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虎山的传说和张天师有什么关系?

宁静以致远146697155


在龙虎山上有着一个特殊的宫殿,那就是天师府。天师府便是张道陵的居住地,张道陵也被称之为张天师。龙虎山就是张天师与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的地方,

张道陵,初名张陵,后改今名。本是太学书生,性好学,博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长为博学之士。后弃官学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纂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传说时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传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跟太上老君学道得老君亲授,得天独厚,道法高强。

  祖天师所创道派,称正一盟威之道,简称正一道。但因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当时又有称五斗米道(编者按:实际上多用是蔑称。好比孔子收弟子要收束修(十条干肉),总不能把儒家叫“腊肉教”吧!)。张道陵除书符治病、驱邪禳灾以外,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即二十四治。

  道民定期赴治学道,祭祷。其孙子张鲁在东汉末,三国时期,拥有一支军队,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并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行正一道的一些社会和宗派主张,比如,对犯有罪过的人,不是用严刑惩罚,而是原谅三次后再加以刑罚,那刑罚也比较轻,一般是让他去修路。

  同时在路上设义舍,里面放米肉,路人可以量腹而食。这些措施对于天下大乱形势下的民众,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因此得到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后来,张鲁投降了曹操,割据政权也就不得再存在。曹操将天师道的力量迁移到北方,让但是正一盟威道教却得到了保留,并向内地传播。

  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于是天师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白日飞升。


人间小叔


根据《创道记——中国道教正一天师道创业史》(作者:李海湖)一书的记载: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创始人~老祖天师张道陵炼丹之地;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自第四代张盛天师由汉中移居至此后,历代张天师弘法传道的所在,也是中国道教万法宗堂所在地!



华闻之声


龙虎山跟张天师无关,给跟他曾孙张盛有关,张天师是张霸(蜀郡人)之孙,张道陵在蜀地设二十四治,首治在古繁县阳平治,在繁县(今彭州和新繁)就设有三治,阳平治,繁阳洞治,葛仙治。张霸先祖张瞻师被刘邦封为繁候,兄张仲,弟张释之与繁候张瞻师共同生活在一起,张氏宗族谱记载张道陵应属于繁候兄弟裔孙。


嘉强9


天师道的祖庭是在鹤呜山,当时张陵称在鹤呜山遇老子传天书三巻,而创教。后来四代孙张盛发扬光大,把祖庭移居龙虎山,并被汉皇室认可。皇封张盛正一天师。张盛追认其祖张陵为张道陵,正一教主,教主世袭。在道教中称正一派,天师道或符箓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