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直面川普棄約精神

2018年中美貿易戰評論之十七

直面特朗普棄約精神

梅新育

"棄約精神"——這個前所未有的漢語新詞彙在北京時間5月29日午夜一經創出,就頓時不脛而走。是的,中美雙方北京時間5月20日方才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已經確定於6月2日至4日帶團訪華,繼續磋商雙邊經貿問題;在這個節點上美國白宮官網陡然發表聲明,宣稱要繼續按照其3月22日針對中國"經濟侵略"(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的總統備忘錄打貿易戰,雖說世人已經見慣了特朗普上任近一年半以來"退群"和反反覆覆做派,對此仍然不能不感到多少有幾分意外。再看看這份聲明宣稱要採取的措施,任何人都不難理解這些措施倘若付諸實施,將對中美關係和全球貿易產生何種衝擊:

加強對獲取美國工業重大技術的相關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出口管制,並採取具體投資限制,擬於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佈相關措施,之後不久正式實施;

對從中國進口的包括高科技產品在內的總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25%懲罰性關稅,其中包括與"中國製造2025"計劃相關的產品,2018年6月15日之前公佈最終涉案加徵關稅中國商品清單,稍後開徵關稅。而且,此舉是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即"301條款")行事,而非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行事;不僅有悖於美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方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的國際承諾,而且在事實上打破了世貿組織關於全球信息技術產品貿易零關稅的《信息技術協定》(ITA)。

梅新育:直面特朗普棄約精神

美方此舉,雖然多少有幾分意外,但相信不會讓中方感到驚訝。在5月20日中美發表聯合聲明之後我刊發的《簡析中美貿易磋商結果》一文中,我就提出:

"當然,這回以擴大進口方式化解中美貿易失衡與貿易戰,不等於這回達成的聯合聲明在具體執行中不會遇到磕磕絆絆,也不等於聯合聲明中沒有明確指明的我們關注的那些經貿問題(如中興問題)就會煙消雲散,更不等於中美經貿爭端會就此消失。相反,在這次中美貿易戰爆發初期,我就聲明,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與其它國家、特別是與美國的形形色色貿易戰不會斷絕;昔日的北美印第安部落'與狼共舞',我們則要與貿易戰共舞。在這裡,我想再次重申。"

相信有關決策部門更不會單方面一廂情願。那麼,面對特朗普的"棄約精神",我方該如何作為?

梅新育:直面特朗普棄約精神

首要的當然是敢於碰硬,以牙還牙維護中國利益。既然美方能夠重提加徵關稅,我們此前已經公佈過的對等報復清單同樣可以重新拿出來。同時,從這段時期內我們宣佈的擴大開放措施不適用於美方貨物、服務、資本,到在世貿組織框架內重新啟動鬥爭,……此前提出的所有策略都可以重新拿出來備用。中國可以接受按照國際規則開展的措施,但不應也不可能接受按另外一國國內法的城下之盟。

其次,我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本來就是一貫的決策,與貿易戰無關,美方的這類外部干擾也不應成為我們停止繼續推進改革、擴大開放的理由。我們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不是因為外部貿易戰壓力,而是因為我們相信這樣做有利於讓我們國民的活力更加充分迸流,也自信有能力在這樣做的同時維持住相應的秩序。

第三,此次中美貿易戰之初,我就提出,貿易戰不是好事,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貿易戰也不例外,我們要充分利用貿易戰的兩面性來實現我們的目的。他們限制中國對美投資,減少中國人簽證,客觀上有助力我們防範遏制資本外逃、緩解人才外流壓力的作用;他收緊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發動中興事件,客觀上嚴重破壞了美國的市場信譽,助力中國高技術關鍵產品進口替代與打開海外市場;……我們不妨把這些效果用好。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不必被特朗普政府這些反覆無常的舉措牽著鼻子走。如同在其它對外事務中一樣,特朗普本人及其政府在對華事務中表現出來的"反覆無常"和動輒揮舞貿易制裁大棒雖然貌似魯莽,其實卻常常是精心算計過、或者自以為精心算計過的策略,符合特朗普本人一貫的作風和主張。作為商人,他以喜愛張大其詞先聲奪人、動輒訴諸法庭為自己爭取更好條件而聞名,而他對此頗為自豪,名之曰"交易的藝術"大肆宣揚。在投身政界之後,他對外交政策一以貫之的一大主張就是要降低美國行為的可預測性,藉此為美國爭取更好的條件達成交易,而不是讓交易破局。

2016年4月27日,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第一次面向共和黨精英階層系統演講陳述自己的外交政策理念與構想,當時他就公開宣言: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必須更加不可預測,我們現在完全是可以預測的,我們將所有事情都公之與眾。我們將派部隊,我們會告訴他們。我們將派出什麼其它東西,我們舉行新聞發佈會。我們應當不可預測,從現在起,我們要變得不可預測。"

如同中國古代的帝王心術一樣,"不可預測"在很多情況下有助於增強領導者、優勢大國的威懾力;縱觀2017年1月20日正式上臺以來的作為,與大多數美國政客不同,特朗普確確實實是在努力兌現自己競選期間陳述的那些理念,包括提高對外行為的不可預測。就是在2017年8月21日宣佈的新版阿富汗及南亞戰略中,也體現出了特朗普的這一風格:

"我已多次闡明,對美國而言,預先詳細聲明我們的意圖和行動是何其失策。……美國的敵人將不再得知我們的計劃,或相信他們能夠等待我們行動。"

所以,特朗普政府對華一時笑臉可掬,一時突如其來發動史詩級貿易戰,我們對此實在無需驚訝,他就是這樣的行事風格。《孫子》有云:無恃敵之不我攻,而恃我之不可攻;只要我們綜合國力與美國相比越來越上升,只要我們有能力有底氣對美國的貿易戰以牙還牙,只要我們確認中美經貿合作符合雙邊利益,我們又何必太在乎雙方吹鬍子瞪眼睛、拍桌子打板凳的談判姿態?

不僅如此,特朗普玩弄"不可預測"策略已經嚴重過頭,以至於幾乎全面損害了自己和美國的信譽,破壞了自己本來期望實現的目的。他企圖為美國爭取按自己理解的更好的條件達成交易,問題是如果他的反覆無常已經使得世人都不再相信與他達成的一切協議,那麼,他還能達成什麼有意義的交易?

梅新育:直面特朗普棄約精神

同時,他太急於取得自己期望的"成果",同時四面出擊:對中、日、歐、印等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都發動貿易戰;與俄羅斯交惡;朝鮮半島核問題;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這樣做貌似"威猛",但結果是給自己面臨的所有博弈對手方都創造了掣肘他的條件與機會。或許,他該重溫那個"狗熊掰棒子"的著名童話故事?

(2018.5.30,僅代表個人意見)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