒罐摔到地上,頓時酒香四溢,引來各國賓客與評委前來品嚐。組委會最後一致決定,“茅臺”酒為世界佳釀,與法國的白蘭地、英國的威士忌統稱世界三大蒸餾酒,並向“茅臺酒”頒發了金獎。

榮和燒房、成義燒房的老闆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們送展的酒竟會得獎,並且成為“世界名酒”。但是,獎牌停留在省城貴陽,遲遲未能送達仁懷。當年底,成義燒房、榮和燒房便為金獎的歸屬爭執不休,打起了官司。

這為一紙獎狀而引發的反覆爭執,成為上世紀之初貴州最富特色的一場訴訟。據考證,這也是貴州乃至中國白酒業最早的一場“知識產權”紛爭。官司打到仁懷縣商會,雙方都有自己的後臺,縣商會無能為力,只得向上呈文。

事情拖了兩年。貴州省長公署對這場官司進行了調查。民國七年六月(1918),貴州省省長劉顯世以省長公署令,裁決了這場獎牌歸屬紛爭。公署令全文如下:

貴州省長公署指令

令仁懷縣知事覃光鑾:

呈一件。呈巴拿馬賽會茅酒,系榮和、成裕(原文如此)兩戶選呈,獲獎一份,難予分給,請核示由。

呈悉:查此案出品,該縣當日徵集呈署時,原系一造酒公司名義,故獎憑、獎牌謹有一份。據呈各節,雖屬實情,但當日既未分別兩戶,且此項獎品亦無從再頒,應由該知事發交縣商會事務所領收陳列,勿庸發給造酒之戶,以免爭執,而留紀念。至榮和、成裕(原文如此)兩戶俱系曾經得獎之人,嗣後該兩戶售貨仿單、商標,均可模印獎品,以增榮譽,不必專以收執為貴也。仰即轉飭遵照,此令!

中國民國七年六月十四日

省長劉顯世

兩家燒房接到指令後,分別在縣商會和茅臺設宴招待各界人士,以示慶賀。紛爭自此了結。兩家燒房從此共同享有“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獎牌和榮譽。

茅臺酒俗稱茅酒,自獲獎後才正式得名茅臺酒。再後來,為了以示區別,榮和燒房的酒在茅臺被稱為“王茅”,這是因為榮和燒房的老闆姓王的緣故。華家成義燒房的酒則被稱為“華茅”。兩家燒房都將獲獎榮譽運用到了各自的營銷中。

從此以後榮和燒房的酒被稱為“王茅”。因為當時王澤履和孫全太、石榮霄創立榮太和燒房時是以“天和號燒房”入的股。王澤履以燒房入股,且家傳釀酒手藝,便由王澤履管生產、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