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對華301,山姆究竟圖什麼?

前言:

今天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高峰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啟動對華髮起“301調查”一事答覆說:

關於美方啟動對中國的“301調查”的問題,商務部已經在8月21日通過新聞發言人談話的形式表達了有關立場。我想強調的是,美方依據自己國內的法律,發起對中國的貿易調查,是對現有國際貿易體系的破壞,也給積極推動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的各方力量潑了冷水。我們對這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做法強烈不滿,會採取所有必要的措施,堅決捍衛中方和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有感於此,貼出此文。本文8月16日以“《再揮‘301’大棒,山姆大叔圖個啥》”為題刊發於《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望海樓”欄目。鏈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7-08/16/content_1798276.htm;

刊發時刪節較多,這裡貼出原稿全文。

核心論點:

深陷“否決政治”泥潭,他格外需要向美國選民、向自己的支持者顯示自己在努力為美國經濟開拓海外市場,為美國人民爭取就業機會。既然是這樣,在已經高度表演化的西方政治中,還有什麼比向中國大喊大叫更能向美國選民顯示這一點呢?至於能不能做到,那又有誰真正關心呢?

本文風格比較嬉笑怒罵,文末對特朗普和美國人民表示“同情”,其實是對美國體制缺陷最深的挖苦,估計這段話很可能也被政治碰瓷專業混混兒扣上“漢奸”帽子。扣吧,照這般邏輯,再把1962年對印自衛還擊戰後歸還繳獲印軍武器、服裝之舉定性為“漢奸”,再把聶榮臻元帥在戰火中保護日本孤女定性為“漢奸”,……

常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2017.8.24

對華301,山姆究竟圖什麼?

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美國貿易代表發表聲明,舉世矚目的美國對華“301條款”(301 Clause)調查就此正式啟動,目標是“中國有關法律、政策、實踐或做法可能不合理或歧視性地損害美國知識產權、創新或技術發展”。一國政府想要為本國產業在海外市場爭取優勢,這種動機我們非常理解;守成霸權對新興大國的瑜亮情結,這種心態我們更是心知肚明;不過,對中國啟動301調查,冒踐踏世貿規則之大不韙,山姆大叔究竟圖什麼?卻著實不符合一般的經濟常理。

希望通過發動貿易戰壓縮對華貿易逆差?這顯然行不通。畢竟宏觀經濟學常識早已告訴我們,一國經常項目收支差額是其國民儲蓄投資差額的表現,逆差本質上不過是本國國民儲蓄不足、通過進口別國的國民儲蓄來彌補;而中國改變不了美國的國民儲蓄率,只有美國自己深刻改革本國社會福利、工會等項制度,提高勞動參與率,抑制軍事和對外事務開支增長,才能夠提升美國國民儲蓄率,進而降低美國國際收支赤字。

即使認為上述改革非一日之功,在短期內要想壓縮對華貿易逆差,與其限制進口“中國製造”,還不如放鬆對華出口管制。畢竟十年前我就稱量過美國《出口管理條例》和《出口管制商品清單》中文版的重量,前者562頁,1斤9兩;後者388頁,1斤3兩。眾所周知,同一份文獻,中文版篇幅比英文版要小得多,美國《出口管理條例》和《出口管制商品清單》中文版篇幅尚且如此之大,其英文版篇幅更可想而知,無怪乎在這份《出口管理條例》中,制訂者(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也承認“本條例的厚度和專業術語廣泛使用的程度令人生畏”。十年過去,美國的出口管理規章篇幅有增無減;而如此複雜的出口管制制度,給美國出口商及其國外客戶帶來多少額外不確定性,可想而知。更何況一塊受管制的美國核心部件本身價值可能不高,結果卻是導致價值上千倍、上萬倍的整機交易受阻。如一塊被視為軍民兩用的、用於波音飛機上芯片價值不過1000美元,但這項申請實際影響的交易額卻可能上億美元,兩者相差百萬倍之多。

想通過貿易戰重創中國崛起勢頭?這更早已被歷史證明純屬幻想。因為1989年美國就開始對中國使用“301條款”了,用此狼牙大棒“敲打”中國28年,結果是美國現價GDP從中國的11.39倍(1989年)縮小到中國的1.63倍(2016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齣口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時至今日,中國對美出口大宗貨物在美市場佔有率往往是美國對華出口大宗貨物在華市場佔有率的兩三倍,倘若引爆相互報復的貿易戰,對美國市場的衝擊程度肯定遠遠大於對中國市場的擾亂。

想通過更嚴厲的知識產權規則削弱中國競爭力?即使不知道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當量已經從1991年67.1萬人年上升到2016年的385萬人年,不知道中國每年新畢業理工科學生人數世界第一,不知道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已經從1995年的348.7億元、佔同年GDP的0.57%提升到2016年的15500億元、佔同年GDP的2.08%,不知道華為、中興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世界國際專利最多企業前三名,……抱著這種想法的美國人也完全可以環顧一下本國名牌大學理工科專業,以及知名科技企業的研發人員,看看其中有多少是來自中國的炎黃子孫。

更何況美國科技創新領先企業也一再抱怨美國現行過分嚴厲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大大惡化了創新的條件,它迫使創新者不是把主要精力用於創新,而是用於避免踏上“侵權”的地雷,逼迫企業為避免知識產權糾紛而出逃。早在2005年4月的開放源代碼企業大會(Open Source Business Conference)上,IBM負責技術和戰略的副總裁埃爾文·瓦拉達斯基-博格(Irving Wladawsky-Berger)就猛烈抨擊美國那種知識產權授予門檻低、保護力度大的專利政策“令人生厭”,指責美國專利局發放專利許可時過於寬鬆,甚至白痴都可以為一些根本無法稱之為專利的東西獲得專利,導致美國國內很多企業因專利糾紛不斷而紛紛外逃,主張美國政府重審整個專利和版權系統,學習中國和歐盟嚴格審查專利授權的做法。對美國而言,最大問題不是所謂中國“侵犯”美國企業知識產權,而是眾多美國企業將中國視為躲避“白痴級”專利糾紛的海外樂園。見不及此,十多年了也不思改進越來越接近壟斷工具的過度保護知識產權制度,反而企圖向別國推廣,不亦惑乎?

……

上述“正常”經濟動機,動用301條款一個都達不到,那麼,山姆大叔圖的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把眼光投向美國政界最高目標——掌握權力,投向美國競選政體:

特朗普上任不到1周,就為其2020年競選口號“讓美國繼續偉大” (Keep America Great)申請了商標;上任不到一個月(2月18日),便攜妻赴佛羅里達州墨爾本市舉行近萬人集會,重啟“競選模式”;上任僅一個季度就為其連任籌資3000餘萬美元;……他對連任的渴望不加掩飾。而且,由於時時事事都遭受建制派刻意掣肘,醫保改革、稅改等重頭法案皆未能順利出臺,還不得不捏著鼻子簽署違反他自己外交戰略思路、壓縮他自己對外政策權力的對俄製裁法案,還要天天忍受主流媒體抹黑醜化,……深陷“否決政治”泥潭,他格外需要向美國選民、向自己的支持者顯示自己在努力為美國經濟開拓海外市場,為美國人民爭取就業機會。既然是這樣,在已經高度表演化的西方政治中,還有什麼比向中國大喊大叫更能向美國選民顯示這一點呢?至於能不能做到,那又有誰真正關心呢?

所以,對“301”大棒嗤之以鼻之後,我們還是對特朗普先生、對美國人民表示同情吧!畢竟美國對華揮舞“301”大棒的叫囂威脅傷不了中國的毫毛,美國政體制造的“否決政治”泥潭卻實實在在困住了本來想幹實事的特朗普、想看到政府幹實事的美國人民。

可悲!

(2017.8.15,僅代表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