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新鲜的东西想要发微信或者空间,但是当打开软件就不想写了,这是什么心态呢?

寒风


心态1:发布的东西觉得好友不会回复,缺少关注。

办法1:评论自己的朋友圈,用他人口吻回复后的回答去评论,因为微信好友不共同无法查看,会显得你人脉很广。

因为人都是会产生边际效应的,难听的就是作。

你的朋友在看到你如此火热的回复很动态,会改变对你的想法,而去了解你,从而构成蝴蝶效应。

心态2:发动态会不会变得跟那些凡人一样。

办法2:这类人,很多。

其实不是自傲,而是骄傲。

总觉得自己会一马平川,拨开云雾就能见光明。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心态不是不好,而是你自己要去引导。

成事不说,成功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好好去熟络你的交际圈,不要不前。


刘砥柱


有好的东西或许不好的东西发表朋友圈,这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毕竟朋友圈就是记录每时每刻的心情的,既然出了这个功能,干嘛不好好把握呢!有东西,就要放出来,因为朋友圈是我自己的地盘,当年老回头看看青春时候的自己,可以翻开朋友圈查看自己那个年纪想什么,有什么梦想,这就是好处之一。


贵港小曾哥


本人长期保持每周写作已有2年以上,保持每周至少原创一篇文章,且自认质量还不错,纯以写字为爱好,偶尔随手写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被传阅到万数以上的时候也有过几次。可以顺手聊聊这事。 先聊第一点,我是怎么做到长期每周写作不中断的。 首先,写作需要灵感来源,或者说需要题材。相信每一个长期写字的人都会对此感同身受。灵感这东西,绝对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真赶上灵感枯竭的时候,在电脑面前呆坐上三四个钟头憋不出个屁来的时候并不少见。 你发现了,灵感这玩意,总是转瞬即逝的。所以,秘诀一,就是要学会收集灵感。 对我而言,灵感的来源主要源自于以下几种场景:阅读、与人交谈、独自思考、得到某些特殊经历后的触动。我所养成的一个极好的习惯是:每当灵感出现时,我总会第一时间把它记录下来,至于记录的工具,通常是手机。而记录到什么程度,则自己判定,有时可能只是记一个文章主题就可以,有事则要记下来更多具体的素材。 记录下来的部分,在我机器里大概长这个样子,你看到最上面那两篇还没动笔写下一个字的,就是我收集下来的灵感。有了这些随时记录下来的灵感,我只要看到它们的标题,就知道自己大概需要写下些什么了。 其次,我个人的写作类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说明议论型,另一种则是讲故事型。两种写作是不一样的。 说明议论型的文章,往往是高度结构化的,需要围绕着某一个或是某几个中心点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阐述,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框架来进行支撑。 所以,对于说明议论型的文章,是可以分步骤来处理的,比如,你先把文章的逻辑框架梳理清楚,再开始动笔写。 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你先有了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后,你无须每次写作事都花大量时间去思考“怎么写”,也不用担心写到一半中断的问题。写作这事其实跟开车差不多,启动最费油,往后则还好,当你用一个极度清晰的逻辑框架把你的启动提前铺垫好的时候,你会省下很多力气。这时候,你把一篇文章分成十几天来写是完全OK的。 例如,下图是我某篇文章的结构框架,这篇文章我写了差不多两礼拜。有了这个清晰的逻辑结构,我每天只需要写上一点点枝叶就OK,这丝毫不会影响到文章的完整性。 另一种类型的文章则是故事型,故事型的文章相对可能会更依赖于感觉,因为其精华在于有趣和精彩的情节以及情节所带出来的感情,所以往往不大可控。 所以,我个人写故事型的文章,原则就是一旦感觉来了,务必要奋笔疾书。例如我曾在今年7月左右用3天时间写下了一篇长达2万字,且在我的朋友圈里被无数朋友争相转发的故事。 此外,我觉得要写好故事型的文章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本身的经历和情感都必须要足够丰富,否则,你写出来的故事很可能会索然无味。 最后再说时间。其实你会发现,当灵感素材和文章框架都被准备好之后,时间问题已经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有了前两者,你已经基本知道该怎么写了,剩下了,只是按部就班的去写出来而已。 非要说技巧和关键的话,我可以分享的,就是请尽力把写作这件事培养成为一个自己稳定的习惯就好。 一个习惯要被培养起来的必要条件,是稳定的时间段和环境。所以,你可以试着连续一阵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氛围和环境之下去写东西,有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之后,它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比如,对于我而言,我通常每天6点起床,而6点半到8点之间,在家中客厅的电脑桌旁,泡上一杯热茶,带上耳机听着豆瓣FM的我,一定是一个进入了写作状态的我。

06年底,我开始在互联网上码字,在 http://blogger.com 等 BSP 写了2年,独立博客写了4年,积累了2万多 RSS 订阅者,然后,又在微信公众号(ID:wangyueblogging)里写了2年多,现在也有了三万多订阅用户。基本上保持着2-3篇/周的原创频率,这期间,经历了升职导致的工作压力,结婚生小孩导致的生活压力,但写作,从未间断。 朋友讶异:上班并不轻松,下班后还要陪老婆,照顾孩子,哪里来的时间? 其实做你喜欢做的事,时间就总会有的;写你想表达的内容,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好比你喜欢玩游戏,那么你就总会找到闲暇的时间来玩,苦逼的是,除了电影和美剧,貌似我就只有码字这个爱好了。 我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去获取、收集、整理和输出,但归结起来,大概会是这样一个流程: 1.利用来回的路途、工作的间隙来获取信息 简单做了一个信息获取的矩阵图,这里面,我现阶段侧重于知乎和微信,尤其是在一些微信群里的交谈交流甚至交锋能产生很多灵感,当然在微博和知乎里关注少而精的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屏蔽过滤鸡汤代沟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简单做了一个信息获取的矩阵图,这里面,我现阶段侧重于知乎和微信,尤其是在一些微信群里的交谈交流甚至交锋能产生很多灵感,当然在微博和知乎里关注少而精的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屏蔽过滤鸡汤代沟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2.利用午休的时间来整理信息、思绪 一般来说,信息整理有如上图这样一个过程,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此,一天的信息整理下来,往往能产生几个选题,把它们记录下来,甚至撰写一个简单的提纲,那么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这种过程如果坚持的话会觉得灵感如潮水,有时候躺在床上了都会想起一个很好的 idea 然后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如果因为出差、旅游等中断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觉得毫无灵感、毫无头绪。一般来说,信息整理有如上图这样一个过程,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此,一天的信息整理下来,往往能产生几个选题,把它们记录下来,甚至撰写一个简单的提纲,那么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这种过程如果坚持的话会觉得灵感如潮水,有时候躺在床上了都会想起一个很好的 idea 然后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如果因为出差、旅游等中断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觉得毫无灵感、毫无头绪。 3.利用夜深人静的时间快速写作 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沉淀和输出的过程,比单纯的阅读要有效得多。我喜欢在夜深人静,伺候完老婆小孩之后安静的码字,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文章可成。当然,如果要追求更好的效果,则需要自己阅读一两遍,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而且,可以减少错漏。 周末的时候我一般不写文章,发一些语音、视频、图片或者单纯的几句文字,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陪家人身上。你看,这样子基本上不大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是。 当年一起写博客的好友,现在还在继续的寥寥无几,有许多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放弃了,甚为可惜。在 blog 或者微信公众号里写作虽然不能带来太多直观的收入(除非成名),但却可以带来许多快乐,有学习的快乐、有思维的快乐、有畅所欲言的快乐,还有交流分享的快乐。


亦非观史


因为你对朋友圈里的感觉突然没有什么意义了,发不发都那个样,而且不想别人知道你自己在干嘛、但心里又感觉这东西很美好忍不住的想分享给大家,可是又怕别人对你的欣赏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想想还是不发了,所以不管你做什么事,时间久了都会感觉没意思了,包裹你的爱情你的事业都一样,


A00Dizuo周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看了又看,真心不想回答你的问题的,可能被你传染了,打开了就不想写了。

这种心态我也时常会有,本来看到题目,想说的话很多,但开始之后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从何写起了,似乎可能是想高手低,就是手写的怎么也写不出来要表达的,导致无从下手。

有时还有写着写着跑题的时候,越写距离要表达的意思越远。

这些表现,我觉得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起码不是积极的心态。


一鸣数码



谢谢邀请!微信刚开始流行头几年,大家都热衷于把自己所经历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通过朋友圈或聊天群发送给大家,和大家一群分享。就这样每天都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久而久之,长此以往的经过数年的“分享”,经历的多了,看的多了,听的也多了,再加上微信里面开始流行微商、诈骗、各种各样的广告,那股新鲜劲就慢慢的淡了,导致现在你所说的现象出现。



Wuhan老狼


谢邀!正能量的东西应该分享给大家。有时候,自己感觉新鲜的东西,不见得别人也认可!所以,还是不发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