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趙縣發現清代牌匾,對研究清朝的科舉文化、匾額文化有價值

文物工作者在趙縣沙河店鎮南南馮村楊聚謙家發現了一塊清代牌匾和一塊紅色壽幛。這些文物都是楊家祖上傳下來的,珍藏至今。文物專家認為,這一發現為研究清朝的科舉文化、匾額文化以及當地的生活習俗、民風信仰等具有重要價值。

獲得牌匾的人品學兼優,牌匾相當於“三好生獎狀”

河北趙縣發現清代牌匾,對研究清朝的科舉文化、匾額文化有價值

牌匾相當於“三好生獎狀”

在楊聚謙家發現的實木牌匾,長1.4米、寬0.7米。由於年代久遠,牌匾上的漆皮已經脫落。牌匾正中的四個行書大字“聲宏紫閣”清晰可見。在牌匾兩側寫有:“欽賜聯捷進士國子監學正董日榴為太學生楊元佐立”,“嘉慶十二年歲次丁卯季冬月榖旦”的字樣,均為行體。

從殘留下來的顏色看,這塊匾是藍底,中間四個大字為金色,兩旁的小字是用紅漆刷上的,當時應該是一塊相當漂亮的匾額。從匾額上的文字可知,這是嘉慶十二年,國子監的學正董日榴為他的學生楊元佐贈送的匾額。從字面上分析,楊元佐應該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學正為太學生送匾額,相當於如今的老師給三好學生髮獎狀。”

壽幛講述“陶淵明式人物”

河北趙縣發現清代牌匾,對研究清朝的科舉文化、匾額文化有價值

壽帳

文物的持有者楊聚謙說,他是楊元佐的後人,因無家譜記載,他也說不清楚自己是楊元佐的幾世後人了。他說:“這些文物都是祖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從我記事起,文物一直由奶奶保管,從來就秘不示人。一次,奶奶晾曬壽幛時,我才知道家裡藏著祖上的遺物。”

河北趙縣發現清代牌匾,對研究清朝的科舉文化、匾額文化有價值

文物的持有者楊聚謙夫婦

壽幛,面料為大紅色錦緞,長2.9米,寬1.5米。文字用金粉書寫,楷書直下計20行,全文479個字,為嘉慶二十五年庚辰榜進士翟升撰寫。從壽幛所記載的文字來看,它主要介紹了楊元佐作為趙州的名門望族,其幼時刻苦勤學,聲名譽滿校園;成年以後,他不追求功名利祿,效仿陶淵明以田園生活為樂。他品行端正、善待親人、信於朋友,以大德賢良著稱。

河北趙縣發現清代牌匾,對研究清朝的科舉文化、匾額文化有價值

專家研究壽帳文字

石家莊市文物局對這兩件文物進行了分析鑑定。有關專家分析說:“這些文物保存了這麼長時間,在河北石家莊市也是不多見的。它們的發現對於研究清朝年間科舉文化和匾額文化以及當地的生活習俗、民風信仰等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